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
-
刘长平回来后当然就不允许刘志明胡作非为了,他与刘志明最大的不同就是刘志明只在乎结果,而并非清除这其中的曲直弯道。
就为这事儿,刘志明和刘长平吵得不可开交。
“多给他们留点粮食不行吗?”这是刘志明的原话。
“麻烦你动动你那脑子想想,你多收那帮地主也多收,你少收那帮地主照样收这么多。”这是刘长平的说辞。
宁璞玉这回赞同刘长平的看法,刘志明他不笨,只是有的时候真的是转不过弯来,宁璞玉和刘长平对此表示很无奈。
“他们要那么多粮食干什么?”刘志明不懂,他的出身摆在那里,虽知人民辛苦,但不知为何地主要敛财。
“他们要钱。”宁璞玉说。
“百姓没有吃食,自然会掏钱去他们那里买。”宁璞玉看他傻不愣登的表情,难得的解释了一下。
宁璞玉和刘长平站在同一战线上面,二比一,刘志明不说话了。
用刘长平的话来说就是钱眼里长大的大少爷不知道钱的金贵。
刘志明听这话还有些不服气,但是不管他怎么反抗,秋收的事情都由刘长平一个人去解决了,一切照旧,按时交粮,不得有半点延误。
商会那边没有意见,满脸笑眯眯的应了下来,之后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好解决的了,交由各个商贾去解决,之后称好重量的粮食就会被送到将军府的库房里,和军营的伙夫那里。
对这件事的解决结果刘志明感到了无力。
他深知不做出改变是没有办法解决现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但是他想到的改变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还被他两个最亲的人给驳回了。
他与李仁景李仁和是同窗,学的是治国之道,看的是江山兴旺,三个人上着一样的课,但是三个人的见解又都不一样,后来刘志明为了自己的报复,选择了到欧罗巴洲进修,去学无产阶级,学马克思。
回来之后他就坚定的相信一个国家要以农民为本,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在刘志明的理解来看就是吃饱穿暖,这些都产自农民种的庄稼。
李仁和与他的观点相似,但是他学的是组建军队他一套,刘志明前些天与他畅谈的时候两人达成了合作的关系,他知道李仁和手底下的兵都是农家子弟,这点和他有些像。
李仁景则是认为资本可以救国。
李家家大业大,本家就这么两个宝贝儿子,虽说两个人的思想不一样,但是都是全力支持的当初李仁景也是和刘志明一样到国外进修去了,但是去的不是欧罗巴洲,他学的是白头海雕那一套,回来之后就靠着李家的人脉和经济实力组建了蓝军。
因为两个人的观念不同,外界都流传仁和仁景两兄弟闹掰了。
然后又一看李仁和的红军,就以为李仁和被赶出了李家的家门,所以外界对李仁和的红军的态度算不上好。
“还不开心呢?”宁璞玉一进书房就看见刘志明捧着本书,在那里装模作样。
“没有,我在学习。”他一本正经的说,为了证明还翻动了书页,翻到下一页了。
“真的?”宁璞玉的语气里充满了不信任。
刘志明还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你书都拿反了,还学习?看得懂吗?”宁璞玉毫不留情的戳破了刘志明的伪装。
刘志明对此眯了眯眼睛,他发现自从刘长平回来之后宁璞玉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
“生什么气?腊八的时候我们出去施粥。”宁璞玉走到书案边,把手上的杯子递给了刘志明,刘志明顺着他的动作,放下了那边被他拿反的书,接下了他的杯子。
杯子里泡的是大红袍,不知道宁璞玉怎么翻出来的。
翻出来之后就一直泡给刘志明喝,刘志明没有拒绝过,就一直喝。
他自认为一届俗人,不懂茶里的那些道道,也品尝不来茶的味道,至于提神,刘志明觉得也没什么用处,但是就是这样,他鬼使神差的从来没有拒绝过宁璞玉给他递过来的茶杯。
刘长平曾经一度以为宁璞玉在茶杯里投毒了,但是在这些时日里的相处下来,他觉得宁璞玉为人不错。
他们两个到时跨过了刘志明,成了好朋友,同时还给宁璞玉讲了好多刘志明小时候的丑事,这就是为什么宁璞玉越来越不怕刘志明的原因,宁璞玉现在都觉得刘志明可爱了。
这件事简单来说就是被刘志明高高举起,又被刘长平轻轻的放下。
没有惊起半点的水花。
交粮的时候每个商贾都是这样想的,但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不对了。
腊八的时候刘志明带着他的刚入不到半年的夫人出来支摊子施粥。
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腊八施粥的不止他一家,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从这以后将军府分年过节就出来施粥,他们自己的粮不够了就去找粮商买。
去卖粮的时候一般都是刘长平这个老狐狸领头,他们忌惮对方的身份,不得不以平时粮价的一半卖给他们。
同时因为刘志明组织的施粥导致百姓对粮食也没有那么的欠缺了,卖粮的人也不多了。
这下好了,直接影响到了商人的利益,在明确一点就是影响到了钱彭祖的利益。
他就是那个架空了李仁景的人。他野心极大,再当年倭寇还没有撤离华夏的时候就与倭寇搭上了关系,在他们那里捞了一笔亡国财,后来倭寇惹麻烦了,自顾不暇撤军了。
但是这不代表现在的华夏没有倭寇,钱彭祖把李仁景架空之后就隐秘的接见了几个倭寇的高层,所以现在蓝军里面有一小部分的倭军。
京城就两个大势力,一个蓝军,一个军阀,两者互看不对头。
在一开始李仁景还有实权的时候蓝军喝军阀的关系其实是没有这么紧张的,毕竟两方实力的上司是表兄弟,虽是明算账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但是自从他被架空之后军阀和蓝军无缘无故的,没给他们多少还面子,但是军阀中有不少都是被刘志明搅了山寨的土匪,他们的服从方式就是谁拳头硬谁就是老大。
所以蓝军的军人未必打得过他们,遇上这群人蓝军也只能是自认哑巴亏,他们是真的不讲道理。
你想跟他们讲道理,你的拳头得先比他们硬才行。
钱彭祖对此不满至极,但是都被刘长平这只老狐狸给截下了消息,陪他打太极了,有几次见到了刘志明也被他明里暗里的说他不自量力,要不就说自己也管不了他们。
但凡那些土匪对老百姓下手他们就有名正言顺的机会对他们下手,但是他们不知道是不是有刘志明的意思在里面,他们只挑蓝军下手,同时他们在民间的口碑还不错,贸然处置没有民意,刘志明那边不会放过他们。
所以自从钱彭祖上位以来,最看不惯的就是刘志明和刘长平。
这份看不惯‘爱屋及乌’的延续到了他的手上下面。
刘志明对于钱彭祖来说就是京城里对他威胁最大的人。
对,这人人选直接跳过了蓝军的前首领李仁景,落在了刘志明这个军阀头头身上。
对此刘志明和刘长平不知道该笑还是改讽刺。
或许是因为李仁景的原因,刘志明总是喜欢明晃晃的讽刺钱彭祖,不光在他本人面前,还喜欢在被人面前提。
如果钱彭祖知道可以让刘志明给他结一下出场费的话,他一星期可以收个三五遍吧。
施粥这件事是相当有用的,起码在这几年里刘志明以肉眼可见的发现他军营附近的农民丰满了不少。
而施粥只是刘志明众多措施里的一个,这几年没有外敌来犯,虽然蓝军和红军的关系并么有得到什么缓和。
但是刘志明到是可以算得上事业美人双丰收。
他和红军的合作被正式提上日常,在红军的驻地刘志明的名声也响起来了,但是这并没有缓和他们三方之间的三足鼎立的关系。
而就在施粥实行的第二年,他终于脱离了处男的队伍。
对此他激动万分,虽然没有昭告天下,但是刘长平和当天见证他带走宁璞玉的商贾一个都没有落下,都通过了不同的路径知道了这件事。
对此刘长平并不想做什么表示。
笑话,他和刘志明同年,人家现在都和他夫人圆房了!
但是他的夫人现在在哪里还不知道呢!
在他们这一辈里,刘志明真的算是快的了。
对外的说法是刘志明和其夫人圆房了。
至于这个夫人是男是女,他们就不知道了,但是他们不知道不代表宁晴山不知道。
宁晴山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快气疯了。
肯定是那个狗东西强迫她哥的,但是她又想起前些天去施粥棚时看见的场景。
她看见宁璞玉笑的很开心,没有半点迫于人下的样子。
她终于是掩面呜咽一声,做不出半点责备的意思。
但是好日子没几年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