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真假历史 ...

  •   封后大典过后不久,长孙无忌偶染风寒,在家静养。他躺在床上,闲来无事,思前想后,越想越想不通:内向懦弱的外甥皇帝,究竟是怎么力排众议,把出身低微的武媚娘捧上了皇后宝座?这可是雄才大略的先帝都做不到的啊!

      长孙无忌记得很清楚,唐太宗迷恋弟媳杨洛湄,皇后去世才满周年,就想立杨洛湄为后,但被魏征谏止。就连大权在握的先帝,都得顾忌若立弟媳为后,会有损圣君声誉;反而是羽翼未丰的雉奴,竟敢立庶母为后!也亏他想得出利用汉朝王政君的典故,欺瞒世人,谎称武媚娘过去只是先帝的宫女!

      这一切,真不像雉奴做得出来的事!长孙无忌思量着,又想到方才形容雉奴“羽翼未丰”,不禁一阵心惊---难道,雉奴的翅膀开始硬了,他要飞了?

      不!长孙无忌不信生性依赖的雉奴会有那么大的胆子。他认为,这必然都是武媚娘在幕后主导!

      他想起那天在内殿,褚遂良跪求皇帝放弃废后另立之议,武媚娘居然躲在珠帘后面偷听,甚至脱口喊叫出声!那个胆大包天的女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不行!长孙无忌愤然想道:绝对不能让那个怂恿雉奴抓权的贱人坐稳了皇后宝座!一定要把她拉下来!

      怎样才能够逼雉奴把武媚娘废掉呢?长孙无忌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要从破坏武媚娘的名誉开始着手。毕竟,武媚娘是有把柄让人抓得到。

      长孙无忌打定了主意,首先私下约见史官们,以一付大义凛然的态度,提醒他们春秋之笔必须照实记载。他严重警告道:“武媚娘曾是先帝才人的事实,绝对不容抹煞或粉饰!”

      史官们听了,一方面不敢不听从位高权重的长孙大人,另一方面也同意这一点确实是真理,就照办不误。恰巧,唐高宗不像他的父皇总为了玄武门之变而担心自己的历史评价,他自认没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因而依照历代惯例,从不要求破例看一看史官们在写什么。既然他没有调阅,也就没有发现,史官们记下了武后曾为太宗皇帝才人,与立后诏书的内容矛盾。武后曾经身为唐太宗后宫佳丽的履历,就这样进入了正史。

      不仅如此,长孙无忌又派人到处去散布流言,以至于长安城街头巷尾都传遍了:当今皇帝立了庶母为后!

      长孙无忌原以为,等这些流言传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自会有官员上表陈请皇帝废后。然后,他只需推波助澜即可。想不到,当他问手下们坊间的反应,一名手下竟然勉强忍着笑回答:“大人!百姓们都把这个小道消息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有人说,嫡子娶庶母是胡人的风俗,如果皇上参照胡俗,倒是很有趣!有些人还开玩笑说,不知以后会不会上行下效,娶庶母也成了大唐习俗呢!看来,百姓们只管填饱肚子,并不在乎皇后是不是皇上的庶母。”

      原来,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儒家思想只在读书人之间盛行,而一般百姓并没有受儒家礼教洗脑,也不排斥外来文化。百姓们既然都听说过,胡人的首领照惯例都要接收庶母,他们才不把大唐皇帝同样的行为当一回事!

      长孙无忌一旦明白了,百姓们并不如他生活圈中的儒士们那么古板,只有另谋对策。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一招:好,就算市井之徒不受儒家思想影响,不介意皇后曾经服侍过先帝,他们总不能容忍一个狠毒的女人母仪天下吧!下一步,就是要把武媚娘丑化成一个毒妇,编造出她残暴凶狠的故事,传遍京城!

      武媚娘对谁下毒手的故事,会使大众信以为真呢?那就简单了,被害人当然莫过于被她扳倒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啊!刚好这时候,王皇后与萧淑妃的死讯从宫中传了出来。长孙无忌就拿来利用,命令一些文人捕风捉影,加油添醋来描述武媚娘如何虐杀情敌。

      趋附长孙无忌的文人们难以凭空想像,只好参考汉朝吕太后犯下的人彘惨案,但他们唯恐全部抄袭容易惹人疑心,不得不加以变化。于是,他们减掉了吕后残害五官的部份,也不提双脚,只说武后派人砍了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双手。然后,他们又从王皇后与萧淑妃的罪名“谋行鸩毒”取得灵感,说武后叫人把失去双手的王皇后与萧淑妃投入装满鸩酒的酒缸,名曰“骨醉”。

      为了增加这个恐怖故事的可信度,长孙无忌雇用的文人们还编出一小段引子,叙述皇帝有一天心血来潮,跑去冷宫探望王皇后与萧淑妃,而武后从她的情报网得知此事,唯恐敌人东山再起,才动了杀机,并且要王皇后与萧淑妃不得好死。这些文人们越编越得意,长孙无忌也很满意他们的集体创作,给了他们不少赏赐。

      结果,王皇后与萧淑妃的惨案就在长安城传开了,先是谣言,后来变成野史,以至于被唐宪宗时期的刘肃写进了笔记小说《大唐新语》。到了唐朝灭亡之后,修唐史的史官们不约而同采取了《大唐新语》的记载,又联想到吕后,就想当然尔,写下王皇后与萧淑妃四肢都被截去了。

      写于北宋的《新唐书》与《资治通鉴》两书作者对武则天有偏见,特地大肆渲染,把王皇后与萧淑妃写得几乎等于大唐版的人彘。不过,编纂于五代后晋的《旧唐书》除了“骨醉”,另有一段写到王皇后与萧淑妃的下场时,直述“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等于前后矛盾。“缢杀”的原始记录出自何处,后人虽然找不到来源,但显然不外乎后晋史官所获得的唐朝史料,也就是唐高宗时代的官方说辞。

      官方说法多半虚假,但偏偏这一段大致无误,因此在当代压制住了长孙无忌制造的所有谣言。武媚娘的皇后地位并没有受到动摇。当时的官员们都相信,武媚娘刚刚当上皇后,权威尚未巩固,根本做不到随意虐杀。她要处死王皇后与萧淑妃,必须先得到皇帝首肯。既然王、萧二人的“谋行鸩毒”之罪有人证物证,皇帝判她们死罪并不意外,但皇帝不至于容许武后肆意折磨她们,武后也就不会胆敢那样做!官员们如此想着。他们之中没有人采信谣言,也没有人为此上书请求废后。长孙无忌白忙了一场。

      至于唐高宗,他根本没有如谣言所传说那样去看王皇后与萧淑妃。他总要做好人,生平最怕面对别人向他求情,怎么会去自找麻烦呢?

      同时,对于如何处置王皇后与萧淑妃,他不免有所迟疑。虽然他一向讨厌王皇后的傲气,但还没有恨到要杀她那么严重;萧淑妃则是他曾经宠幸过的女人,多少还有点旧情。不过,他最难以下决断的原因其实是,他当初被选为太子的最主要理由,既是舅舅赞不绝口的“仁孝”,他就不能自毁形象。他最担心的是,若下旨处决王皇后与萧淑妃,世人及后人会批评他无情无义!

      武后看透了唐高宗这种想法,也懂得要怎么应付。某个夜晚,她屏退左右,轻描淡写问道:“如今,臣妾身为皇后。后宫的罪犯,皇上是否让臣妾全权处理?”

      唐高宗一听,如释重负,立刻说道:“是啊!就全都交给你处理吧!”

      然而,唐高宗这么说之后,又觉得有点不对,连忙补充道:“她们俩若待在冷宫中渡过余生,倒也无妨。你说是不是?”

      “说得也是!”武后冷静回应道:“但是,王瑞不只是王瑞,她代表了太原王氏;萧金玉也不只是萧金玉,她后面有兰陵萧氏。皇上如果真想打压士族,提高皇权,只有除掉她们两人,才有杀鸡儆猴之效。”

      “啊!”唐高宗如梦初醒,称许道:“你说得对!那,那就委讬你了!”

      他仍有一点犹豫,但在此人生阶段,他最迫切的渴望,是夺回本应属于他的皇权。况且他一向因为有自卑感,倾向于自我保护,而对人比较薄情,就顾不得往日与王、萧二人的情份了。

      接下来,唐高宗亲笔写下了授权武后给王、萧二人量刑的手谕。武后凭着这份手谕,派萱儿领着太监们去送鸩酒及白绫给王、萧二人选择。霏霏看到萱儿的行动,才晓得武后要杀王、萧二人。生性善良的霏霏于心不忍,赶紧跑到武后面前,跪地求情。

      “皇后娘娘!”霏霏恳求道:“王瑞、萧金玉对皇后已经毫无威胁,不如放过她们吧!”

      “不!”武后坚决说道:“她们得死,并不是为本宫,而是为了皇上。本宫甘愿为皇上背这个黑锅,也是为了帮皇上打倒她们背后的士族势力。只有皇上成为真正至高无上的皇帝,本宫才是真正母仪天下的皇后。皇上身边的人,只有本宫跟他的利益完全一致,难怪他最信任本宫。本宫自然要不负所讬!”

      霏霏这才领悟到宫廷政治的残酷,只能怅然无语。

      过了一两个月以后,到了显庆元年(西元656年)的阴历正月,唐高宗迫不及待下诏改立李弘为太子。诏书中写着长子李忠主动让位。事实上,李忠当然是逼于无奈,别无选择。

      当李忠跪在唐高宗与武后面前,表示自愿把太子之位让给李弘时,霏霏看得出他的恐惧,很同情他。不过,霏霏已经很了解武后的想法,因此没有为李忠说一句话。好在唐高宗与武后还算满意李忠的表现,降封他为梁王,给他的待遇还算不差。

      又是新的一年开始了。霏霏想到恪哥哥去了将近三年,大仇依然未报,不禁黯然神伤。她一方面气愤长孙无忌这三年来一直屹立不摇,另一方面又为发现了另一个复仇对象,而暗自激动不已...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真假历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