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白头偕老 ...
-
播种、采摘,日复一日。
大片的田地开垦出来,即使是铁打的武林人士也开始吃不消。忙里偷闲的间隙,温时晏又看到那个玄学门派的弟子。
此时他正坐在田埂上看着深山,手上做着让人不甚明白的动作。
温时晏走过去坐到他身边。
"听说你算命很准?"
似是被温时晏的声音吓一跳,刚刚还完全沉浸于自己世界的吴微清醒过来。
身边这人是这里的老板,还天天和那个沈魔头凑在一起,吴微不敢说大话。
"还可以吧。"
"那你帮我算一下,我的姻缘。"
"没问题。"
姻缘和事业是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有了大量的经验打底,吴微算起来也十分得心应手。
片刻后,他道:"卦相显示,你们可以白头偕老。"
这吴微,来到宁湾村以来,还未算出过一次不好的卦相。温时晏拍拍他的肩膀,"借你吉言。"
既然可以白头到老,那就代表着,他会一直活下去,沈见疏也会。
日出越来越早,日落越来越晚。时不时伴一点雨水,蔬菜进入了最好的生长期。
就像是沈见疏当时所想,温时晏给那些武林人士准备了蔬菜,并且还有一些购买券之后,就将他们全都送下山了。
姚兴宁她们都十分不可思议,这样就可以走了?日复一日的劳作,让人忘记时间,她还以为一辈子就只能在宁湾村做一个苦力了。
待看到川流不息的车道,回首再望那座高山,竟也有些不舍。尘世纷杂,能在田园守一亩田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或许养老的时候可以来这里,不过那个时候还被沈见疏逼着干活可咋好。
人走了,小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不,宁湾村不复以往的平静了。
温时晏贴在村口的招聘启事在当天就有了两个人来报名。
来人温时晏看着还有些眼熟,想来也是小时候见过的叔叔。他们都是出门打工,只留家中父母在宁湾村。
近几个月来,一直听他们父母说,宁湾村越来越来好了,在宁湾村也可以赚到钱,想让他们回家。
本来他们并不相信,宁湾村这个贫瘠的地方,要怎么发展才会变好,连一个年轻人都没有。
于是,他们刚学会使用的手机老母亲,给他们拍了宁湾村的山,宁湾村的田,宁湾村的工坊还有那看着就让人流口水的午餐。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因为这样就回去,直到他们看到了时蔬店铺的直播,连他们的村长也在视频中出现了。
他们看着赵珹手中青翠欲滴的蔬菜,不敢相信,那是宁湾村的天地可以种出来的。
而且这个蔬菜,在网络上十分热销。
这时他们再看手机中的那些照片,那连片的整齐的田地和他们离开时已经完全不一样。
那些蔬菜上,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就像是在发展中的宁湾村。
一咬牙,他们提交了离职报告,带上为数不多的行李,离开了那个飘摇的不属于他们的城市。
回到宁湾村,还未等他们后者脸皮找温时晏打工,就看到了这个招聘启事。
老天爷都在给他们机会,这不,立马就过来了。
规模不断扩张,温时晏也有了自己办公室。现在,他就在这个南北通透的房间里,开始了他在宁湾村的第一次面试。
他问面前这两兄弟,"你们有什么擅长的吗?"
面前这个小娃儿是他看着长大的,这里是生他养他的土地,温山没什么好紧张的,拍拍胸脯道:"我会种地、养鸡、养猪,农活没有我们兄弟俩不会的。"
温时晏点点头,在出去打工之前,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汉。
上次学校大厨们让他养牲畜他并非没有听进去,除此之外,家里的肉菜开销也大,自己养也会方便很多,只是他当时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那些事。
现在温时晏倒是有了一个新想法,让这些村民去做,他提供资金支持,以后收分红就好了。
他内心里,还是只想把蔬菜做好。
温山和温林听了温时晏的话之后都有些吃惊,他们曾经何尝不想干一场大事业,现在有了机会,怎么可以放弃。
只思考片刻就答应下来。
"我们一定会好好干的。"
送走了温山和温林,温时晏看向窗外好风景,希望回宁湾村的人越来越多。
沈见疏还在旁边翻书,温时晏走过去从后面环住他,"看出什么来了吗?"
"嗯,我已经挑好了今年种哪些作物。"
温时晏将书接过来,这本蔬果大全已经被沈见疏用红笔勾起了三十几种作物。这可真是与众不同的点菜模式。
其中很多都是温时晏在这段时间里没有种过的。在买种子之前,温时晏打算问一下少林,他们是否有培育好的种子。
这段时间,温时晏也加了不少武林人士的微信,其中自然也有慧远大师。
与最初的时候相比,时蔬店铺的蔬菜种类已经多了不少,接下来再经历一波丰收,是真的可以成为线上菜市场了。
温山和温林最终是选择了养鸡,但是也没有马上开始养,温时晏给他们报了相关课程。
小时候都没有上过课,老了却要开始上课,但是他们谁都没有一句怨言,而是整天捧着笔记本和字典,刻苦学习。
中午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工坊吃饭。
温时晏到的时候,正好看到温山和胖厨聊天。走进一听,原来是在聊养什么鸡,怎么养。
这才知道,原来高手就在自己身边,胖厨不仅仅会做,还知道怎么养。
有胖厨在这里做品控,他就可以放心了,到时候只管吃就好了。
之前温时晏包下来的山还有闲着的,还未到果树的种植时间。便先拿去给他们养鸡。
等鸡棚盖好,慧远大师的面谈,也终于到来了。
温时晏早早在办公室准备好茶水,谁料来的不是慧远大师,而是一个穿着休闲装的中年人。
"你好,我是温时晏。"
"你好,我是慧远的师弟陶至,也是农耕科技的技术人员。"
温时晏了然,原来这就是他们少林的种子来源。
"非常感谢你们之前提供的种子,品质都非常好。"
"谢谢,温先生不用客气。"
没有再寒暄,温时晏拿出自己的蔬菜清单,"这是我这次想要购买的蔬菜种子,您看一下。"
陶至拿过清单,并未急着看,而是说道:"由我们农耕科技自主培育的种子并不多,上次给你们的就是全部了。我这次来,其实也是想和你们合作。借助你们的特殊肥料,接续对种子培育。"
是的,温时晏已经按照最初的设想,把灵水伪装成自制肥料,并且售卖给村里的村民。
无论村民时自己种还是在工坊工作,都可以获得高于以前的收入。
原来那已经是全部的种子,由此温时晏更深刻得知道了种子培育的艰难。
看来这批种子,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帮忙培育种子,温时晏自然乐意提供帮助,毕竟有了更好的种子,他也可以受益。
"我只需要提供肥料就可以了吗?"
"我是这样设想的,我打算搬一部分的实验室到宁湾村,然后向您租一片试验田,在宁湾村,会更有利于我们的研究。"
"我没有问题。"温时晏也想体会一把种子在自己手里诞生的感觉。
"多谢温先生。"
陶质走后,温时晏在网上搜索了种子培育相关信息,这才知道,原来国家还有很多种子都是依赖进口,而且价格还不低。
而且种子也处于一种几乎被垄断的状态,为了提高种子的耐寒、耐旱、耐药等等特性,很多的种子的口感都有所下降。
就当是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也要好好支持陶至的研究。
现在需要的这批种子只能去集市上买了。
陶至也不愧是科研人员,办事情就是有效率。才过了两天,就有施工队来到宁湾村,打造合适的实验室。
造实验室和普通的造房子不一样,村民们看着这些好材料不断运来,也站在旁边好奇这是在建什么。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不论在建什么,都代表着宁湾村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