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瓜太多,这个公堂还是没写完……明天的章节叫《深挖》
------------------
宣奉一百七十三年,大理寺卿荀书问被判满门抄斩,只荀家二郎荀赫远逃脱,再无踪迹。
次年,长公主虞自如出任大理寺卿,建拨观院,设照影堂,广招武僧,为百姓翻旧案,洗冤屈。
武僧确为广招,只是最后独留一人,同进同出——
疑为面首。
谢家幺女识月小声蛐蛐儿:“我早就说她只是想招一个面首。你们是没见,那个叫贰玉的和尚长得祸国妖民的……”
照影堂为荀家翻案之后,圣上亲赐荀家二郎为明正候,赏赐如流水,荀赫远还未现身便炙手可热。
三月三,明正候高调进京,却带着聘礼直奔长公主府。
谢识月拦在长公主府的门外,“长公主养了个和尚做面首,他配不上你。”
荀家二郎摘了帷帽,“指了指刚刚剃光的头发,你说的是我吗?”
谢识月懵了,“你,你不是荀家二郎,你是……你是那个长公主养在身边的面首。”
她自小爱慕荀家二郎,荀家二郎不长这样。
荀赫远反问,“男大十八变你没听说过吗?”
谢识月小声反驳,“你不可能是!”
长公主踏出大门,看见荀赫远那亮得有些扎眼的脑袋,语带不满,“荀贰玉,谁让你又把好不容易蓄起来的头发剃光了?”
“啊?”荀赫远无辜,“如如,我不剃光,等着别人蛐蛐儿你?”
-
荀贰玉年少时顽劣不羁,被父亲关到补衲寺抄经,由长公主虞自如代为看管。
虞自如自小长在补衲寺,典则俊雅,行言自为。
为了戳破长公主虚伪又古板的表象,荀贰玉时时缠扰,次次失败,再加倍挨罚。
某日,荀贰玉盯着眼前正在抄经的长公主,大言不惭,“如如,你不喜欢我这般少年郎,难不成喜欢庙里的秃驴。”
虞自如抬眸,蓦然笑了,如海棠醉日,“真佛子终归有佛貌,可远观不可亵玩。荀二郎若是剃发,我倒是很感兴趣。”
荀贰玉目瞪狗呆,面色爆红。
而后,两行鼻血滴落在宣纸上……
他永远记得,那日是个三月三,虞自如身后的海棠花浓淡不一。
风一过,摇摇曳曳,全都在嘲笑他……
两人的名字取自——落涧水声来远远,当空月色自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