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 21 章 ...
-
“四爷,这院子怕是不能再人挤人了。”
福晋扫了眼偌大的侧院,为了方便孕妇分娩,九个格格在阵痛时便送进侧院里一并分娩。
稳婆足足准备了十二人,就怕会赶不上趟,结果还真都用上了,格格们怀的日子不同,但生下来的日子总是在同一天,好在不是同个时刻,不然忙上忙下少说也会弄出点乱摊子要收拾。
胤禛点头,“都随福晋安排吧。”后院之事交给福晋才是对她最大的倚重,若非大事,他是不插手后院之事的。
他心道,他得快快建功立业了,总得快些让皇阿玛恩封,不然就贝勒身份,对上这三十个儿子,总显得他小小爵位荒淫无度。
而且儿子们将来也不能全靠他这个阿玛得封,他绝对帮衬不来三十个儿子,他顶多帮前十个儿子,超过这个数,就算太子继位,面对跟他一样多的儿子,也不能将三十个儿子全封亲王。
所以,儿子们就别管了。
再过几年,攸宁就到年纪商量婚事了,他得为大女儿好好考虑,他就三个女儿。
三个女儿必须要全留京。
胤禛体会到闺女的贴心,这会儿又无时无刻感受到儿子们多起来的烦躁感。
喜得贵子的高兴早在前三对双生子出生时就星飞云散了,有多烦躁就有多动容女儿的懂事体贴。
现在有谁想跟他说要将他女儿抚蒙,他就翻脸不认人,就算是皇阿玛也一样,作为儿子,他不敢跟皇阿玛翻脸,但他敢跟皇阿玛耍无赖,丢脸又如何,丢脸总比把女儿们都送去抚蒙好吧。
想到这,胤禛一把举住软榻上的小女儿。
小格格咬着小手指,懵懂看着他,“阿玛?”
知溪知道面前之人是谁,但是她不愿意叫,因为懒,也因为不熟。
但是现在自己全副身家性命都在阿玛手中,知溪感觉到自己要乖乖听话了。
“乖。”胤禛浑身上下散发着愉悦的气息,“今晚跟阿玛过夜好不好?”
福晋听着颇为惊异,这可是四爷头回将孩子带去前院过夜。
但是一想到三十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的对比,福晋觉得自己这段时间也只想看到女儿了。
她目光移到大格格和二格格身上,“攸宁,子莹,今晚随嫡额娘过夜可好?”
瞧瞧她大女儿出落得多漂亮,果然随了李氏的容貌,二女儿小脸肥嘟嘟的,愈发可爱了,今晚要是有两个女儿陪她睡,她可以一整晚都不去想十八个阿哥了。
两位格格对视一眼,二格格雀跃扑到嫡额娘怀里,“好啊,嫡额娘。”
大格格含蓄地点点头,心想额娘果然说得对,物以稀为贵,接下来她们三姐妹可得‘恃宠而骄’了,趁阿玛和嫡额娘对她们三姐妹愈发宠爱看重时,将他们的看重压筹码到无法割舍的程度。
往后,即便她们是格格的身份,也能让额娘在后院挺直腰板了。
……
十八个阿哥的出生在京城掀起了好大一阵风浪。
九对双胎,十八个阿哥,还是同日出生,就连皇帝都起了探讨的心思,是不是老四中了送子娘娘送的法术,才发生这么大阵仗之事。
但随着胤禛的镇定待人,好几个月过去了,这场风波终于得以平息。
而十八个阿哥在满月那日起了名字,名字依次排下来,让人眼花缭乱,兰箐箐至今都没记清楚前九个阿哥叫啥名字,就不用说后十八个阿哥了。
这些阿哥的名字估计只有他们的亲生额娘记得清楚,恐怕四爷也不会全都记得。
这回福晋不想再依次举办孩子满月宴了,因为她算过日子,这些孩子都是她依次举办满月宴让四爷轮流去他们额娘屋里才怀上的,为了以防万一,她即便累死累活,谁也阻止不了她同一天举办满月宴。
满月宴当天,九个格格高高兴兴出席,十八个阿哥风光大办,那规模都能比得上太子满月宴时,但太子爷一点都不忌惮,这整整十八个阿哥啊,他看向老四的目光除了羡慕,就只剩怜悯了。
三十个儿子,不知老四要拼到何时。
兰箐箐一边帮福晋拦住八福晋的打探,一边注意到九个格格看向宋氏的眼神阴恻恻,仿佛带着刀光剑影,她颇为满意地收回目光,后院就两个侧福晋,她有三个女儿,地位自然不如有三个儿子的宋氏稳固。
但是现在九个格格齐心协力对上宋氏,早晚有一天能将宋氏拉下水。
毕竟算计她有什么用,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三个女儿颇受四爷福晋疼宠,她们想算计她也没门,对上宋氏就刚刚好,宋氏的儿子能被算计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只要将宋氏的侧福晋之位蝴蝶掉,她们其中一人坐上这个位置,便是未来世子爷的生母!
她不信九个格格想不到这点。
满月宴过后,兰箐箐就更少出门了,每次她出来散步时总能听到孩子哭声绵绵不绝,就连平时嚷嚷着要出来的三格格也耷耷着脑袋,不愿意出来了。
因为弟弟们真的好吵啊。
四爷估计也被烦得慌,一整天都忙着差事,甚少回府歇息,只有晚上时才回书房过夜,每每过夜时还回带上小格格,毕竟小格格听话可爱,一来到阿玛这里就一个人乖乖玩玩具,累了就打个小哈欠自己躺下来,将自己带来的小被子随手一扯沉沉睡着。
胤禛一看这画面,也不继续看书了,一把抱起小女儿,神色乐呵呵的。
虽然这跟他以往表露的性情完全不一致,但奈何有二十七个阿哥天天哭闹,大晚上隐隐约约还有哭声传来,因此最小最乖巧的女儿在他眼里便是这世上最可爱懂事的好孩子了。
这种情况持续到两个月后,阿哥们哭声渐缓,九个格格终于抽出功夫来争宠夺权了。
不过彼时四爷心思不在后院妻妾子嗣上了,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带上长子、太子,以及排序靠后的几个阿哥,巡幸塞外。
年长的阿哥们则留在京城处理诸事,四爷忙得抽不出空来关心后院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