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冰凉的触感。
落寞的晚风撩起发丝,零星的点缀划破空气。在陈茵刚把帽子戴上的那一刻,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洒向了周围的世界。
可惜,也许,这已经不能称作她生存的世界了。
这是陈茵第一次随着勘察队到地面来。
残破不堪的建筑,大片蒙上灰尘的杂物堆积在侧,仅存的现代设计掩饰不了破败的感觉。从城市的中心到边境,到处分布着废墟,像个不修边幅的旅人一样。
勘察队的一行人,离开地层穿梭机后,不知不觉已经前进了一百多公里。
H市的郊区,四面除了零星的建筑,就是落满烟尘的荒野。勘察车沿着半个世纪前的国道缓缓驶过,像是路过那段灰色的时光。
陈茵愣愣地望着车窗外,一路发呆。
不知过了多久。
“来吧,下一次勘测就定在这附近。”队长下了令,把车停在一个小小的洼地。
这里本来也许是一片稻田,但水田和秧苗应该已经消失了几十年,边缘勉强可见的沟渠也已经快被填平。
六个队员两两分组,每个人手里拿着仪器,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开始探测附近的空气成分和辐射强度,顺便留意废墟中留下来的信息。
陈茵和队长留在了原处,就地分析这里的土壤,以及负责联络和以防万一的支援。
架设一些简单的仪器,测量完地理信息,他们在地表打了一些洞,在不同深度都取了若干份样本。
“知道我为什么想把三号点选在这里吗?”
把土样装进分析设备后,等待的几分钟里,队长聊起天来。
陈茵摇了摇头,还不太敢接话。毕竟刚加入地面勘察队不久,而她也并非那种很外向的女生,跟队里的所有人都不是很熟,包括眼前的这位队长。
她只知道,队长以前是军人,曾经参加过南海自卫反击战,一场达摩克利斯核战前的常规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
队长接着说道:“当年,我们一个排的人,就是在这儿附近的岸边,靠着公元世纪的装备,把两艘隐形登陆舰上的敌人,挡在了海里两个小时。”
他把手指向远处的海岸线。
“那边一整行,是公元二十世纪修的防御工事,也是我们当年的战场。不过现在可能看不到了。”
讲到这里,他顿了一下,仿佛是在翻找记忆中的画面。
陈茵默默地点头。
在战争时出生的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带往地下生活,只在课堂上听过这一段历史。数十年前,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从常规战争演变成了惨烈的核战争,最终让地面变得不适合生存,幸存者们被迫移民到地下城市居住。
现在她身处实地,听着亲历者的讲述,有种莫名真实而悲怆的感觉。
其实队长的年纪并不大,但也许是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让他的脸看起来分外沧桑。于是讲起故事来,也仿佛有着额外的重量。
“那会,敌人先用了精确制导炸弹来空袭。为了攻下这个滩头,据说他们把带的所有重型炸弹,全在那一波扔下来了。几乎每个据点都挨了几吨的炸弹。
“我们的工事有一些挖的不够好。差不多一半的兄弟,连敌人都没看见,火光一闪,就倒在了那一波轰炸。
“但我们剩下的人,靠着有利地形,硬是撑下来了。拿着机枪和火箭筒,还有唯一的一门迫击炮,谁来了就轰谁,坦克都被打趴窝了两辆。
“最后,总部的支援终于到了。从几十公里外打了十发红外导弹,总算拔掉了他们的滩头阵地,把两艘登陆舰干沉了。但我们这一排人,也只剩了我在内的两个。”
队长的声音很平静,似乎没有什么感情的波澜。
陈茵仍是不敢说什么,默默地听完,只是点头。
她忍不住望向那片曾经的战场。模糊的海岸线只能看出轮廓,似乎隐约能听到潮声,仿佛那段往事的回音。
细雨仍在飘落。
H市地处华夏最南端的陆地,已经是尚算温暖湿润的地方了。现在也只有在这里的沿海地带,能看到零星的雨和雪落下。
条件反射地,她想用手掌接几滴雨,低头一看,才发现厚实的手套上,粘上的只是浑浊不清的液体。每一滴雨水都是不均匀的深褐色,掺杂着谁都说不清的物质,不知是工业废料还是战场的余烬。
耳边是队长的声音:
“呵呵,小陈啊,不必那么拘谨。战争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也不用太过感伤,要向前看。”
随即,他又换了稍显严肃的口吻,
“只是现在,我们重返地面的工作,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