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赤豆粥 ...
-
十月十八这日,阳光甚好,苏家食铺的彩色幌子好看地扎眼,各色布块裁成了柿子、橘子、茶叶、火炉的形状,下面又缝上了羊、鸡、鸭、鱼的形状,废了刘婶两天的功夫,这整条街都没这么长这么花哨的幌子。
铺子门口立了个“围炉煮茶”的木板,入门处上头挂满了写着菜名的竹板子,风一吹,有声有响,这还是跟阿鱼的那些碎瓷块学的。
苏家食铺就这么悄悄地开了,食铺只做午食、晚食,因着是第一日开业,苏家三人吃完朝食后,不到巳时便到了铺子。没想到花娘和孔家兄妹来的更早些,已经将刚到的菜肉水果等都备好了。
煮茶的小火炉都已备好,因着天气还早,马行街上除了些为生活奔波的小贩们,行人并不多。苏棠坐在院子内也不急,提着天水碧颜色的茶壶,点了个火炉,煮起了茶。
快到午时,隔壁的花婶领着腼腆的玉娘拿着一提子点心风风火火地便进了院子,“苏娘子,今日是苏家食铺开张的好日子,生意兴隆呐。”
“苏姐姐,这是我特地给你缝制地荷包,也祝苏姐姐的食铺日进斗金”兰娘小声说完,便将手中荷包递给苏棠。
苏棠接过后仔细看了荷包,荷包粉白金三色相接,好生精致,连刺绣也是她最爱的蔷薇花。随即便将荷包小心地揣在袖内。
“多谢婶子和兰娘过来给我捧场,快坐下,你俩可是我苏家食铺的首位客人,多吃些果子,这会子,也没什么人来吃午食,咱们也好躲懒。”苏棠让孔家哥儿阿笙端些果子过来。孔家妹子阿筝极为灵巧,忙将桌上的茶水满上。
“我们只来站站,现在便要回铺子里去,你家没客,便不许我家不来客人了。”苗大婶故意撇着嘴,叉着腰笑道。
常叔、苗婶几人皆笑得不行,刘婶忙回道“瞧瞧苗大姐这张嘴,赶明儿你家没客了,我也去你家门口坐着说嘴回去。”
几人聊了会,苗家母女便回自己的铺子去了,刘婶忙从厨房内装了些炒货,又装了罐赤豆粥给苗大婶带着。铺子安静下来后,苗婶和刘婶在厨房聊着孩子,常叔在后院库房整理着东西,阿笙和阿筝正兑着热水、准备洗点蔬菜果子。虽说汴京地秋还没彻底冷下来,但苏棠担心几人生起冻疮,不许他们用冷水。
“苏苏!”清脆利落地声音出现在铺子外,苏棠一抬头便看到站在太阳底下发光地阿鱼。
“你这铺子不错啊,有点你们中原人的风格,又有点我们沙漠的风情,这柿子挂的也应景。”
“这还真是借鉴了你铺子的那面碎瓷片,我还买了些色彩艳丽的织毯,等天再冷些便挂上,你看了必定也喜欢,到时我叫你。”苏棠拉着阿鱼的小手便到了后院柿子树下。
“我原先便想着你买这些瓷器做些什么,原来是薄一些的器具用起来热的更快,苏苏,你怎么这般聪明,我从未在汴京城的食铺里见过你这么雅致的炉子。”阿鱼边说边往嘴里嘴里放了个甜栗子,还不忘再剥个热热的烤橘子。
“雅致谈不上,便是些乡土巧思罢了,在柿子树下喝着茶、吃着烤果子,便感觉很有农趣,也能忆起往日的秋。”苏棠将橘子、柿子一一放入烤架上的碟子中。
“柿子树下,围炉煮茶,烤着芋头、榛子、橘子、柿子,再陪着三两好友,这还不雅。”阿鱼满脸震惊地凑近苏棠。
“苏苏,你们中原人是挺谦虚的,你尤其是。”
苏棠看阿鱼猛一靠近,一时怔住,看着阿鱼脸上的小雀斑和嫌弃的小表情,浅喝了口乌龙茶,便无奈说道,“你总不能让我自个直接同你说,我家食铺论雅致是汴京城里的头一号,这种傻话吧。我设了巧思,但这汴京城里的雅士们能否赏些颜面,我心里有些没底气呢。”
话刚一说完,苏棠身后便传来了一老翁的声音,“娘子此话差矣,难不成不是汴京城的雅士便不能到此吃上你家的茶了?”
苏棠,一转身,便看见身着洗的有些发白的蓝色圆领袍的白发老翁。
“阿翁言重了,围炉煮茶,喝茶的便是雅士。阿翁岂非雅士?”
“你这女郎,这般能言善辩,怪不得能有这巧思。那便给我煮上一壶老白茶吧,再上些点心果子,无需太多,仅我一人。”说完,白发阿翁便在柿子树下挑了位置坐下了。
“阿鱼,你在此坐会儿,我招呼这位阿翁。”苏棠捏了捏阿鱼的手,便忙活起来,再怎么说,这也是食铺的第一位正经客人,可不能怠慢了。
苏棠让苗婶盛了碗赤豆粥,让阿笙送去了茶水,又让阿筝上了两柿饼、两橘子、几小块芋头的拼盘,一盘子炒栗子、炒榛子,一盘子糖蒸栗粉糕。
“阿翁,这赤豆粥是本铺送给您的,秋日天凉,您先吃点暖暖身子,果子点心可以等暖了再吃,您慢用。”
“你去同你友人玩去罢,我这老头子自会顾好自个儿的。”白发老翁对苏棠摆了摆手便自顾自的喝粥了。
阿鱼因着也有自个的营生,不能在外久待,将自个烧制的蔷薇粉色的一套果盘和花瓶拿给苏苏,又带了些铺子里的炒栗子、炒榛子、烤橘子便回去了。
苏家食铺的开业并没有在马行街掀起什么风浪,汴京城里有百十条这样的街,一家小小的食铺并不起眼。是故当日的营业额仅是白头阿翁给的一钱银子,这一钱银子里还有二十多文是阿翁多给的打赏。
晚间各自回去休息时,苗婶、孔家兄妹一身力气使不出去都有些泄气。常叔、刘婶都看不过眼了,常叔忙劝慰着“别小看这一钱银子,这可是我家娘子开食铺挣得第一笔银钱,说不得过几日咱苏家食铺就名满城内了,到时候有的你们忙的时候。”刘婶也在一旁附和道。
“苗婶,阿笙阿筝,这才第一日,咱便将咱们这有特色的围炉煮茶卖出钱来了,往后日子长着呢,这钱呢,也要慢慢赚。今日回去好好睡一觉,说不定,明日生意便要好起来了。”
等苏棠三人回到家中,已是亥时两刻。洗漱后的苏棠躺在床上,突然想起徐伯早间时间送来的礼,忽地开心了起来,徐伯可是包了足足十两黄金。
苏棠收下这些并没有什么心里负担,阿爹之前便说过,你徐伯的平日送的节礼什么的,务必要收下,不要同你徐伯客气,他做伯伯的自是该照顾你,你徐伯自是不会吃亏,你阿爹我,在你徐伯那里可吃了不少的亏。
天色已黑,苏棠也睡不着,便按住眉心红痣,进了小铺。小铺内仍是那些东西,苏棠将新收的金子放入木箱内。复又走进小铺描述的“交易平台”前,交易平台仍是关闭的,自三年前,小铺强行兑换那几粒药后,苏棠再也没唤醒过小铺。
小铺沉睡时说过,等还完兑换那些药所花费的三百平台币,便能够唤醒小铺。苏棠不知道按照现在的速度什么时候才能赚够,但看今日的这个进度,心中不免忧心。
罢了,罢了,想这些终归没用,过好每一日,尽力而为即可,终会有那一日的,苏棠只能宽慰自己。
次日,苏棠一早便醒了,梳了个懒梳髻,少见的在头上多插了几枚珍珠簪。自铺子一开,因花婶每日皆按着时辰煮些日常的粥水,苏棠便到食铺内吃些朝食,也免得刘婶再开个伙。苏家三人一到铺子,便看到花婶已经将朝食摆好了,赤豆粥撒上些桂花,中间卧着桂花形状的年糕,花婶另又给苏棠做了份清炒冬笋,又蒸了些梅子馅儿的馒头。
因着食铺也没什么人,苏棠也懒得走动,便回后院自个房间看书去了。苏棠所在的左耳房有个窗户正对着院子,苏棠便拿着谁半倚在床边的榻上。这几日天气极为不错,真是出门郊游的好日子。
临近辰时,铺子内忽的响起了各式交谈声,苏棠抬眸一看,原是昨日那位白发阿翁带着三位友人在铺子内谈论,阿笙已经招呼着坐下了,几位阿翁选的是一楼的菊间。
苏棠在竹帘上作画的时候便考虑到区分桌位的事情,因为铺子上下两层皆有六个桌位,便画了梅兰竹菊、海棠和松柏,分别对应着一楼的梅间、兰间、竹间、菊间、棠间、柏间,以及二楼的梅坞、兰坞、竹堂、柏堂、菊舍、棠舍。
待苏棠走进,四位阿翁恰点好菜,几位老者皆是约莫是知天命的年纪,虽皆是两鬓斑白,但瞧着精神气十足。
“阿翁,一日未见,您还是这么精神,多谢您还带了这些好友来,看顾儿的生意。”
“小女郎,莫谢我,你家这赤豆粥细腻浓稠,把我给馋来咯,这几位老骨头也是爱吃的,一听我说你这里有新鲜玩意儿,便跟着过来咯。”
“阿翁们这般抬爱小铺,以后可要常来,今日这四份粥就当是小铺给阿翁们的谢礼。”
苏棠聊完后便悄悄退下了,又让阿笙放下菊间的竹帘,不再打扰几位老翁。
因着铺子内有人,显得更为热闹些,午时间又多了两桌,都坐在铺内,院子内的围炉煮茶却无人问津。
苏棠估摸着是因为围炉煮茶的板子过于小,没人能瞧得见,又找常叔拿了块大些地木板,拿着糊糊贴了张纸,重新画了幅“围炉煮茶”,画完后便将木板支在了铺子前。
画中又是煮茶,又是烤柿子,又是吃果子的,果真吸引了不少人。先是卖花女郎和妹子要了些桂花茶,又要了些一份果子烤着玩,吃了会又没忍住点了份桂花蜜芋艿。又有一些下了学的小郎君们嘻嘻哈哈跑进后院,要了不少的柿子、栗子、年糕、芋头。
“我还是第一次吃烤年糕呢,往日里都是炒着吃,这放了些桂花蜜,味道真不错,待会儿我要给我阿娘带一份。”
“我刚才瞧着旁边点的桂花蜜芋艿也不错,我带一份这个回去尝尝,阿娘和阿姐也喜欢吃甜的。”
几个小郎君说着说着便掏出自己的荷包开始数起铜板。
苏棠在后院左耳房中看着一院子的小萝卜头发愣,咱走的明明是文人雅士风,咋来的都是小土豆、小萝卜,苏棠捧着小脸想了一会也想不明白,但还是被自个儿逗笑了,这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等到了晚间,阿笙阿筝拿着算盘算来算去,嗬!今日小铺收了三两二钱银子,花婶几个听到了这个数字乐得差点要蹦起来,一个个开开心心地忙活起来。
苏棠晚间看着交易小铺的十三个平台币继续发呆,思虑良久,才意识到今日成功招揽到客人的原因——“围炉煮茶”的木板较昨日更大更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