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赜:用魔法打败魔法. jpg
下章入V,准备搞个抽奖,点击就看搞事对轰现场~
太庙现场为何男默女泪,孙太后为何被气吐血,猪祁镇为何惨遭毒打,一切只因……
————分割线————
看看预收:
《[综]在武侠世界当千古一帝》
嬴政/李世民/苻坚/刘裕/刘彻/朱元璋穿成武侠世界中的背景板皇帝,本色出演千古一帝
嬴政穿成万历,开局月明之夜,紫禁之巅:放肆,区区江湖之人,胆敢以武犯禁踏上太和殿顶,统统抓到边关去支援戚继光攻打建奴!
叶城主,卿本佳人,一身才华莫要浪费了,速领一支舰队从南海飞仙岛出发驶向欧洲,大航海时代从此开启!
《重建大汉当女帝》
穿到五胡乱华时期,扫平胡虏,四造大汉
————分割线————
本章讲了李谷和韩熙载。
感觉所有史料读下来,李谷真的是特别厉害特别全能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知名度这么低,可能是因为没进《五代史》,而是误打误撞进了《宋史》的缘故吧,每次提到五代人物的时候,老容易漏掉他。
他的传记也被拆得七零八落,漏了很多信息,要对比新旧五代史的资料,才能看出他一生的脉络。
看完之后就觉得,李谷这一生真是惨,他和韩熙载二人的命运,是两种全然不同的遗憾。
韩是此生未遇明主,宝珠蒙尘,长剑空蠹,总让人设想一旦能有个平台给他大展身手,会活出怎样精彩的一生。李则是已经尽了全力,在每一方面都做到了最好,但最后仍旧困于造化命运,终不可得。
有时候会感叹,一个国家真的冥冥中自有命数。柴荣、李谷、王朴三个人的去世时间间隔,加起来还不到一年。
一年之前,大周还曾肃清南北,气吞万里如虎,仿佛一统天下已经在望。一年之后,君臣俱亡,一切面目全非,已经城头变换大王旗,成了赵宋的江山。
李谷死的同一时间,李重进作为大周最后的孤臣,起兵反宋,不久兵败自焚。史书中,属于大周的这一个篇章,彻底结束了,如此仓惶又惊鸿一瞥,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天命不在周。
多少星火都被掐灭于乱世中,唉。
——————分割线———————
涉及到的史料较多,用角标会比较混乱,所以,就在这里简单贴一下:
《李谷列传》中的李谷与韩熙载话别的场景记载:“与韩熙载善,熙载将南渡,密告谷曰:“若江东相我,我当长驱以定中原。”谷笑曰:“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谷后果如其言。”
《新五代史》的记载是这样的:“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还有一个更详细的记载:李丞相谷与韩熙载少同砚席,分携结约于河梁,曰:“各以才命选其主。”广顺中,谷仕周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熙载事江南李先主为光政殿学士承旨。二公书问不绝……后果作相,亲征江南,赖熙载卒已数岁。
《李谷列传》:
李谷早年抗契丹:“会契丹主发使至州,谷禽斩之,密送款于汉祖(刘知远),潜遣河朔入据安阳,契丹主患之,即议北旋。“
李谷安阳之战,因告密者出卖,被活捉:“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虚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谷自郡候契丹,遂见获。“
在契丹:”契丹主先设刑具,谓之曰……自后凡诘谷者六次,谷词不屈。契丹主病,且曰……谷气色不挠,卒宽之。”
辅佐柴荣清除弊政:“禁牛革法甚峻,犯者抵死。谷乃校每岁用革之数,凡田十顷岁出一革,馀听民私用。又奏罢屯田务,以民隶州县课役,尽除宿弊。“
生民给李谷立祠:“是岁,淮阳吏民数千诣阙请立生祠,许之,谷恳让得止。”
征伐北汉给柴荣当先锋:”世宗将趋太原,命谷先调兵食,又代符彦卿判太原行府事。”
力主南征:”师老无功,时请罢兵为便,谷手疏请亲征,有必胜之利者三,世宗大悦,用其策。“
南征先锋:”谷领兵自正阳渡淮……败吴军数千于来远,又破千馀人于山口镇,进攻上窑,又败千馀众……长围寿春。“
修河堤:“是岁,河大决齐、郓,发十数州丁壮塞之,命谷领护,刻期就功。“
修国史:“师还,进位司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以病归朝:“是秋,诏归阙,得风痹疾,告满百日,累表请致仕,优诏不允。每军国大事,(柴荣)令中使就第问之。“
选择王朴作为继任者:“世宗还,谷扶疾见便殿,诏令不拜,命坐御坐侧。以抱疾既久,请辞相位。”“秋八月乙亥,李谷罢,王朴为枢密使。”
李谷之死:“周恭帝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赵国公。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侍中……既而筠叛,谷忧恚而终。“
奉周正朔、死前遗书记「显德七年」、不称「建隆元年」的记载,见李谷的神道碑。
韩熙载相关:
《南唐书》说他长得很好看,性情高傲:“韩熙载事江南三主,时谓神仙中人。风彩照物,每纵辔春城秋苑,人皆随观。简介不屈,举朝未尝拜一人。”
“熙载才高气逸,无所卑屈,举朝未尝拜一人……喜提奖后进,每见一文可采者,辄自缮写,仍为播之声名,善谭论,听者忘倦,审音能舞,分书及画名重当时,见者以为神仙中人。
风流佳话:“事江南三主,时谓之神仙中人。风彩照物,每纵辔春城秋苑,人皆随观。“
力主北伐但无人理睬:“唐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韩熙载上疏,以为:“陛下恢复祖业,今也其时。若虏主北归,中原有主,则未易图也。”时方连兵福州,未暇北顾。唐人皆以为恨,唐主亦悔之。 ”
死后赠宰相,葬谢安墓旁:“后主屡欲相之,但患其疏简。既卒,愈痛之,谓近臣曰:“吾讫不得相熙载,今将赠以平章事,有此典故否?”或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乃援此制,谥文靖。主遣人选葬陇,曰:“惟须山峰秀绝,灵仙胜境,或与古贤丘表相近,使为泉台雅游。”果选得梅鼎岗谢安墓侧。命集贤殿学士徐锴集遗文,藏之书殿。“
一首后世悼念他的诗,把他和坟头的老邻居谢安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我觉得很好:
“避难军门杖策干,嵩山旧隐路漫漫。早年北伐雄心在,老去南朝相业难。夫子文章原典雅,才人酒色亦辛酸。分明棋墅东山意,埋骨端应傍谢安。”
分明棋墅东山意,唉,每一个字读来都令人叹息啊。
号外补充一条:
刘知远认契丹皇帝当爹,见《新五代史》卷十·汉本纪第十:四年,契丹犯京师,出帝北迁,王(刘知远)遣牙将王峻奉表契丹,耶律德光呼之为儿(划重点),赐以木拐一……
老刘头,你曾经也是个体面人,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来(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