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 22 章 ...
-
若教使者沽春酒,须觅余杭阿母家。[注]
湖边的柳条被清风吹拂,像是美人散落的长发,柳树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穿着他们最得体的衣裳,长衫书生,头上戴着高高的纶巾,有人会在腰间垂一纸扇,随着玉佩挂件叮叮当当。
襦裙女郎,戴着唯帽,白色的纱印着姣好面容,只有风吹起纱巾的时刻,露出面容的片光碎片,反倒更显风情。
富商坐在马车内,身后跟着长长的队伍,小小的轿子,晃晃悠悠的走过,吹起的车帘,露出女郎向外望去的眉眼,车里的脂粉香气也跟着风一起吹了出来,也不知道是这路边的花更红,还是女郎嘴上的口脂更红。
轿子下面跟着踩着绣花鞋的丫鬟,也都抹着白粉,胭脂,白白红红,垂头快步跟在轿子旁,不敢左右四顾,倒有年龄小点的小厮,来来回回,随着主人的吩咐四处奔走,时不时的朝着小贩那里奔去,应着欢快的声音,像是黄莺鸟雀。
除了这些得体的人,也有忙于劳作,如衬着花的绿叶,扛着轿子的轿夫,驱赶着驴车的老汉,穿着短大褂,不敢走在路中间,匆匆忙忙的避开人群,头上带着热汗,总是气喘吁吁的奔忙,眼睛只垂落在脚前的那一点点地方,四周的美景半点没入眼睛。
湖上的花船,传来丝竹靡靡之音,又有盲眼的先生拉着二胡,坐在桥中央,扎着小辫的女孩蹲坐在一旁,掰着手指数着掉落在地上的铜板。
那些好听的,不好听的,交织在一起,上流下流,都汇聚成了一片繁华的嘈杂,现出这湖边画卷。
我本支着胳膊,倚在窗前,若局外人,欣赏美况,田兮兮穿着一身大红色裙装,微卷的发丝全蓬松的垂在身后,带着细小圆润的珍珠额饰,银链垂坠在两侧,收进两边的发髻里。
金粉涂抹的花钿在额心中央,一双秋水翦眸,映着江南画卷,也不知是画美,还是人更美。
她探出手,胳膊从宽大的广袖探出来,肤若凝脂,不知多少人借着看窗外的风景看她。
这窗边的美人,没有半点羞怯,大大方方的展露自己的美,更不吝啬的,在自己身上四处点缀着各种珍珠宝石。
她的手腕上带着大家铸造的一对雀羽金镯子,细小的绿宝石把那璀璨的蓝宝石拱在中央,一边金丝累赘,羽毛根丝分明,代表着手艺人的巅峰。
只这一样,就抵那城中心的一套旺铺。
我身上穿着则是一套白色广袖襦裙,千层裙上绽放无数雏菊,层层叠叠累赘在裙摆上,像是花群里拱出来的美人,两边纱袖则绣着白色小蝶,只在羽翼最里面抹上点黄色。
这套裙子没镶丝累银,但仍旧价值不菲,明明白色裙料,却比一整匹凤凰缎还贵,更没算上那绣工手艺,这穿在身上的哪里是裙子,是这江南大家最巅峰的手艺,是这金闪银海里熔铸出来的结果。
而我跟田兮兮所在的酒楼,名叫九香回廊,旁边挂着牌匾,天下第一味,乃是正统的皇家牌匾,字旁还有官府的刻印,只这牌匾历史就有百年。
江南富庶,商贸发达,此地仅上了册子的皇商就有五家,分别是织布、制衣、金首饰、玉石,最后就是这食。
食又分好几样,大食小食,正餐点心,再划分区域,又有粤菜,湘菜等,只这一项,就笼络百地之风貌。
我和田兮兮选的是二楼雅座,只用屏风隔开,上面垂着竹帘,一旁则是能赏湖景的窗景,又能听着一旁书生掉书袋子,虽没有包厢僻静,但也有一番风味。
而能上九香回廊的,都是体面人,穿着长衫,在楼下大厅坐着,能走上二楼的,更是非富即贵,而顶层的包厢,则不是常人能去,不止是贵,还需要一定的地位。
就我侧边坐着的一富商,就正在谈论楼上包厢坐着的又是什么人。
他们虽然放低音量,但我们只隔一扇屏风,仍旧听得清清楚楚。
穿着绸缎的两位侍女,分别拖在托盘的一端,而之所以要两名,则是因为托盘上盛放着的不是瓷盘,而是长约半米的石雕小山景。
另外一名站在我们身边伺候的侍女,把垂下来的竹帘用绳子拉上去,那两名侍女垂首,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前,把这像山像画,却不像食物的菜端上来。
竹帘卷上来时,屏风一侧的声音又大了些,那富商本是在说这包厢之上能坐的都是大人物,却又话锋一顿,一人不掩饰的音量“赫”了一声。
“高山流水!”
我们上的这盘菜正叫高山流水,而此时上的是高山,接下来再是流水。
这声高山流水吸引了旁人注意,许多人直接透过屏风朝此处张望,更有人直接走出来。
“九香回廊高山流水!”我听到有人又低语了一声,不由得执首望去,正好看到几个先前掉书袋的书生有些羞怯的回避着我的视线,朝着我们方向鞠躬作揖。
侧边的富商也探首过来,这次又“赫”了一声,却是惊艳于我和田兮兮的容貌。
抬起竹帘的侍女挡在我和田兮兮身前,朝着其他惊动起来的客人作福,然后缓缓拉上的竹帘。
但是外面遥首期盼的客人却久久未能回神。
只听那先前掉书袋的书生不再念美景美食,翻来覆去咏唱的全是佳人。
田兮兮和我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