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渐明 ...
-
(司马)“好,现在此篇资料的来源已经明朗,我个人认为它的确是比其他证物更加可靠。”
(谢)“没错,但是回想一下,剧情的发展是否有些偏离主题。系统的介绍和具体内容严重不符。”
系统温馨提示:“副本开头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以亲身经历为准。”
(司马)“这时候你又活了,咱有点靠谱时候没有”
“系统:您的联系人不在服务区中,请稍后再拨……”
“。”
(郝)“这系统是指望不上了,求人不如求己,那还是我们自己先来分析一下,案件的真相吧。”
(谢)“我这里的证据表明,学校在有学生自杀时会强制停课接受审查,但学生被谋杀则无须如此。此外,学校还拥有审理校内除学生自杀案件外所有案件的特权,当然,也要接受公安机关在一定程度上的监督。但是,公安机关的监督常常聊胜于无。也就是说,学校对谋杀案件具有绝对的掌控权。在案件报告中指出的公安机关前来调查也只是协助,真正控制局面的还是学校。”
“动机。”
(谢)“没错。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学校对调查说一不二的权力,导致真相被雪藏轻而易举。”
(凌)“证据表明,警方并不能保证物证的绝对真实,此做法明显违背程序正义,应依法排除所有可疑物证。但校方勾结警方,滥用特权,贿赂调查取证人员。经核实,应当推翻校方给出的结论,重新推理。”
“方式:伪造证据。”凌隐总结道。
(郝)“嗯,看来还是不能先入为主。我们前期一味地相信校方和警方,导致判断出现失误。我这边的证据表明,学生们的确有记日记的习惯,但是都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记录载体。这与学校提供的日记严重不符。断案的前提是动机,如果连动机都不具备,那恐怕学校也难以自圆其说。只要编造出一定的动机,那后期证据的伪造也会变得容易些。”
“关键步骤:日记。”
(祁)“从精神方面考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要找到足够的精神依托,最好的方式便是多与身边的人相交流。学生绝大概率会与身边人相处甚好,而不是与老师和家长。禁果定律大家也都知道,在规则上禁止学生友好相处,反而会加强学生之间的紧密程度。学校可能没意识到被压迫者与压迫者之间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编造谎言是便露出马脚。事实上,据同学反映,嫌疑人及死者的关系一直很好,不曾发生矛盾。但这份证据在庭审时并未出现,大致是被学校压下去了吧。”
“主要破绽:五人间关系不合与事实不符。”
至此,那位预言家给出的证据已经全部公示。司马德文又接起了主持的重任。“现在,我们可以大致认定学校的伪造过程。可案件本身还具有诸多疑点。为什么死者身上会出现拉扯的痕迹呢?为什么只有003在宿舍中?死者手中的枫叶究竟有何含义?”
一阵长久的沉默。
(祁)“或许我们只能从行为先入手,毕竟死者及嫌疑人的精神都极不稳定,无法以常理解释。”
(谢)“谋杀的动机几人几乎都不存在,那自杀……似乎也没有什么缘由。”
(郝)“如果谈上缘由的话,那恐怕只有转学算得上了。”
(凌)“环境的巨大差异,的确会让人产生轻生的念头。但是转学前便轻生的概率并不高。”
(司马)“这的确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但是作为初中牲……一切皆有可能。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因为强烈的情感而造成对生命的轻视,的确也有这种可能性。”
(祁)“青少年往往表现出比成年人更多的果敢,有人将此归咎于青少年价值观的不成熟,事实上这种看法也是片面的。勇敢,是人类最稀缺的美德。这是青少年心灵中人生来便具有的美德没有被世俗所消磨,与之相反,成年人反而为生活所困。青少年们想寻求沟通与交流,却得不到回应;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却被学校与家庭禁锢在牢笼中。由主世界的世界观可以看出,社会经历了长久的发展,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却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人们过于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本末倒置,终困此生。”
(谢)“可以看出,高维度世界的资源分配问题仍然有待于解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未能在价值观上进行正向的宣传,人性的丑恶得到了进一步放大,导致了人们对物质疯狂的追求凌驾于精神之上,而儿童涉世未深,价值观仍处于对精神满足的直接追求。这样一来,矛盾是无法避免的了。”
(司马)“等一下,咱们这么说话管家会不会……”
(无人应声)
(司马)“啊,那没什么问题了。管家,顺带一问,副本世界能被主动创造吗?未成年人能参与吗?”
(管)“创造副本世界属于严重违法行为,由国家严格管控,只有少数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副本世界可以存在。但是这种行为近期有出现低龄化的倾向,且愈发频繁。青少年几乎承担了所有主世界青少年的创造工作,因此也无法禁止青少年参与低维度世界的创造,积累经验。”
谢昭长叹道:“当法律无法保护应该保护的人时,法律本身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凌)“当法律要求我们逮捕某人,而道德、至少是人们的良心要求我们释放ta时,那法律只有两条路可走。修改,是其中之一。而法律的制定者又不能认识到这点时,覆灭,是必达的结局。”
(司马)“真是令人惊讶啊,低维度世界能够如现在这般运转应然是无数少年与青年奋斗的成果。人们在青年之前种下的纯真,无论成年后被如何消磨,也都有一息尚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郝)“这也促成了我们能够在精神与物质间达到微妙的平衡。只是苦了高维度的青少年们。那这样看来这个副本世界也是学生们秘密创造的的了。”
(祁)“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都会以更疯狂的方式在精神世界反映。那这起案件是否是一场创造副本世界的仪式呢?”
(郝)“哥,你那套神义论可以收一收了,听着都像是某种邪教仪式了。”
祁礼:“……(我的沉默震耳欲聋)”
(谢)“其实祁主教说的有些道理。”谢昭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线索直接断在了死者自杀的动机与意义上,不妨我们跳出这种思维的禁锢,转而思考一个全篇都有提及却又仿佛毫无关联的问题,死者手中的四片枫叶究竟代表着什么。”
(司马)“其实这又是回到了死者即将要进行的行动上。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一位同学即将转学,那我们是不是应当赠予她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呢?”
(郝)“没错,从常规来讲,枫叶作为礼物还是很合理的。从窗外飘进枫叶可以看出,枫树应当是校园里的绿化树。枫叶也有可能是这所学校的特色。好友即将转学之际,送出几片枫叶,也算是留下几分思念。”
(谢)“那这样说的话,应当每人送一片,死者手里却只有4片……”
(凌)“003没送。”
(司马)“那大概……确实是……我没送?”
(凌)“嫌疑人中,只有003提前回了宿舍,只有003排除了嫌疑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祁礼与郝学又交谈了些什么,郝学随即道:“是啊,经历过这些过程,总感觉003是被排除在外的那一个。那假设这是除003外几人的计划,它的过程与目的又是怎样的呢?”
(司马)“那如果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思考,几人计划了一场自杀,并以此威胁学校?”
(祁)“这貌似不太可行。毕竟学校有着超乎常理的权力,这点学生应当是十分清楚的。一场自杀甚至不足以伤其分毫。因此,一定有更高一层的方式存在。”
(司马)“英雄所见略同。那不如我们学习周瑜与诸葛亮,也不用掌心,直接顺次还原这个故事吧。”
血红的文字仿佛听到了召唤,再次在空中浮现,还是那么简洁“四问答,生路出。”
谢昭与凌隐相视一笑,谢昭开口道:“那好,照例由我先开始。首先这次自杀事件是由除003外所有嫌疑人及死者共同策划的,目的是让学校停止对学生的迫害。这实际上可谓是一次“敢死队”的冒险。”
凌隐接续道:“所有策划者在已知学校会极力掩盖案件真相和迫害学生的前提下,选择了通过副本世界的方式,在精神世界中取得胜利。”
(司马)“几人由于某种原因,并未将真相透露给003,导致003对案件产生了误判,使证据互相矛盾,难以窥破真相。”
(祁)“几人创造了副本世界,必然是产生了极大的怨念,因此冤魂不散,始终对学校抱有极大的恨意。”
(郝)“道路的终点也由学生给出了答案,在精神世界中得到解脱。”
郝学话音刚落,整个教室便瞬间崩塌、瓦解。几人还没回过神,便置身于一处空旷的场地,四下望去,好像是宿舍的楼顶。几人的面前突然出现几名少年,人数好像正如剧本所写,但总是差那么一位。如果是所有人,那还少一个人。如果是所有嫌疑人,那男女又对不上,思来想去,好像只有是案件的计划者们,有死者而没有003。无人还没来得及交流,那几人便一齐转过身来,奇怪的是,他们的脸都模糊不清,让人看不清模样。
“来到这副本世界的人们啊,我们真诚地为你们的童心尚未消散而感到开心。”那几位少年齐声说道,“你们已经接近了事件的真相。30分钟后,你们将看到事件完整的经过,希望这份精神在你们的心中长存。”
说罢,少年们的身影便消散不见。剩下五人则被弄的云里雾里,疑惑之中,则听到身后有一声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