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小孩儿,怎么又来了 ...
-
玉壶口作为C市最有名的街道,向来人声鼎沸,不仅因为这条街上的特色小吃,还因为遍布这里的算命摊子。
除了三五步就能看到的算命摊子,还有很多小吃店,咖啡馆,特色美食店,闲时来这里逛逛也不错。
玉壶口的名气,始于一个“大仙”。
据说大仙从不知名的北方城市翻山越岭来到C市这样一个南方小城,是个瞎子。
大概天有好生之德,瞎了眼,却有了天眼。
算命这种东西,说穿了就是泄露天机。
自然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起码不是在什么地方都有这个市场的。
大多数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之下,对这些所谓封建糟粕嗤之以鼻,这行当便发展不起来。
C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城区位于西南内陆,周边既有赤贫地区,也有发展中地区,贫富差距巨大,心态失衡的小老百姓不在少数。
他们怎么办呢?
除了骂街,就是把命运赌在一些人力之外的方面。
比如彩票,比如鬼神,比如算命。
跳大神是东北的特产,在这儿难以本土化,C市的居民们最喜欢的是求神拜佛——
聆听神佛的指示——就像小时候听父母,长大了听老师,再后来听命运。
信仰,也无非是无条件相信嘛!
玉壶口在这样的契机中越来越红火。
有人说它地理位置玄妙,仙气,一堆或真或假的“神仙”们前赴后继涌入。
那时候的商业化还没现在这么严重,几个清雅的算命摊子,也显得别致。
等到慕名而来的算命先生以及求算命者真正让这条街打响了名声,商机便涌了进来。
人气聚集后,商家营销的模式不再止步于“求签问卦”。
算累了吃本地小吃,喝喝咖啡,看看变脸,品品小茶,甚至,撸猫撸狗。
渐渐的,它的算命“业界”名气被商业化古镇一条街这种固定营销模式所部分覆盖。
来这里游玩儿的外地游客看到的宣传也并不是关于算命的,而是古镇老街的特色美食,悠闲生活。
只有真正的本地人才会对“大仙”们的发家史有所耳闻。
洛婕从小在C市长大,自小被冠以“天煞孤星”之名。
奶奶从不提,也尽量不让她受到闲言碎语的影响。
可是奶奶也总是一个人叹气。
她好几次发现奶奶独自带着一张黄色的画着奇怪图案的纸偷偷藏在她的枕头底下,她拿出来仔细看过,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
后来有了手机,有了互联网,她才知道那是符咒,用来开运或者保佑所有者。
稍加百度,就知道了,C市这种地方,符咒可能从哪里来——寺庙,算命摊子。
非此即彼。
寺庙她也去过多个,都没有和小时候看到的那张一样的。
直到偶然逛到玉壶口,看到飘到地上的一张符咒,她猛地想起童年见过的那一张。
加之她本来也有意来算算自己未来的路,或者学点算命知识去搞点副业,她就这样走进了沧海阁。
只因为那符咒是从这里飘出来的。
这算命摊子起名字还起得挺大,她心里腹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高人的世外修行地方呢,洛婕有些好奇地打量着屋里的陈设。
里面的装潢有些陈旧感,却不过分古朴。除了正中的一幅梅花图,以及两边的八卦图,还有一些她不认得的小玩意儿。
主人似乎挺有闲情逸致,还养了很多植物,确切地说,是很“现代风”的多肉。
这该不会是个假算命摊子吧,洛婕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也太不专业了。
这样的想法在她见到“摊主”的时候更加笃定了——
当穿着运动装,一身休闲的胡羽恩打着哈欠出来,看都没看她一眼就从她身边飘走的时候,她想,自己这一刻脸上的表情一定很精彩。
“小孩儿?怎么又来了?”摊主慵懒的声音。
洛婕想都没想就回了一句:“我不是小孩儿了。”
“没说你。”摊主眼睛都没抬,继续着刚才的对话:
“小孩儿,昨天的猫粮还不够吃吗?今天又来?”
洛婕一转身,看到摊主在跟门口一只黑不溜秋的猫咪讲话。
那猫咪傲娇地仰着头,一脸不耐,满脸写着“快给我猫粮”几个大字。
尴尬,大写的尴尬。
“桌上有茶。”摊主再次懒懒地说,拎起“小孩儿”就进屋了。
洛婕猛灌一口茶,结果又被烫到,正犹豫着要不要直接吐掉。
摊主瞄了她一眼,仍是不紧不慢:
“出去吐。”
她赶紧去吐了,有些讪讪的。
却是一转头,就看到摊主拿了根冰棍给她:
“紧急抢救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