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5、第 165 章 ...

  •   短剧。

      上文提到了短剧,现在就大概说一下吧。

      总有人觉得电影比电视剧高级,电视剧比网剧高级,然后网剧比短剧高级。

      它真不是这么回事儿。每一个类型的出现,都代表着新生科技的发展,和新生的市场。

      电影是最先出现的,这之前是什么呢?戏台子上演戏吧?戏剧,舞台剧,话剧……那种一个茶馆都可以有个唱戏的,说书的。然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出现了(是这样吧?记错了也没关系,就这么个意思)。

      然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是不是都有一段小时候赶老远去看电影的场景?尤其农村的孩子们,村里来一个放电影的,跟过年了似的,早早地搬小板凳去坐好。

      有个什么港台的电影明星,是不是都如数家珍,还买小贴画跟小伙伴炫耀?

      然后八十年代吧,电视机进来了。这又是一种新科技的诞生。电影是不是就没那么稀罕了?那时候的小孩们,是不是放学放假都抱着电视机看?

      你现在看那些年代片,不说别的,就去年的《南来北往》吧,一个大院,有一家买电视了,然后整个院子的人来围着看,坐等定时定点的剧。

      这就是新生的市场。

      然后,又滋生了一片电视剧的明星演员。

      毫无疑问的,抢占了电影原有的市场。

      再后来呢,电视也不新鲜了,开始出现了网络和网剧。这仍然是代表着又一种的新生科技和市场。

      还有谁愿意或者能定时定点地去守着电视机吗?还看着看着就被掐了,换成别的了?当然不是说电视机或者电视剧没有受众了。当然有。

      网剧你可以有随时随地看的自由,带个laptop,ipad,甚至手机就行,看多新多老的剧都行;电视机呢,你可以跟家人一起(当然网剧也可以投放),看实时。实时剧,实时新闻,就什么都是新鲜的,不会让人脱节。这个新鲜,更多是看官方电视台播放什么的新鲜,它也可以播老剧,那也是一种新鲜。就实事的新鲜。

      但正如电视剧占了电影的市场,网剧也占了电视剧的市场。年轻人很少有人守着看电视了的吧?

      那时候,是不是人人都瞧不起网剧?当然现在也是。朱一龙个影帝还是从网剧走出来的呢,现在也不演网剧了,只演“高级”的大电影了。

      当然,他不演剧更好。因为我几乎不怎么看电影。朱一龙的演技吧,也就那样,从《镇魂》到小公爷(剧名忘了),到《叛逆者》,是一部比一部拉胯。

      《镇魂》的颜值、妆造和状态还可以看一看,应该是他的巅峰颜值了,是真的好;然后无论从颜值到演技,一路拉胯。当然,他的电影我没看过,不评价。此处单指剧。

      扯远了。言归正传。

      然后又没啥新科技爆发,短剧为啥出现了呢?

      很简单啊!你不管电视剧还是网剧,它都太长了啊!尤其年轻人或者正值壮年的打工人,已经没时间没耐心去看你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的剧了。你都是干货,剧情满满还好,你都是水,谁还要浪费时间跟你看?

      就,很难有吸引住观众的东西了。就像我,看个短视频,只要一开始没到正题上,没抓住我眼球,立马滑走。这么多短视频呢,有这时间看下一个不香吗?

      你想想一个短视频,能有一分钟吗?但就是,这点耐心都没有。

      我不相信我是一个个例,我倒是相信是有很大一个群体都这样。尤其快节奏生活的人们。

      你想这一分半分的耐心都没有,你指望观众能耐下性子来,静下心来,看你一个又臭又长、铺垫半天都不到点子上、水了又水抓不住重点、演员演技又尴尬的剧?还过了十几二十集就好看了?你扯呢!

      谁给你的脸让观众等你那么久?讲真,开局给你三分钟,已经很给面子了。如果还有直接跳去看某集的,那就是额外给你机会了。

      这还抓不住,你可以麻溜地滚出观众的视线了。

      扯远了,回来。

      如果说电影、电视剧、网剧的出现,都代表了一种新型科技的出现,同时爆发了新的市场,那么短剧的出现,纯属于一种新市场的需求。

      你瞧不起短剧,那是短剧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好的剧本,没有好的演员和演技。如果现在有这么一部好的短剧,然后剧情、演员、服化道、摄影、ost等等各方面都不差,肯定有更多人来看短剧了。

      短剧的优点,首先自然就是短,没有拖沓的剧情,处处都是高光和亮点,其实更容易暴露演员的演技。好的暴露,坏的也暴露。

      如果哪个演员有演技但没资源,或者只有碎片化的演技,短剧不失为一个好的去处。

      短剧市场发展起来了,演员的片酬自然也就起来了。

      所以《无线超越班》里,好像有个叫锦超的吧,忘了名字了,搜索了一下,应该是他。在他短剧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当口儿,放弃了短剧去学习,真的是不够明智。

      你都有短剧的资源了,就在演戏当中学习啊!尤其他去学习的目的,还是要从短剧圈里混出来,去演长剧,像那个谁说的,姓曾好像,忘了名字了,就不去查了,等你学回来,短剧市场还有你的位子吗?

      还是说你就能从此打入长剧的圈子了?去了长剧的圈子,你能抢到资源吗?去演什么,十八线开外的配角吗?还不如在短剧的圈子里好好经营。

      在事业高峰期“激流勇退”,不是一个好选择。尤其他报了一个什么演技辅导班,还是个野路子的。八成能给人教跑偏了。

      说到底,就是大家还是瞧不起短剧。但实际上,从他放出来自己演的几个短剧的片段来看,他的演技就是在拍短剧的过程中进步的。在短剧里好好经营,未必不能发展得更好。

      当然,每一个新兴的类型都抢占了之前的市场,但每一个都不可或缺,各有各的特色,各自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电影要有,电视机也不可能被淘汰,网剧更方便,短剧更爽更快。甚至,很多普通老百姓自己拍短视频,这也占了一部分市场。

      甚至还有拍自己种菜种地的,越南居多,韩国也有,不知是不是跟风了李子柒,但他们确实只是简简单单展示自己的生活,没有李子柒那么艺术。

      这部分人也占了一部分市场,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剧。起码我看了几个,还看得津津有味的。我倒是想看剧啊!但它就是没有能让人看下去的剧啊!

      网络时代,能看的东西太多了。一天天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普通老百姓拍的日常都比你演员演得好看。哪儿来的脸拿那么高的片酬泥?

      还硬塞给观众看,真以为你们资本喂什么观众就要吃什么啊?大不了都不看,自己拍自己看呗!反正我是最近看短视频看得挺乐呵的。

      这算是短剧中的短剧了吧。导演,编剧,演员,都是普通老百姓。怎么样,比你们内娱大佬和208们强吧?

      再不认认真真搞创作,真要被观众和市场抛弃了哟!

      话说回来,有个越南的博主拍的生活日常是真不错,可以说是一部剧了。年轻的单身母亲带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被赶出来,独自在大山里生活,自己盖房子,自己盖鸡鸭舍,自己开荒种地,自己去采果子到市场上卖……然后丈夫两年狱满回来了,哇噻,俩人见面的一刹那,朴实无华,却打动人心,比208们演得好多了。

      本来丈夫回来了,博主就说最后一集了,还有点意犹未尽,很想看后续。果然又拍了,有时间真的要去追一下看后续发展。

      这时候想一想,这不就是一部很好的剧吗?

      追她的日常,就像是追一部剧。比剧更真实和真诚,更打动人心,更鼓舞人,更激励人。

      影视创作的本质是什么呢?估计资本都忘了吧?

      越南这一位十七岁的年轻母亲,可以告诉你答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