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第 33 章 ...
-
一般来说流动商贩少不了一辆车,现在条件和时间有限,盛屏退而求其次做了个可以拼接的长桌,用以摆摊,为了吸引人,她还用宣纸画了一棵写实风的柚子树(水彩画),并标注荣山村柚子茶。
盛屏很庆幸自己选了幼师,因为幼师这个专业,不说琴棋书画样样都有,那也是五花八门学的东西真不少,而她又是个爱琢磨的人,动手能力一向不差。
如今这些技能虽然没用到教书育人上,但能用到谋生上也不枉费她四年的兢兢业业。
二月十九,春光明媚,宜出门,宜开市,宜交易。
蒋鹭把桌椅板凳和装着柚子茶的大竹筐放进牛车里,回身问盛屏,“真的不用我陪你?”
盛屏原本计划自己一个人去出摊,但蒋鹭不放心要跟她一起,但盛屏却认为蒋鹭是要参加科考的,在外面露面太多并不好,执意要要一个人去。
两人你一句我一言谁也不让谁,王秋云听得累了,便主动提出她去出摊,于是两人各退一步,蒋鹭不去,盛屏和王秋云两人一起去摆摊。
昨夜就决定好的事,蒋鹭再次问起来,盛屏都觉得他有些啰嗦了,“有王嫂子在,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王秋云只是笑。
盛屏安抚好蒋鹭,跟王秋云坐上了牛车朝村外去。
出了村,一路往万安镇去。
万安镇依水而建,两人顺着河道的路一路往南,走了约两刻才到码头。
岷县气候好,即便冬日地里也有产出,附近县城的大饭馆都会到此来采买蔬菜,而蒋家的绸缎更是出名,岷县三个依水而建的小镇都开有店铺,所以也有不少绸缎商人前来进货。
有人进货自然有人卖货,买卖多了,码头就忙起来了,除了过年那几天,平时往来船商络绎不绝。
码头两岸小商贩很多,连包子铺、锅盔铺、豆花铺都有,还有摆着书桌写家书的。
靠岸的船只,船工门上上下下的搬运货物,看起来个个身强体壮。
小小一个码头,人群密密麻麻往来如织。
盛屏和王秋云到的时间不巧,刚好错过一艘下船的商人。
她们找好地方,把牛车栓好,搭好桌子,把柚子茶摆出来。
就在这时,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一个簿子和笔,“你是来这摆摊的?”
盛屏点头。
“是要摆一个月还是一天?”
盛屏看他这副做派,明白他大概是码头管理员,看来在这里摆摊是要给摊位费的。
“摆一天。”
那人就在簿子上写了一笔,“一钱银子。”
王秋云一惊,“这么贵?”
那人却冷笑,“你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
盛屏知道得罪这些人对自己没好处,乖乖给了钱。
他们收了钱马上就走了。
盛屏做的海报就挂在竹竿上,放到板车上正好。
摆好摊,她拉着王秋云坐下,泡了一壶柚子茶,“王嫂子,我们先歇口气,等船来了再吆喝。”
这会儿既不是饭点也没有过往商人,各家摊位上没什么人,小摊贩们一见来了新人总要瞧一瞧,再看她们挂起来的画更是稀奇,渐渐的都聚过去了。
盛屏也没想到,她一杯水都没放凉,就围来了这么一群人。
王秋云倒是反应快,马上起身,招呼着给他们倒水,让他们尝尝味道,“这是柚子茶,大家伙儿尝一尝。”
一干巴瘦的小伙子喝了两口,眼眸一亮,“唉,甜的。”其他人纷纷附和。
卖包子馒头的大娘说:“这是蜂蜜煮出来的,真舍得呀,多少钱一罐?”
盛屏道:“五百文。”
其他人七嘴八舌,表示太贵了,大娘说:“我一个馒头也才三文钱,我一天也挣不到五百文啊。”
卖锅盔的大爷道:“这些走商们小气得很,一个子儿都得抠,这怎么卖得出去?”
生意还没有开始做,已经有人看衰了,盛屏心里虽然没底,但已经箭在弦上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不多久,来船了,大家赶忙回到自家摊位上,盛屏也起身,端着茶壶开始喊:“荣山村柚子茶,快来尝尝咯。”
看有人走过来,她把人拦下来,倒一杯,“大哥,柚子茶喝一杯?免费的。”
那人勉强接过来,闻起来甜丝丝的,喝起来也很甜,而且还有一股清香的味道,“多少钱一罐?”
盛屏笑眯眯答道:“五百文。”
那人一愣,甩了衣袖扭头就走。
盛屏也不放弃,继续喊起来。
因为有免费的糖水喝,不少人都愿意停下来喝一杯,味道倒也不错,只是问清价格,就没有下文了,眼见着这一船的人都过了码头,柚子茶还一罐都没有推销出去,盛屏开始焦虑起来。
要不要降价?
可是一开始她的定位就不在普通老百姓身上,现在也才刚开始而已,总能碰见几个舍得花钱的买主吧?
她打算再坚持坚持,要是实在不行,就走第二条路。
蒋鹭同她说过,蜂蜜珍贵,买的人多是富贵人家和饭馆,要是卖不完的可以拿去镇上的流云楼卖,价格降到三百文,掌柜的一定会买。
这样想着,盛屏镇定不少,安心等着后面的船只。
到了中午,仍旧是一瓶也没有卖出去,王秋云已经放弃了,劝盛屏降价,兴许有人会愿意买,可是盛屏坚持不降价,她也没办法。
两人一人要了一个锅盔、一碗豆花,算作午饭,不等她们吃完,又来了一艘船,这船明显比前面的船大,几乎大了一倍,从船上下来的人身上穿得也比较厚。
盛屏马上意识到这些人可能是从别的县城甚至更远的北方而来,她立刻来了精神,拎着茶壶叫卖起来。
“荣山村特产,蜂蜜柚子茶,孩子老人都喜欢,润肠通便好处多。”
“大哥,喝一杯吗?”
富态的中年男子仰头喝了一杯,问:“你说它能通便?”
盛屏连连点头,“你们这些常年在外头跑,又常常走水路的,最容易大便不畅了,喝了这个,保准管用。”盛屏又给他倒了一杯,“您尝尝看,这可是蜂蜜做的。”
中年男子喝了,咂咂嘴,“多少钱?”
“咱们这是特产,外面都没有的,只要五百文。”
中年男子往摊上一看,目光在柚子树的海报上流连许久,“给我来一罐吧。”
盛屏收了钱,王秋云赶忙递过去一罐。
“大哥,这东西不能碰生水,碰了搁不久容易坏,你看这还给配了勺,您吃的时候就用它舀,下回再用洗干净擦干水就行。”
中年男子听了盛屏的话点头,“我这会儿在镇上办事少说也要待三天,若是管用,回头我全买了。”
盛屏道:“这东西我拢共就做了五十罐,可不敢保证三天后还能有,这样吧,您要是喝了觉着好,就去流云楼那儿,跟掌柜的留个口信儿,订好数量,说好下次来这儿的时间,我做好了还在这儿等您来拿。”
中年男子答应了。
开了张,后面的生意就好做了,只这一船的人就陆续卖出了十多罐。
有了这一套推销的经验,盛屏越战越勇,在太阳刚刚往下落的时候,柚子茶卖完了。
原先不看好的小摊贩们暗自咋舌,不敢相信她们竟然真的以五百文的价钱把东西卖出去了,与临近的人交头接耳,小声嘀咕,连自家生意都没心思做了。
盛屏和王秋云把东西收拾好放到牛车上,这时第一个买家那名中年男子找来了,他见盛屏她们已经收摊了有些惊讶。
见到熟人,盛屏很热情,“大哥,怎么了?”
中年男子道:“这柚子茶确实有用,我本打算都买下的,谁知道你这都卖完了。”好货不等人啊。
盛屏笑眯眯的,“没关系,大哥,你说你还要多少,我回去做了给你送来。”
看来不用去流云楼找掌柜的,省得她跑一趟了。
订下数量和交货时间,盛屏和王秋云赶着牛车去了集市。
这是盛屏来这里以后挣的第一笔钱,自然要慷慨的消费一番,她买了四匹细棉布,四匹麻布和针线,还去杂货店买了红枣和枸杞。
路上王秋云感慨,“真没想到,这东西真能卖出去。”她一直觉得五百文太贵了。
盛屏说:“王嫂子你想想,来买的都是什么人?”
王秋云仔细回想了一下,“多是外地人。”
“是了,这些外地来的商人,身上带着不少银子,只要他觉得这个东西物有所值,他会舍得买的,南来北往,常在船上的人,吃不到新鲜蔬菜,大解艰难,蜂蜜能润肠,这点儿不少人都知道,就冲这个他们也愿意买。”
“何况咱们这可不是简单的蜂蜜水,还加了柚子呢,别管味道怎么样,至少他们没在别的地方见过,那就是独一份的,商人对这独一份的东西可稀罕了。”
这就意味着知道的人少,包装的机会大,能卖高价。
盛屏也是沾了这个光,今天才能都卖出去。
“一会儿到了村里,我们先去文嫂子家。”她得把这次的分红给她。
文杏也没想到五十罐蜂蜜柚子茶竟然卖出了二十五两银子,她得了五两,捧在手里看了许久,眼睛都不想眨了。
她是从外村嫁进来的,荣山村确实比外面村子日子好过些,可也只是吃得饱、穿得暖而已,平时手里还是紧紧巴巴的,一年到头攒下来的钱是要供孩子读书用的。
她大儿子争气,在私塾念书,老师说他聪明机灵,好好学能考上秀才,为了这个,家里已经两年没做过新衣裳了。
如今得了这笔钱,能给儿子买纸、买墨,也能给家里人扯布做新衣了。
院子里小七儿一手一串糖葫芦,正在跟哥哥商量,“我想现在就吃。”
荣丘十岁了,最近正在教弟弟数数,“你数数这两串糖葫芦一共有多少颗,数对了你就能吃。”
小七儿赶紧数起来,数了三遍,每一遍数量都不一样。
文杏把银子收起来,送盛屏和王秋云出门,看到小七儿还在数数,“他之前吵着要吃,我都没舍得给他买,真是,谢谢你了。”
盛屏弯腰捏着小七儿的脸颊肉,“十过了是十一。”
小七儿小鸡啄米点头,又重新数起来。
到家天已经快黑了,蒋鹭和柳大娘在厨房做饭,听到牛叫声,跑去开院门,见盛屏一脸笑容,牛车上还堆了好些东西,就知道东西都卖出去了,他也高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