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四章东门 ...


  •   坐市郊县的长途汽车,两个半小时后,到了唐隆镇汽车站。出了汽车站,杨德川扶着周青青的肩头蹒跚走路,周青青,杨竞与杨罡各自背着一个打着补丁的大包袱。
      全家粗糙的脸上高原红和淡淡的紫外线古铜色包浆,和当地人们水嫩细白的肤色很违和,一看就外地来的。
      周青青老马识途一样,带着全家人循着记忆中的建筑标记,朝着镇子东门大舅家方向走去。
      杨竞好奇的看着老家的环境,和光秃秃群山环境的青海决然的不同。处处都是原生态翠绿滴水的景致,各种绿植叫不出名字。
      沿着大路边遮天蔽日的是竹林覆盖的沟渠,远远的可以听到水流声,和少女们嬉笑玩水的声音。
      “老家的镇子到处都水,以前我经常和好朋友去沟头洗澡。”周青青兴奋的介绍。
      ”洗澡?”
      杨竞简直难以置信,大白天的在竹林的溪水里面洗澡,这是在青海根本不会有的景象,玩水是青海少年人的奢侈幻想。
      西宁城内黄河水泥沙夹杂,冰冷刺骨,夏天很多人溺水而亡。那时候单位里面,只要哪家的孩子去玩水了,马上回家就会被父母教训,经常在家属院听到鬼哭狼嚎的嘶叫声,“我再也不敢了,我再也不去游泳了!”
      终于接近了镇的中心繁华地段,杨德川介绍说, “这里古时候是明朝的一个王爷的封地,解放前城墙没有拆除的时候,站在城头最高处眺望,城墙围起来的县城,就像一只乌龟在柏条河边饮水,龟尾巴也浸在一条大的溪水里。”
      “那么为啥现在不是县城了?”
      “解放后,土匪发动暴乱后,唐隆镇土地被分别划给了周边县,撤销了县制,只留下唐隆镇。”
      周青青,“解放前,这里是成都大地主的避暑圣地,他们在这里修建了很多的庄园,这里的厨子做饭最好吃,呵呵。”
      一家人来到镇中心十字路口,可以看到东西南北四个街道,中规中矩的很整齐。
      沿街的马路两边都是木板铺面房,铺面地面都高出中央马路一尺半,马路牙路边是盖着青石板排水的沟渠。
      这些大大小小的的铺面,门板是可以拆卸的,店主白天用几条长凳架上门板就是卖东西的柜台,晚上收起门板关上门面就关门大吉。
      一家出现在十字路口踯躅,附近人们很快就被周青青一家人吸引。人们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对周青青一家指指点点,气氛很怪异。
      杨竞看到似乎很多人在窃窃私语时候捂住嘴笑,眼光都是看热闹,就像看了一出好戏,解气又□□的那种说不出的感觉。
      逐渐的路上有些人开始和周青青打招呼,“青青,你回来了?”
      “回来了!老表”
      “不走了?”
      “请假探亲,还要回去。”
      “还要回去,造孽啊!”
      “……”
      “青海那个地方就是不养人,你现在看到比我妈还老。”
      这些话对于周青青有刺激,她努力的保持云淡风轻的微笑,和熟人打完招呼后,都会低声和杨德川说这个人是谁谁,是她们家那个远房的表亲。
      杨德川感觉到了人们情绪,镇上高傲的大美人落难返乡的笑话。为了周青青的面子,他努力一摆一摆的保持身体的平衡。最后他放开扶住周青青肩头的手,把手落在杨竞的肩上,让周青青带着杨罡走在前面。
      杨竞好奇为什么没有人和父亲打招呼,他们不都是这里出生长大么。
      “妈妈,为什么这里的人,都认识你?”
      “当然,我就在这个镇上长大,在你三岁的时候才离开的。”
      “那么爸爸呢?”
      “他在东门外的乡下长大,14岁参加工作后就离开老家了。”
      “那你是和爸爸结婚后,跟着父亲支援青海了?”
      周青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移话题。她自豪的指着十字路口,西北的最大的两个卖布料的铺面。
      “这个解放前是我们家的铺子,我父亲建的,听他说在给铺子上梁的时候,屋顶上都放了金子。”
      杨竞隔着街朝对面这里最大的铺面望去,看到两间各有两丈宽的门面的铺面。一间柜台上摆着花花绿绿的各式布料,另一间玻璃柜里好像是糖果酱油等副食,现在似乎成了唐昌镇子的供销社。
      “铺面解放后公私合营充公了?”
      “哪里,解放前我家就败了,解放时候我们是赤贫,解放后我们才吃饱饭。”
      “姐,快看,这里有口井。”
      杨罡站在东北角的茶馆外的井边,高出地面两尺的井台,是灰色的石头围起来的,石头上有井绳勒刻出的一道道石槽。
      杨竞俯身趴着井边看,这口井有十几米深,黑幽幽的空间内可以看到影影绰绰水的光影。
      周青青介绍,“这个茶馆以前是你爷爷开的。”
      “你不是说爸爸家以前在东门外的乡下?”
      “是解放前几年才搬去乡下的。”
      “幺妹,小心,不要趴在井边,危险。”
      一个三十多岁迎客的小二,瘦高个拿了一个,黑漆漆浓烟熏过的,一米多长的茶壶,站在茶馆门口提醒杨竞。
      杨竞离开井边,朝着茶馆门探头,看到茶馆里放着几十张的竹椅藤编的茶桌,里面烟雾和水汽弥漫人声嘈杂。三三两两的人们喝着粗碗茶边聊天,基本上是男人比较多,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有的老人头上还缠着灰白色的头帕。
      周青青催促,“快走吧,别耽搁了,拐过弯,朝前走,东门里就是你大舅家。”
      杨竞一家继续朝东门发方向走,路边街沿上几个男孩在玩耍,他们各自把一个中间有凹槽竹制的圆盘放在一根线上,两只手不停的拉扯比赛,身体做出各种花式,而且圆盘还不掉下来。
      和他们同龄的杨罡看着兴奋的说,“这个像杂技表演,好玩,我也想要一个。”
      杨德川自信的说,“等会到乡下老家,见了你幺爸,让他给你做一个,他手艺特别巧,竹编,木匠都是高手。”
      “真的?好,到时候你让幺爸给我做一个。”
      周青青一家沿着铺面前的路,朝着东门的方向走去。沿路上有好几家儿童图书的摊位,各种小人书码的整整齐齐的,在几个像图书馆那样杂志书籍展板上,都是一家喜欢看的书。
      东街一家家的铺面里,大部分是卖各种坛坛罐罐的杂货铺,有各式大小的泡菜坛子,和一米多高的水缸,这里很多居民没有自来水,需要容器来储存井水。
      不久街上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酱香味道,周青青指着不远处的,有密密麻麻酱缸的院子,说,“那个叫郫县豆瓣厂,斜对门就是你大舅家。”
      周青青加快了步伐,来到一家铺面面前停住。铺面的门板上摆放着肥皂,黄色的刀纸和香烟等发卖的商品。有个头发花白,近五十岁,穿着白色圆领汗衫的男人佝偻背,从守着摊位的竹凳子上站起来。
      五官端正有些皱纹的脸上没有丝毫惊讶,“六妹回来了?”
      周青青点头,“大哥,大嫂你们好!”
      大舅尴尬的点头,根本没有热情迎接周青青一家的意思。这时有个沙哑冷淡的浓重川音从铺面里面传来。
      “落难了,跑回来做啥子?没有工作。没有房子,一家子囊个整?”
      杨竞透过母亲身体望过去,里面有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五,中年矮矬敦实,头发灰白的宽脸方下巴的妇女说话。
      她拉长了脸埋头穿针引线的在忙碌,根本都没有抬眼看周青青。身上穿着一身洗白的罩衣,戴着袖套在摊开的门板上缝被子。
      看到大舅哥没有邀请周青青进门坐下,走路累了的杨德川就势坐在铺面的门槛上,等着周青青和大舅哥谈判。
      看到全家奔波一路还没有吃东西,就被堵在在门口,周青青猜出,是镇上有人给大舅他们通风报信,“青青落难了,带着瘸子老汉和全家逃荒回来了。”
      周青青脸色从容的先对杨竞说,“刚才你们不是要看小人书,先去看,等会儿我来喊你们吃饭。”
      “吃饭?谁给你们煮?我这里可没有。”
      大舅妈没好气低声咕哝着被大舅眼神给阻止了,“六妹,坐,十多年才回来太不容易。”
      杨竞忽略了大舅妈的态度,只要有父母在,她根本不在乎那些从小不认识的亲戚,不过是血缘上的陌生人。
      对于陌生人的无视,有什么好生气呢?心中惦记着小人书摊的杨竞,拿了周青青给的五角钱,带着弟弟杨罡高高兴兴的走了。
      离东门大舅家几十米远的小人书摊,有很多青海的新华书店里没有见到的书籍。杨竞和弟弟一人买了一根5分钱的冰棒,开始了2分钱一本的阅读快乐时光。
      还没有看完两本小人书,周青青就来喊我们吃饭。回到大舅家,看到大舅妈满脸堆笑的站在门口,看到我们回来了,马上迎上来。
      大舅妈一手扶着杨竞的胳膊,一手摸着摸着杨罡的小平头说,“竞华,竞罡来让大舅妈看看,你们长的真壮实,上小学的刚娃子和我都一样高了。”
      大舅附和“果然青海的牛羊肉养人啊!“
      “竞华这个牤样比男孩子看着还要莽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