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坚实的臂膀平儿身份发生变化,她身边丫鬟们的工作职责也要重新调整。尤其是平儿曾经管理着她的私房库房等一切私密,如今全都要收拢。这些变动以及利弊分析在谈话的时候就已经讲的很清楚,两个人也早已做好准备。
      平儿虽不能再当总钥匙,不再适合代替她出面走动办事,基本家务还是能打理的。本质上除了走动受限不管钱,日常工作并没有太大变化。
      丰儿一向是她出门时的标配,以后也要慢慢适应新的任务。两个通房看着还算乖顺,不乖顺问题也不大,有平儿弹压,出不了乱子。高兴了带她们出门见见世面,相信她们是很乐意上进的。

      这边厢王喜凤在整理内宅琐事,满府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不说丫头婆子,光是两位太太就震惊了。
      邢夫人一直对王喜凤的大度持怀疑态度,毕竟平儿之前白担个通房的名可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如今这一通操作,不信也得信了。只看贾琏那厮一脸春风得意,就知道他日子过的有多舒坦。齐人之福,难能可贵。
      王夫人也觉得凤姐儿有些古怪。自从不管家了,对她这个姑妈淡淡的,对宝钗还不如对黛玉上心,对王家也只是寻常。摸不准她要出什么幺蛾子。
      王喜凤才不理会那么多。她正在重新梳理她的人手。手下的人时不时要紧紧皮,该培养该提拔的也需要挪挪窝。
      比如来旺家的丫头,刚来不到十岁,学了规矩提到院子里来回跑腿传话,用着还行。如今已在巧姐儿身边跟前跑后,主要活动场所就是院子这嘎达。
      彩明眼看着过两年就大了,再出入内宅诸多不便,还好她做了梯队建设,又提拔了新的小子识字。总之,在她识字宣布大成之前,她都需要帮手给她读礼单做账册。学成之后呢?那更要人帮手,样样都她自己来,多累啊!
      丫鬟她暂时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等巧姐儿启蒙的时候多让几个丫鬟旁听。哦,人选该早点准备起来了。
      王喜凤觉得哪怕不管家,院子里的事情也是千头万绪,还没理顺呢,那头哥儿姐儿们开始起诗社了。

      探春给宝玉写了封信,提出结诗社这么个建议,邀宝玉共同探讨可行性。宝玉是个无风都起三尺浪的,何况是要筹办诗社这种雅事。园子里的姐妹都被聚在一起,共襄盛举。
      李纨难得出一次头,提了很多点子,还自荐当社长,反倒把发起人探春给落下了。当然,众人的兴头都在诗社本身,并未察觉这个细节。
      可巧后廊芸哥儿刚给宝玉上供两盆白海棠,如今正摆在宝玉的院子里。一园子才高八斗的莺莺燕燕自然等不及另择他日,当天便大展诗才,海棠诗社应运而生。
      这下了不得,在家埋头做绣活的史大姑娘不知怎的收到消息,嚷嚷着要参加。宝玉立时催了老太太派人接她来。
      这种热闹,身为文盲的凤姐儿是凑不上的。要是她还管家,保不齐这群囊中羞涩的姑娘们还会来打秋风拉她入社。如今她无官一身轻,门前冷落鞍马稀也是情理之中。
      新开的茅厕都有三天香呢,何况阳春白雪的诗社。虽说订了半个月一次聚首稻香村的例,谁想做东道也不拘什么时候,另开便是。因湘云是后加入的,立时就急哄哄申请做东道,策划在府里搞个小型的螃蟹宴,从从容容赏菊斗诗,恰恰与这个时节非常相宜。
      这种长辈们也参与的宴饮,姑娘们自然无拘无束,当媳妇的只有站着伺候的份儿,吃席不可能。王喜凤忙活完,带了两盘子螃蟹并一壶黄酒回院子,叫了平儿一道慢慢吃。据说席上的螃蟹是通过薛家的渠道弄进来的,的确个个肥美。

      陪贾母一起参宴的鸳鸯,却是心惊肉跳地回了荣庆堂。
      琏二奶奶虽爱逗趣,但一向很能把握分寸。偏今日在宴上,她居然拿琏二爷打趣她,说琏二爷看上她,要跟老太太讨了她去做小老婆。
      鸳鸯很有自知之明。论长相,她在一众丫鬟中只算中等。主要是贾母看重她,才让她多了几分体面。若说琏二爷看中她,定不是因相貌。论才干呢?平儿作为琏二奶奶管家的得力臂膀,更是在府里上下都广结善缘。而她鸳鸯只是在老太太跟前服侍,才让人高看一眼。有这样的珠玉在前,琏二爷怎么可能会看上她?
      偏琏二奶奶说的振振有词,真是奇哉怪也。难不成,琏二爷竟是打着老太太私房的主意?
      家里这几年开销大,建园子、娘娘宫里各种打点,处处都要钱。一时不凑手,拿了老太太的私房去周转也是有的。可若没有老太太点头,谁敢伸手?她只是个丫鬟,纵使替人管着帐,也不能替人随意花销了去。若有人真是这么个心思,才叫打错了算盘。

      刘姥姥家难得过个丰足年,地里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是大丰收。这不,小老太一如既往来还情。
      要说,人穷志不穷。没得靠着个有钱亲戚可劲搜刮的。刘姥姥自有她生活的智慧,要不是当年实在过不下去了,谁肯弯下脊梁打秋风呢?日子过顺了,再不能有那些白捡的心思,人要懂得感恩。
      每年第一茬的新鲜瓜菜刘姥姥必定送到府里来。或许不值个什么,但照刘姥姥的话讲,这是农家人的一颗穷心。贾府家大业大,谁计较那些瓜果?看的也不过是懂得感恩的心。
      刘姥姥第一次来,托的就是周瑞家的。如今熟门熟路,找的依然是周瑞家的。意思也很明白,虽然上回来得见了老祖宗,但她依然是王家的亲戚,别说她没想着去攀这样的高枝,根本就攀不起,就算攀的上,还是要懂得感恩。
      要不是王熙凤给的那二十两银子,一家子老小早就饿死了。
      周瑞家的依旧引了刘姥姥来见凤姐儿。可巧,凤姐儿在老太太那里逗趣。平儿见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过来,请进去坐了,又打发丫头去跟奶奶报信。
      板儿还是那副怕羞又见什么都觉得有趣的样子,平儿着人领了板儿出去吃果子点心,又吩咐小丫头上茶。刘姥姥带的东西可不老少。新鲜瓜果菜蔬并平儿特意交代的扁豆干、茄子条,两个大袋子。难为她是怎么扛过来的。

      老太太是最喜热闹的,得知去年在荣庆堂讲古的老亲戚又来了,忙让凤姐打发人请了来。行么,王喜凤心想,看来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种名场面,是避不开了。她一边吩咐了人去请刘姥姥,又着人现拿了刘姥姥送来的瓜菜做几样清新的小食,让老太太也尝尝从田间直接到餐桌的新鲜货。
      刘姥姥进荣庆堂不说轻车熟路,但也没有了上一回的忐忑。贾母最是怜贫惜弱,没有看不起乡下人,反倒是格外和善,聊起天来并不觉得拘束。进门就见凤姐儿侍立在老太太身旁,刘姥姥上前问好,贾母笑眯眯让丫鬟上茶。
      老人家聊天的节奏比较慢,先是问身体可好,又问收成,孩子们的营生,这番客套之后,就进入了老太太最感兴趣的乡村见闻,传说轶事。刘姥姥担心天不早,赶不及回家。老太太便留她住两日,说家里也有个园子,里头也有些瓜果菜地,说不得要请老亲家逛一逛,看看跟她家里的比一比如何。
      凤姐儿又在一旁敲边鼓,“索性家里秋收也完了,没有要紧的活儿,多住两日,陪咱们老太太说说话,也是个亲近的意思。”
      主家这么苦留,刘姥姥哪里会不乐意。
      一时饭好,鸳鸯领了刘姥姥下去吃饭,又招呼她洗漱更衣。饭毕,一帮子哥儿姐儿都聚在老太太房里,等着传说中比说书人讲的还好听的刘姥姥给大家讲古。

      这话自然是宝玉传开的。
      自从挨了顿打,老太太越发护得紧,加上他老子前阵子出了外差,家里拢共一个辖制他的人不在,他自由了。每日吟诗作赋、淘花弄粉,跟小丫头们斗花斗草也能玩老半天。除了读书,什么都有趣。旁人劝他几句,全不在乎,好几回连宝钗都下不来台。
      大家都想听讲古,偏宝玉又问起可曾有那么大的倭瓜。上回那个金黄金黄的,他舍不得吃,放久了慢慢就烂掉了,甚是可惜。
      刘姥姥一年老似一年,哪里还能搬动老大的瓜。她笑道,“老大的倭瓜哪里年年都有,今次带的倭瓜个头小,不如大的蠢笨,格外可爱些。”
      原来,小老太深谙大户人家孩子们的心理。不就是想瞧个新奇嘛,超大的,超小的,花纹古怪的,反正不平常的,不都是稀奇嘛!为此,刘姥姥跟村里人换了好几个品相好的小瓜。倭瓜的品种很多,农人为了填肚子,大多追求产量,个大为美。渐渐地,小个子南瓜种的人越发少了。
      一时让人拿了瓜上来,宝玉一看,这个头跟上回的比,何止小了十倍!王喜凤看过去,好像是板栗南瓜,有红彤彤的,也有墨绿的,个个棱线分明,比拳头大不了多少。
      贾母见了笑道,“这么大点的瓜,一个还不够一道菜吧?”
      宝玉立时叫开了,“多少瓜吃不得,这么大点的瓜,咱们留着看,古朴有趣。”一边又拿眼睛看黛玉。黛玉却并不理会。
      刘姥姥笑道,“这瓜虽小,内里却扎实。水份不大,粉糯香甜,能当主食呢!”
      王喜凤瞬间便想到了板栗南瓜的一万种吃法。不过,这些个贵人小姐们,大概是不会馋南瓜的,哪怕是宝玉,也只图新鲜有趣。
      看完宝玉感兴趣的瓜果,大家终于可以听那些神神鬼鬼菩萨显灵的故事。谁知,还没讲出两个,刚说到一个貌美的姑娘大冬天抽柴火,便听得外头叫喊着,南院马房着火。
      贾母最怕这些,引着众人一起给火神进香,再也不提讲故事那一遭。宝玉憋得百爪挠心,却也只能作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