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清末,在湖北省蕲春县,有一人名为李龙源,是一家名为濒湖草堂的东家,平日也做些贩卖草药的生意。闲暇之时,他喜好研究古书,进山采集药材钻研。因其祖辈行医,医术高明,在当地颇有名气,也积累了一些资产。然而,那个时代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后来,更有匪类觊觎李龙源的家资。在官匪勾结之下,李龙源不堪其扰,准备举家北上。然而,各地皆不安稳。途中,他偶遇年轻的军阀王士珍。因王士珍对医书也颇为精通,两人闲聊之中,王士珍对李龙源敬为上宾。两人相见恨晚,插草为香,结拜为异性兄弟。待王士珍发迹,直至成为陆军部长、政府总理之时,李龙源一直伴随其左右,并在王士珍晚年协助其促成京师救济联合会。
      王士珍去世后,安排龙源后人李陵在保定直隶府当差。没过两年,1937 年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李陵改投国民党,后随傅作义一同在北京被解放军收编。收编后,他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李陵在朝战中作战英勇,屡有战功。回国后不多久,正赶上公私合营。因其腿部受伤,且精通医术,就被安排在了北京的一家国营药厂工作。过了两年安稳日子,后来与原药厂厂长的女儿结婚,生下个男孩,取名建国,后又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建忠,也就是我。
      我十六岁那年,□□的风暴终于刮到了我们家。因为我的父亲曾经当过国军,母亲也是资本家的女儿,我的家被抄了。虽然我父亲有过战功,母亲也算爱国资本家,并没有被特别刁难,但父亲还是被隔离审查了,我上学也被迫终止,不幸的是,大哥因为生性耿直,与疼理论,被他们失手打死了。□□时期的年轻人有三个选择:一是参军,这是最好的去处,既能锻炼人,将来转业了还能分配工作。以我现在的情况,当兵是没有希望了。其次是留下来当工人,这也不错,至少吃喝不愁。不过这条路对我来说也是希望渺茫。所以,最倒霉的就是我们这些家里受到冲击的年轻人,只能上山下乡去插队。我正好刚刚到了年龄,由于对父亲的遭遇愤愤不平,心想插队就插队吧,反正是离开家,要插就插得越远越好。
      插队走得远的无非是云南、内蒙、大西北。因为听我父亲说过我们祖籍是湖南,我便选择了去南边。不过,最后没能去成湖南,阴差阳错地被安排到了四川。四川就四川吧,总归有个去处。对我来说,离开了家到哪里都一样。走的时候家里也没什么好带的。临行前看望父亲,父亲特意嘱咐我一定把家里的那套古医书带走,千万别让红小兵发现,也不要被世人知道。这本书我知道一点,都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父亲之前说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偶尔也带我学过一些,不过我实在是没有兴趣,都是草草看了了事。这次父亲叮嘱我带走,也第一次跟我说了这套书的传说。我不觉惊讶,在这个反对牛鬼蛇神的年代,里边的很多内容无疑是封建迷信那一套。我不敢轻视,把书装在了我行李的最深处,踏上了插队的火车。
      跟我一起往南边走的还有我的几个发小和同学:王援朝、张建国、赵桂英…… 当时我们那代人全都是这些名字,一上学,班里男的都是建国、建军、国庆之类的,女孩子无非芳、秀、娥、娟,桂之类。不过真正和我分到一起的也就王援朝一个,其他人都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王援朝,在这个年代能长到180多斤也是个奇迹,别看人高马大的,皮肤保养的倒挺好,由于他又白又圆咕隆咚的,名字里还有个援字,为了区分别的援朝们,他又比我小,我就一直管他叫“小圆”叫顺嘴了就一个字“圆儿”,像个女孩的名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