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初见 ...
-
乌市一处度假村兼会议酒店的用餐大厅里,熙熙攘攘,云鬓衣香与西装革履交错。
正值晚餐用餐高峰,热闹的人流,明亮温暖的灯光,与窗外烟霞满天交相辉映,让人分不清哪里更活色生香。
汪泉随便从一排排琳琅满目的自助餐车里挑了一些肉和蔬菜,拿了一份清爽的汤,跟周南往窗边的餐桌走。
餐厅两面是巨大的落地窗,绝佳的夕阳观赏地。
“这晚霞真是绝了,太梦幻了吧。”周南一坐下来就开始感叹。
汪泉喝了口汤,抬眼注视窗外,“要是把这里灯都关了看,应该更美。”
周南边吃边抱怨:“这么美的季节这么美的天居然没在度假,还要上班,真是暴殄天物!干完这单我必须去马代躺尸!”
汪泉斜睨了她一眼:“你不是说马代要留着蜜月去吗?”
周南忿忿:“一个人也要私奔到月球!爱情遥遥无期,再这样下去我怕有生之年也去不了了!”
“好样的,人不享受枉做人。你看这些人要么忙着社交,要么赶着吃完继续做事。真是毫无情趣……”
最近是一年一度的乌市互联网大会,这是国家级的大会议,来的都是全国乃至世界顶级的互联网行业大佬和领军人物,交流各种互联网前沿发展知识以及不可或缺的——拉关系谈合作。
不管是媒体人员还是参会人员,每个人都忙碌非凡,一个议程接着另一个,无暇为任何世间美景驻足。
“算了,人家赚的钱,什么情趣享受不到。对了,你明天的会是不是有好多大佬,听说周青藤,沈月渠,丁远这些人都在呢!”周南一脸兴奋地八卦。
汪泉反应平平:“大佬再大又有什么用,他赚钱也不带我分啊。”
虽然是互联网大会,他们却与这个行业毫无关系。他俩是大会的同声传译员,是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同学,也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事。
俩人已经一起搭档了两天,明天因为大会进入中程,会议密集起来,需要分开搭档公司新人一起做,不过同声传译换搭档是常事,也没什么。
吃完饭又去外面草坪上站了会儿,一边消食一边欣赏晚霞。天黑得差不多的时候,各自回房开始为第二天会议做准备。翻译这一行,不求对某一行什么都了解,但要对每一行都了解点什么。当然了解得越多越好,所以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第二天一早,汪泉照旧七点起床。只要有工作,她通常都是这个点起,早起一杯黑咖啡,顺便听会儿英语新闻,自己也时不时复述总结几句,然后就收拾收拾准备出门。
跟今天做会的搭档李雨阳约在昨天的餐厅碰头,她一边慢条斯理地吃早饭,一边在脑子里过今天会议的大概内容和不熟悉的概念。吃到一半李雨阳端着餐盘过来了,他带着新人的谦逊和热情,主动客气地跟前辈打招呼:“Frida, 早!”
汪泉温和地笑着点头:“早。”
李雨阳坐下喝了口咖啡,搓搓手说:“虽然不是第一次上这种大会了,但还是有点紧张啊……”
汪泉很有前辈范儿地安慰:“你之前的表现都挺好的,不必担心。紧张可以让你精神更集中,也更认真对待手里的事情,不见得是坏事。”
李雨阳听了开心一点,点头附和:“也是,而且跟Frida搭档,更没什么好担心的。”
汪泉是出了名的技术硬心肠软的主儿,虽然她面上不是热络的人,但合作过的都知道,Frida不仅什么场合内容都能招架得住,处理得游刃有余,同伴翻译时也不会当甩手掌柜,永远在察觉到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
对于新人来说,这样的搭档亦师亦友,既能学习到资深前辈的优秀翻译和危机应对方式,也能让那一丝不安全感有个安全的落地港湾。
虽然同传终究是个独立活儿。
要说资深,其实汪泉研究生毕业也才四年,但她不论是读书时代还是工作以后,都是勤勤恳恳的主儿——永远在学习,在实践,在思考。
她本就是个充满灵气的人,如此一来进步神速,不知不觉成为口口相传的大神,虽然她本人从不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她遇到的难题和不知道的知识,都很多。
俩人吃完去会场的路上,路过一堆西装革履的人,前面几个果然是今天参会的大佬主角们,一群人边走边聊。
不过大佬大佬,也确实都是传统印象中的形象——人到中年,头顶稀疏,个子不高,身材平平,显得西装也不是很合身的样子。
只有一人,长身鹤立,斯文儒雅,约莫三四十岁,嘴角略含笑地同身边人交谈,周身却散发着严肃的气场。
前面几个都是互联网行业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们,汪泉全都认了出来,但也没多大兴趣,转身欲从侧门进去。反而李雨阳边看边问:“哇都是大佬,那不是传说中的沈月渠吗,确实是人类高质量男性啊!”
他们虽然都提前收到了参会嘉宾的名单和信息,但这些只在新闻中出现的名字,突然成了眼前的活人,或多或少有些新奇激动,尤其对于李雨阳这样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人。
汪泉偏头看了一眼,调侃他:“你也不错啊,年轻貌美,前途无量,除了年龄和财产不如他们,其它不比他们差。”
李雨阳窃喜:“姐,这是你说的,可不是我普信啊!”
俩人进了会场二楼的同传室,边测试设备边打开电脑做准备。
没一会儿底下演讲台上一溜儿四把椅子坐满了人,其中三个就是昨天周南提到的国内互联网头部软件的创始人周青藤和丁远,一个投资人沈月渠,还有一个外国人,汪泉翻了一下资料,应该是一个国外投资机构的董事。旁边还有一个椅子侧对着他们,坐着一个年轻男人,是今天的主持人。
今天的主题是对第三代互联网和其发展前景的看法,邀请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和投资人,希望看看大家对新一代互联网发展方向的看法和意愿,而在这里的观点,自然也会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因为观众和嘉宾都有外国人,所以不论谁说话都需要实时同传。
沈月渠早年间留学美国,毕业后在国外投行工作过几年,又是常年国内外飞来飞去谈判交流甚至汇报工作的,英文交流毫无障碍,所以他上来并没有戴同传耳机。
第一部分包含开场,内容其实偏简单,但为了稳住军心,顺利进入氛围,还是汪泉先接手。
她不慌不忙,训练有素,眼睛对着面前的ppt,嘴里紧跟着开始说话,手上拿着一支笔,却并不写什么,只偶尔晃一下。
李雨阳听着搭档流利精准、沉稳悦耳的表达,心里又钦佩又略为自惭形秽,暗暗自我激励,总有一天,自己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只是探讨型的会议,又都是行业领导者,大家都很客气地讨论,一路顺畅直至尾声,自由提问环节,突然有一个观众犀利提问沈月渠。
“沈总好,现在外界对千源有一个疑惑是,为什么只要是千源投资的公司,一定会在上市的时候股票大涨,是因为有千源背书,还是因为千源有办法让股价看涨,使行业其它公司凋亡?”
这已经是很冒犯的问题了,直指千源操纵股价,恶意打压同行。沈月渠既不可能傻乎乎说是我们千源名气大,更不可能承认这种违法犯罪的指控。
问题一出口现场就陷入短暂的寂静,汪泉倒是有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思,好奇沈月渠要怎么打这个太极。
沈月渠看起来很淡定,跟之前回答问题一样的态度,他看似无奈地笑了一下,没有多做思考就开口。
“一个行业,尤其是新兴行业,最不缺的就是优秀的企业。那么多企业,我们不可能一上来就知道哪个是最优秀的,能走到最后的。但是足够优秀的企业,一定能够脱颖而出,被千源看到,自然也能被大家看到。而千源看中的不那么成功的企业,当然无人问津,默默消失,我们的投资成功率不是百分百就已经说明这个问题。”
这番话听来,就是沈月渠面对一个恶意提问,不仅没有生气,还温和真诚地做出回答,并且把千源放在一个低姿态的位子——我们一直面对未知和失败,只是刚巧成功被大家看到了而已。
底下观众听完纷纷点头赞同。
汪泉确实佩服沈月渠的反应速度和情商。他看似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却逃避了最核心的指控——千源是否在自己投资的公司刚上市的时候操控股价?
直接回答乍一看好像不是明智的做法,但如果没有的话,直接说没有不就好了?
沈月渠应对完这个不怀好意的问题后,紧接着又有个日本观众提问,他英文口音极重,话也讲得断断续续,沈月渠倒是认真,下意识拿起同传耳机,想听听翻译怎么说。
然而等他戴好耳机,旁边丁远已经开口回答,须臾耳机里传来翻译冷静温润的声音,她音调低沉,发音圆润清晰,口音既不是美式也不是英式,而是标准的国际音标发音,中国人听起来更易懂也更舒适。
在熙熙攘攘的会场里,在各色口音的轰炸里,这一把声音带着静水流深的清冽,一下子涌入沈月渠耳蜗,进而流入他的四肢百骸,驱散了一两个小时的疲乏。
他愣了一下,迅速抬头看了一眼二楼同传室,奈何汪泉正靠在椅背上,笔记本的屏幕挡住了沈月渠视线,他只扫到一把及胸的黑发和一只雪白的耳朵。
自由提问不需要看笔记本,也基本没什么可记的,汪泉立马懒懒散散靠在椅子上全神贯注在“听”上。
沈月渠后来一直戴着耳机,也偶尔抬头看一下二楼,但都没有见到翻译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