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从前有位书生,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次就过了省考,又潜心复习三年,收拾行李准备上京参加国考。
书生虽极为聪慧,却也十分努力,路上不忘掏出经书诵读,实在颠得头晕看不清书本,就对照着《必考策论一千题》上的问题,默默在心中思虑考量要如何作答。
这天,书生带着小童路过一处茶摊,打算停下歇歇脚。小童去唤服务员来牵马喂草料,书生则支着被马颠得有点打颤发酸的双腿,慢悠悠寻了个位子坐下。
茶摊坐着寥寥几人,全是路过的商旅,粗糙的脸庞和外面扬起的尘土一样发黄,而书生白嫩的面皮坐在其中,犹如一朵娇花。
他左右打量,却没看到老板,旁边的大爷好心提醒他:“年轻人,这茶摊老板向来不爱招呼客人,你若口渴,自行去后院取水,只记得临走前放下两枚铜钱即可。”
书生晃到后院,果然看到一方木牌,上面写着“茶汤两文自取”,仔细看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不给钱小心老子揍你”。
书生回到座位,轻抿了一口茶汤,入口微涩,却回甘无穷,茶香充盈在口腔,居然是清明前的毛尖!
他十分好奇,问右边的大爷:“放任客人自取,却还用如此好的茶叶,这老板是何人?”
大爷笑笑,“这是前往京城必经的道路,来往的商旅经常在此落脚,一开始确实也有人当成玩笑不给钱的,却不知这老板十分厉害,一旦逮到必狠揍一顿,抢过钱袋子哗啦啦直倒,坦言称‘收罚款’,被打的人有的理亏,就灰溜溜走了,也听说有的不服,却从没在老板手上得半分好处。时间久了,走这条道的人也就规规矩矩的了,再加上这里茶汤甘甜,比起别处的茶水好上太多,所以大家还是习惯来这里歇脚。不过还是经常有新来的过路人想昧下这两文钱,虽然老板不知道在哪歇着,但肯定也一直瞧着呢。”
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世间奇人怪事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书生心想,也不知这老板如何想到,不靠茶汤赚钱,竟靠罚款盈利。
正想着,书生看见一个贼眉鼠眼的男人,提着茶壶从后院走出,左右打量着就朝门口走。直到他完全离开,却也没见那位神秘的老板出现。
不一会儿,一位妙龄女子掀起门帘进来,头上包着碎花头巾,怀中侧搂着一筐干货,虽是农妇打扮,一举一动却清丽动人,十分美丽,有坐着的茶客与她打招呼,书生这才知道,原来这就是那位老板。
他忍不住上前攀谈,说之前眼瞅着一位行迹鬼祟的客人,看起来似乎是没付钱就偷偷溜走了。
老板娘择着干货轻笑道:“看你也像是位读书人,却不知什么叫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选择性执法才更有威慑力。再说了,若是全都给他们吓到老老实实付钱,我又从哪里赚罚金?得给他们留点念想,又要传几个摄人的故事吓吓不老实的,一张一弛把握好度才行。”
“这样一来,我既不用每日守在此处,又能轻松赚银两度日。”
“诺,刚晾干的蘑菇,抓一把送你了。”
书生走到城门前,还在想着刚才老板娘的“治店之道”,他觉得大有启发,却又认为不是盛世之法。如今天下太平四野安定,太平盛世用法才更应该方方正正一板一眼,依照律法典籍行事。许是想得太多,这天晚上睡着后,书生梦见老板娘与他煮茶论道,聊了一整宿。
书生读书扎实,准备充分,会试中也取得了好成绩,得以进殿亲面圣上,最终得了二甲第一名。那一甲的三名学子,一位是首辅的亲孙子、一位是帝师的女婿、一位是左相的侄子,书生虽家境殷实,家族在地方上也有些势力,却到底比不上中央的官二代,因此取得这个成绩已十分满足。
本来书生只需要等着国家发配的结果出来,决定留在京中还是放任地方,却没想到从同科好友处得知,皇上最受宠的公主看上了他,正在求皇后成全了这段姻缘。
书生本当作无稽之谈,以为是朋友们编出来打趣他的,却没想到在郊区踏青时“偶遇”公主,还“不小心”捡到公主飘落的帕子。吓得书生连夜花钱找人托关系,主动请缨去了地方。
书生走得急,京城的春天还没走远,远郊的景色更是艳丽。驶出城外不久后,他看着满山的桃花,不知怎么想的,吩咐书童绕了点路,又顺道去了来时路过的那个茶摊。
这次老板娘正在店里,她也记得这位书生,好看的人自然印象深刻些。她正做着蘑菇酱,本顾不上招呼客人,虽然她这家小店从来没有招呼客人的规矩和传统,但瞅着书生规规矩矩坐着喝茶吃点心,却又忍不住打量她的眼神,老板娘洗洗手从后院出来,还拿了一碟她下午刚做的肉干。
“肉干一碟一钱,要吗?”
书生忙不迭掏出钱袋,取了碎银,老板娘撇头一看:“找不开,再送你两瓶肉酱。”
说完也不等书生回复,便拿了钱走,回头又取了两瓶肉酱递给旁边书童,让他收起来。
书生一时不知道如何搭话,只恨没背过《如何认识漂亮姑娘》,最后鼓起勇气支支吾吾地说:“上次与老板娘论法,在下十分受启发。这次前来是想再论一论道,不知老板娘是否有兴趣?”
幸亏当下无人,要不然任谁听见一位书生要与路边茶摊老板娘“论道”,恐怕都要啼笑皆非。偏这书生一本正经,而这老板娘却也顺着接住了话题:“我看你这时从京城方向来,却又没有愁容和忧思,想必在会试中取得好成绩了吧?却不知你想聊的是为官之道,还是天下之道呢?”
“为官自然当为民为天下,在我看来这两者却无不同。”
老板娘轻轻笑着问了,“那你觉得,是事在人为,还是事在天为呢?”
“自然是事在人为。”
“可我却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下之道其实也只是机缘二字,人能做的,却是很少罢了。譬如这蘑菇,雨后十分好采,可若一直不下雨,那也实在没办法。”
“至于为官之道,却不是为民之道,而是为臣之道。譬如你这书童,其实十分不乐意你来这里,也不想看你找我说话,却老老实实替你赶马车,收拾包裹。”老板娘说着一指,小书童慌慌张张地想说又说不出话来,一时有些语塞。
老板娘倒是满不在意地笑着,她抓起桌上没动的肉干,让小书童包起来,“我看天色晚了,公子还是早些赶路吧,本店实在太小,恕不接待留宿了。”
书生被赶了出来,带着肉干和肉酱,他在颠簸的马车里想着老板娘刚刚的话,想来想去却只记得她最后舒展明媚的那个笑,到了晚上,书生又梦见了老板娘。只不过这个晚上,他俩不止论了道。
-
初到任上,人生地不熟时,书生吃了好几个闷亏,但他也不是愚笨之人,不精通人情世故只是不想罢了,用心钻研一段时间,几招纵横捭阖下来,结党营私的小头目、小官都被他整得服服帖帖的。而书生家境殷实,外祖家又是南方有名的商行,吃穿用度从未费心,那些想讨好他的,却也摸不清他的喜好,送出的东西还不如他自己用的好,时间久了也就不再自讨没趣了。因此一晃三年,当地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加上风调雨顺,不仅成为该省的交税大户,还填补了一些过去几年的亏空。
回京述职的路上,距离京城还有两天路程的时候,他安排随从在后面慢慢走,自己带着书童先行一步。
书童看着自己家公子的背影偷偷哀声叹气了一下,立马又被书生飞过眼刀不敢多言语。他跟着书生,又来到了熟悉的茶摊。
这次倒赶巧,正好看见老板娘扔出去一个没给钱的顾客,她捏着那人的钱袋,笑嘻嘻地说:“给你留了点回家的路费,下次可不许做这种事情了。”
听着老板娘温温柔柔的娇滴滴声音,很难把她和地上这个满脸乌青的男人联想到一起,小书童打了哆嗦,心里发誓一句话也不会多说。
三年未见,书生褪去了白嫩的面皮,下颌也锋利了起来,整个人更为内敛了些。他迎面对上老板娘,却看见她的目光直径地从自己身上掠过,不由地心中有些烦闷。这时老板娘看到书生身后规规矩矩站着大气也不敢出的小书童,却微微一愣,她转回视线看到前面站着的男人,这才认出三年前的那位书生来。
“这位公子,好久不见啊。“
常言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老板娘这声问好落在书生的身上,他觉得三秋也只如一日。他有些僵硬地点头问好,跟着老板娘走进了茶摊。
老板娘看书生跟在自己身后,笑着问道:“看公子风尘仆仆,是一直在赶路吧?我在后厨正准备做些吃食,如不嫌弃,请来厨房一起吃些。”
书生连忙点头,跟着老板娘到了厨房。
书生看着她先取了腊肉洗涮切片,又从菜筐中择了野菜一起翻炒,期间还将蘑菇炖上汤,极为利索。不一会,屋内便飘满肉香与蘑菇的鲜香。
小书童站在厨房外,闻着里面的味,是动也不敢动。老板娘端出蒸好的米饭,招呼他进来吃,却听见书生说,“我家小厮路上吃过干粮了,就不劳老板娘费心了。我是实在吃不惯,所以才一直饿着肚子。”小书童连忙点头。
老板娘将饭菜汤摆好,递给书生碗,坐下来开始吃饭。“先说好,这次可别再来找我论这个论那个了,背着圣贤书我可一口也吃不下。”
书生尴尬地接过碗筷,只顾着闷头吃饭。
直到吃完了饭,书生也没搭上一句话,老板娘客气把书生请走,微笑着说:“我观公子面相,公子这次回京,应当有好姻缘,提前恭喜公子了,我要上山采野果了,公子慢走。”
小书童手里提着两瓶刚刚被老板娘“强卖”的两瓶肉酱,看着自家公子若有所思的神情,有点摸不清头脑。
回到京中,书生住在祖上在京城添置的宅子里,正如那位老板娘所言,侯门王府尚书丞相,排着队来打听书生的婚恋情况,连皇上都留着他不放他走。书生倒是不急不躁,谁家送的帖子都收,却谁家也不去,只备上礼物。回京后只到处瞎溜达,偶尔骑马去城外的茶摊坐上两刻钟,十次有八次碰不见老板娘,他也不急不躁,只留张字条放在后院厨房,上面也只有寥寥几句。诸如“洋槐花最近开了,简单处理下必定十分美味”、“东郊的河水清澈,很好逮鱼”、“听闻芥菜可用来包包子,可惜没有口福”,书童每次偷瞄两眼,都觉得莫名其妙。
直到这天,书生被参任上贪赃枉法、收受贿赂,据说是那师爷偷了账本,千里迢迢来京城状告的。
当天晚上,左相就派人来了,话里的意思是如果书生愿意娶自己的嫡次女,共结两姓之好,便可了去这桩波折,如果不喜欢也无妨,自己有四个女儿,你看中哪个都行。
书生根本没回复,只在第二天,悄悄去了故友家一趟,就是与他同科的那位帝师的女婿。
此案虽未结成铁案,也尚存许多疑点,朝中党派斗争把书生夹在中间左右摇摆。但皇上却是生气了的,他一纸令下,把书生分配到边疆小城。
书生是文官出身,而边疆的城市大多由驻守的将军把手,文官根本没有话语权。再加上边境总是动乱的,哪天出了事死在任上都不好说,更别说若敌人打过来,书生还得披甲上马守城。
一些清流都十分惋惜,书生正是壮志凌云最有抱负的大好年龄,却被夹在党派斗争之间混得这个下场。连小书童都忍不住每天皱着眉头担心自家公子安危。
离开京城去任上,这次的书生远没有三年前那次风光。离开城门又走了大半日,路过熟悉的茶摊,这次不等公子示意,小书童利索地牵马进了后院。
老板娘在做蘑菇酱,看见书生来了倒也不惊,她笑着点点头,继续手上的活计。
书生也不说话,只站在一边看她忙碌,斜阳照在她的发梢,反射出金灿灿的光芒。过一会她做完活,洗洗手去了里屋,拿出一个包裹。
“前几日听你的书童说,你要去边疆上任了,这里是我新做的肉干、肉酱、蘑菇酱,你带着路上吃吧。“她递给书生,又从头上拔下一根木钗。“父亲与边疆的岑将军有些旧识,你把这钗子带给他,他定会对你多加照顾。”
书生接过包裹,却没伸手接木钗。
老板娘笑了,她说:“原来你已经知道我是谁了,那你怎么还如此胆大,天天往我这里跑?你放心,我把这木钗给你,就是信得过你,不用为我担心,父亲还有几位旧部在护着我,再怎么样,跑还是跑得掉的,你只管收下就好。”
书生收下木钗,攥在手里,鼓起勇气说:“等我,好不好?”
老板娘只淡淡回他,“山高路远,你多保重。”
书生又又又又又被赶了出来,他攥着老板娘的发钗,就好像攥住了那个人。
-
“今日同僚宴请,小酌了几杯,走出营帐看到绸缎般的月光映照着广袤的草原,心中感慨颇深。从小自江南长大,来到这里后才见识到天地之广阔,惭愧。”
“前几日与岑将军一同出城,白日骑马赶路,夜晚以星河为盖,美哉幸哉。”
“近日吃了一种饼,用木炭烤炙而成,有果木香气,想来你会喜欢。”
“今日去了一处山中湖,景色颇美,附画一张,与你共赏。”
书信雪花般飞到茶摊,多的时候几乎每月都有。有的寥寥几句,有的长篇赘述,有的附画,有的夹花。这些信中不谈政务俗事,只聊风月与美食。
老板娘起先只看过算了,时间久了,也忍不住偶尔回信。
“今日下雪,存了两坛雪水,等来年桃花开时,便可酿桃花酒了。”
“墙角发了几枝迎春花,不太显眼,摇曳在风中,想来也是东躲西藏后才觅得的一处宝地。”
“前几天寄给你的心法你可练习了?边境严寒,多保重身体。”
较之书生的一月一封,老板娘要爱惜笔墨得多,半年才回一封信。她大多斟酌后才下笔,一句“多保重身体”,废了三张信纸才写下。
她本是一品军侯的幼女,自小骄纵宠大,却在12岁那年遭遇灭顶之灾。父亲被卷入夺嫡之争,站错了队伍,被扣上拥兵自重的帽子,全家上下,只有年幼的她逃了出来。幸好从小习武,身体康健,才勉强挣扎活了下来。她收起骄纵的性子,寄情于山水,飘零孑然,本不忍拖累他人,却没想到自有愿意被拖累的一头闯了进来,防不胜防,无处可逃。
书生去边疆的第四年冬天,北方大雪,冰封千里,书生的信三个月未来了。
听来茶摊喝茶的过路人说,据说边疆有战事。
第二天,茶摊关了门,老板娘不见踪影。
边疆战事吃紧,京城的物资却迟迟不到。边城的百姓似乎比驻守的官兵更为习惯,许多人都收拾包裹南下逃难去了,甚至连西州的官员也把那块地方当作可弃之地,既然皇上不发话,便当作是边境常有的动乱吧。
但书生不愿意,这座小城划到国境已有百年,偶有破城,也多则几年重新夺回来,居住的绝大多数都是汉人。因而一旦破城,这些蛮子进来后便满不在乎、烧杀抢夺,放火践踏,丝毫不怜惜,掠夺享受完再离开。
所以书生不愿意。
这日,书生照旧登上城门,查看今日城门守备。却见岑将军早已在瞭望台等着他,身边还带着一名亲兵。
那亲兵脸虽然抹黑,眼眸却水灵皎洁,正是千里之外的茶摊老板娘。
书生又惊又喜,更多的却是担心:“你怎么来了!”
老板娘眼眸飞扬,朗声答道:“因为我是父亲的女儿。”
这句话没头没脑,在场的三人却都心领神会。
镇守疆土,是家族获罪的缘由,却也是家族的责任与荣光。
书生笑了,“当年你说天行有道,我却以为你是…”
老板娘打断他的话:“天行是有道,但我要让他依我的道。”
将门无犬子,老板娘自6岁学棋后,父兄便常用沙盘模拟战场教他如何排兵布阵,以至于10岁时家里的先生便说她小小年纪下棋却杀伐狠绝,不像闺中女子。再加上她武艺高强,自可带队攻在前方,她设计几次突袭,打乱了敌人的攻势,最后终是等到了姗姗而迟的援兵。
战一打胜,争功的人便早早把捷报呈到了御前,把这场动乱吹嘘得十分严重,而西州又如何严阵以待,最终艰难获胜。
皇上从一大篇废话中看见了书生的名字,这才想起他来。念他守城有功,宣他回京受赏。
书生貌美,至今还在京城女眷中偶有流传,他回京的那一天,有好奇的妇女在街上等着一睹他的风采。却看见高头大马上坐着的男人面容黢黑,眼角下方一道两寸的疤痕十分怖人。
皇上面见书生,看见他的伤痕也不忍心多说什么,书生以相貌短缺为由请辞,皇上叹息后允了。
前往京城的官道上开了一家新的茶摊,用的不再是明前的新茶,而是普通的碎茶,也不再是茶水自取,而是付了钱才端茶来。
却听江南来的旅人说,当地最近新开了一家酒楼,菜品新颖丰富,味道也很好,店内不见膀大腰圆的伙计,却从来不怕有人寻畔滋事。
据说是因为老板娘极为凶悍,有打架闹事的,都教她扔出去了。
旁边听的人问:“那老板娘一定很粗壮吧?”
那旅人说:“这就怪了,那老板娘我见过,却是肤白貌美,年纪二十多岁,看起来很是温柔,还像是知书墨的女子。”
大家都啧啧称奇,又聊到别的事情去了,只有拐角的大爷听了这话若有所思,他端起茶碗一口饮尽,起身去后院牵起他的毛驴,慢慢悠悠向山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