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两天过去了,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一行三人又踏上了进山的路。
      按规矩,进山采参一般不能独自行动,也不能随意组队。通常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一伙,这叫做拉帮。拉帮进山时,需要有一个大伙都信得过且有丰富放山经验的山里通来当把头,把头负责带领大家进行采参活动,他的经验和判断对于整个采参队伍至关重要。在人数上,一般放山者大多为三人、五人、七人或九人以上,忌讳二人(怕见财起歹意)、四人(与 “死” 谐音),并且讲究 “去单回双”,“去单回双”说的是单数人进山,回来的时候带着人参回来,人参就是多出来的那个双,以讨个吉利。徐伯的死可能也跟我们四人一组上山破了规矩有关。当然,我和圆儿是不太忌讳这些的,不过,这次有三儿的加入,我们的队伍也算符合了规矩。
      这次采参跟上次不同,上次主要是为了对付飞熊,所以攻击的装备带的多了一些。这次,我们携带了更多的专业工具和生活物资。工具包括之前徐伯给我们的鹿骨钎子、索拔棍、快当刀、快当斧子、红绒绳、油布、铜钱等,当然也准备了一些防身的装备以防意外。鹿骨钎子用于小心地挖参须子,防止损坏参须;索拔棍用来拨开植被,探寻人参的踪迹;快当刀和快当斧子用于处理山林中的障碍物;红绒绳和铜钱则在发现人参后用于固定人参。生活物资方面,我们也带上了一些大娘给我们准备的小米、咸菜和简单的炊具,毕竟,这次进山,我们是打算多寻几天的。
      跨过小河,越过水泡子,我们便来到了飞熊窝附近的山坡旁。进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选好地场,我们找到一个窝风向阳的山坳,用树干、树皮搭建一个窝棚,这个窝棚被称为压仓子,是我们在山中休息和居住的地方,我们可不想被那突如其来的地形雨打个措手不及,淋个落汤鸡。同时,我们还搭建了一个老爷府,用来供奉山神爷,以表达对山神和先辈采参人的敬重,这个是三儿准备的,毕竟他在山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他的一些的习俗我们还要尊重的。
      ?一切安排就绪,我们便开始了搜山,搜山时,需要采用横排前进的方式,彼此之间的距离约为一棍的长度,这一过程叫做排棍。人多的队伍,中间的人叫挑杆的,第一次放山的采参人(称初把)则在边辊和挑杆的中间,也被称为压趟子。我们就三个人,也讲究不了什么队形了,便让三儿在中间引路,我和圆儿分别在他的两边,跟着他的节奏前进。三儿在山林中仔细的观察着植被和土壤的变化,野山参喜欢阴凉的环境,通常藏匿在深山密林中,周围常有高大的树木为其遮荫,所以我们会尽量选择这样的区域进行搜寻。在搜寻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生长人参的角落。之前徐伯告诉我们,放山过程中,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意折断树枝,因为大声喧哗被认为会惊扰山中的神灵和人参,随意折断树枝则破坏了山林的 “风水”,来了之后,三儿也一直告诫我们,所以圆儿今天也是意外的安静。
      寻了半天的时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天黑了,我们便回到了压仓子这边,三儿开始准备晚饭,我们也帮着他一起收拾着。正在忙活着,我隐约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奇怪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哭泣,又像是野兽的呜咽,在这寂静的山林里显得格外阴森。我停下手中的动作,竖起耳朵仔细听,那声音却又消失了。
      圆儿也察觉到了我的异样,他停下手中的活计,疑惑地问:“二哥,怎么了?”我皱了皱眉头,“好像有什么声音,不过又没了,这山林里风大野兽也多,可能是错觉吧。”我心里虽然有些疑惑,但也没太放在心上。吃过晚饭,我们围坐在篝火旁,商量着明天的搜寻计划。三儿说:“明天咱们往东边那片林子去,那边人迹罕至,说不定能找到人参。”我和圆儿都点头表示同意。夜渐渐深了,我们轮流值夜,可那一夜,除了偶尔传来的虫鸣,再没听到别的怪声。
      第二天清晨,我们早早起身,收拾好行囊,按照计划朝着东边的林子进发。一路上,三儿依旧在前面带路,他的眼睛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藏着人参的地方。我和圆儿紧紧跟着,手中的索拔棍不停地拨开茂密的草丛。
      寻了一段时间,突然听见圆儿低喊了一声:“棒槌!”三儿便回了一句:“什么货”圆儿说:“四品叶!”我和三儿又回道:“快当!快当!”
      按规矩,采参人发现人参时,要立即大声喊 “棒槌!”,这一行为叫做喊山。把头听到后会接问 “什么货?”,发现人瞅准人参的形态后,要马上回答出是几品叶,然后大伙接着说 “快当!快当!”,这叫接山。如果喊错了,发现的是一棵草而不是人参,也要将其挖出来拿着,这叫喊炸山了。有时发现的不是一棵人参,而是一片或一簇,就按打头的一棵是几品叶来回答。
      人参植株通常在茎端四面各生出一枚掌状复叶,人参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三花子?:一年生籽苗,茎直且没有分枝,茎顶长有三片暗绿色的小叶。?巴掌子?:两年生,茎顶的叶子变为五片。
      ?二夹子?:三年生,茎直但有两分枝,每分枝茎顶分别长有五片小叶。
      ?灯台子?:四年生,比二夹子多一分枝。?四品叶?:五年生,比灯台子多一支分枝,生出四品叶。?五品叶?:六年生,茎上有六个分枝,其中五支茎顶各生五片小叶,另一支生人参花。?六品叶?:七年以上,在五品叶的基础上再多一个分枝,茎顶同样长有五片小叶。人参在达到六品叶后,叶子数量不再增加,而是通过休眠和生长根茎来延续生命?,所以,百年左右的人参一般也被叫做六品叶,至于七品叶的人参,那就非常的罕见了,遇见了肯定是百年以上老参。千年人参,几乎没人见过,所以千年人参的品叶数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能根据其叶片的数量来划分,应该会超过七品。当然了,千年人参,在我们的认知中,只存在民间故事里。这次圆儿发现的四品叶,就是一棵五年左右的参。
      我们赶紧来到圆儿的身边,三儿确认了一下,确实是一棵四品叶。我们互相确认了一下,然后又在周边搜寻了一下,并没有发现其他的参。三儿便蹲身,先用栓有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这被称为给人参带上笼头,是怕它逃跑了(这是传统说法,实际中人参无法自行移动),也有用草帽盖住人参的。接着,三儿在人参周围的地上划一米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四把索拔棍,这一过程称之为固宝。我们俩则点燃蒿草熏蚊虫,以便三儿能够集中精力挖参。开始挖参时,三儿先破土,然后用光滑的鹿骨钎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把参须周围的土抠净后,又用青苔茅子将参拉了出来。挖出人参后,我们赶紧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了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三儿把参包子交给我保管。刚采挖的人参,用青苔和原土包裹是最常见的短期保存方式。青苔能保持一定湿度,原土则维持了人参生长的熟悉环境,一般这样能保存 1-2 周。做完这些以后,还要砍照头,即由把头在附近选一棵红松树,朝着挖参的方向,从树干上剥下一块树皮后,在白茬树干上用刀刻杠。放山的人数刻在左边,有几个人就刻几道杠;右边刻的是几品叶参,几品叶就刻几道杠,这是为了使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挖过人参,是人参生长区。照例,三儿砍了照头。一切都比较顺利,虽然没找到千年老参,不过,我们总算有了收获,带着这棵四品叶人参的收获,我们心中满是振奋,对接下来的搜寻之旅也增添了更多的信心与期待。
      收拾好行装,告别了砍照头的红松树,我们继续向东深入林子。一路上,我们的心情也愉悦了不少,看着林子,忽然也觉得周边的风景变得更温馨了: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偶尔还能看到松鼠在枝头跳跃,发出 “吱吱” 的叫声,打破着山林的寂静。
      走着走着,三儿突然停下脚步,他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地面的土壤和周围的植被。我和圆儿也围了过去,只见三儿指着一丛特殊的草说:“这附近的土质和植被都很适合人参生长,大家小心点,说不定又能有好发现。” 我们三人立刻绷紧神经,手中的索拔棍在草丛中探寻得更加仔细。
      又过了许久,正当我们都有些疲惫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脚下的土地有些异样,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掩盖在厚厚的落叶之下。我用索拔棍拨开落叶,隐隐约约看到一抹异样的颜色。“棒槌!” 我激动地大喊出声。三儿和圆儿迅速围拢过来,“什么货?” 三儿急切地问道。我定睛一看,心中一喜:“五品叶!”“快当!快当!” 他们紧接着回应。
      这次的搜寻过程比之前更加谨慎,三儿依旧熟练地先用红绒绳给人参套上笼头,然后固宝。在我和圆儿熏蚊虫的间隙,我注意到周围的树木似乎都在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仿佛在守护着这片藏有珍宝的土地。三儿专注地挖着参,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弄断了哪怕一根细小的参须。终于,一棵完整的五品叶人参被挖了出来,它的根茎粗壮,叶片翠绿,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我们像之前一样,用青苔茅子、桦树叶和原土将人参包好,打成参包子。看着手中的两个参包子,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三儿说:“这可是不小的收获,不过咱们也不能大意,这深山里说不定还有更大的宝贝。”
      我们继续前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山林里的雾气也越来越重。正当我们准备找个地方安营扎寨时,我又听到了那奇怪的声音,比上次更加清晰,那声音仿佛带着哀怨,在山谷间回荡。圆儿的脸色有些发白,他紧紧地握住索拔棍,三儿则警惕地环顾四周,说:“大家别慌,可能是这山林里的什么野兽,咱们小心点就行。”
      我们快速地搭建好简易的营地,燃起篝火。那一夜,我和三儿轮流值夜,眼睛紧紧盯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个动静。然而,那奇怪的声音又再一次的消失了,只有篝火燃烧时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