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长安 打分:2 [2009-04-14 09:33:32]
《师道》和《大雅之堂》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它们原本是通俗小说,而且还是在网络上发布的通俗小说,可以说是通俗中的通俗了。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们一向普遍认为网络上小说只适合印成口袋书,或者下载到手机里,再或者无聊时上网闲逛时瞧瞧,总而言之网络上的小说是用作茶余饭后的消遣的,并无多少认真研读的价值。但是我在阅读《大雅之堂》和《师道》时,却产生了一种感觉,就是它们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类通俗而又通俗的小说,它们并不适合用来消遣,当然你要非要用它们消遣也未尝不可,但是总让人觉得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大材小用,是杀猪却用了宰牛的刀,总而言之是不合适不恰当。 我是喜爱文学的,但是从不把网络文学视为文学,因为其中低俗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放眼望去,网络上遍地都是,像泥沙一样随网络的波涛泛起。而像《大雅之堂》和《师道》这样的文章,却像一颗珍珠一样静静躺在泥沙里,静静地发着它饱满的光亮,然而既不霸气也不张扬,而读者一旦发现了它们,便一下子爱不释手了。爱它们当然有爱它们的理由,我想这当然是出于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说这样的小说称得上是文学作品了,还不仅如此,虽然作者并不是什么大家名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的大气和高贵。《大雅之堂》已经完结,在这篇评论里我不想过多涉及,在这儿我想说说我对《师道》的看法和期待。 《师道》是一部小说,并且是一部由故事可说的小说。小说的任务,在叙述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又必须叙述得有起有讫,有条有理,有穿插,有结构,有精彩,合乎这个条件的我就承认它是一部小说。小说的作者,也许有不少的牢骚需要发泄,或是有什么主义要鼓吹,或是有什么丰烈的情感与微妙的诗意要舒放,这都是很好的事。这都可以使一部小说更精彩,然而这都不是小说作者的任务。一部好的小说,好比是一个建筑物(其实一切艺术品都需要有建筑性),里面的有结构的故事就好比是中规矩的栋梁,有了巩固的栋梁之后我们才能加上各种各样的装饰点缀。没有故事的小说就如同没有栋梁的屋子,不管里面有多少哲学,诗意,漂亮的句子,繁丽的描写,不相干,不是好小说。而《师道》的确有个故事,而且还是个很好很紧凑的故事。 “程映溪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在先,授业解惑在后。 陈坤说:教书育人者,教书事小,育人为大。一个是大学的知名教授,一个是中学普通□□,在功利之潮汹涌的时代浪尖,他们能否秉承师道恪守尊严?他们能否战胜世俗功利,成就一生清名?当十七岁的陈新楠在一个叫十七岁的雨季的网络聊天室里对一位叫心如止水的网友说我不想上学了的时候,二十四岁的左小娅正再一次走进沈如放的心理咨询室,并 对沈如放说我需要你的帮助。作为教师的孩子,她们遭遇了怎样的心理困境?缘何无法健康成长?又怎会濒临绝境?她们最终能否走出雨季,收获健康人生美丽爱情?”在他的文章简介里很清晰地给出了故事的脉络,也就是构造这部小说的骨架和栋梁,而具体到文章里我不仅清晰地看见了这些栋梁,而且看到它们经作者的笔触描摹的更加精美丰润让人读起来觉得有血有肉。不仅如此,作者还在简介里给了这部小说一种气质,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气质,“难道一生的漂泊浪迹就只为换取一个盒子一方净土一块墓碑筑就的安息?”是谁在浮生边际轻轻叹息......“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是谁在岁月深处浅浅吟唱......而这种神秘气质在我阅读的短短二十几个章节的《师道》也深有体会。我想说的是《师道》不但是一个建筑物,且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气质的建筑物,这就是我对《师道》的一点看法,也就是它的建筑性。 说完对《师道》的看法,我还想说说我对这部小说的期待。 有人对文学的永久性产生过质疑,他们认为文学根本不具备永久性。他们认为文学是随生活,经济和革命而转变的……那些歌功颂德及为特殊阶级尽忠的那一类作品在君主专制政体下读之,则具有诉诸于人的感情情绪之力,若在民主政体下读之,便失去了诉于人的感情情绪之力。又如鼓励妇女贞操的那类作品,在宗法社会下读之,则具有诉于人的感情情绪之力,若在男女真实平等的社会制度下读之,便失去了认定感情情绪之力,是文学何从来永久性? 然而也有人不认同这种说法,坚信文学是有永久性的。他们认为歌颂功德的文学,鼓励贞操的文学,诚然常常没有永久性,其所以没有永久性的缘故,并不仅因为它的时代背景的改变,而倒是因为它们本身缺乏艺术的价值。譬如说,歌颂功德的文字如其写得美,在民主时代依然是有价值的,这在中外文学不乏其例,贞操观念在现今是有批评的地方,但贞洁牌坊如其建筑的美观,依然不失其艺术的价值。况且这仅仅是文学里一小部分——我们如何能根据这一小部分而断定全部的文学都没有永久性呢?我们只要睁开眼睛看看,几百年前的小说如《水浒》,《红楼》之类至今是不是稍减其光辉?几百年前的莎士比亚,至今是不是依然为人所鉴赏? 而我对于文学是否具备永久性的看法是倾向于后者的,我认为文学作品是不是好的只有一个鉴赏的标准,那就是它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能否成为不朽的经典。说了这么多,其实最终不过是想说说对《师道》以及《师道》作者的期待,希望平阳大人不要因为自己仅仅是个网络作者而轻视了自己作品的水平,能力和意义,从而丧失了追求更高境界的意愿。之所以花费如此多的心思写这样一篇长评实在是处于对平阳大人以及他作品的喜爱之心,因为太过喜爱,所以才会有高标准的期待。《师道》虽然只写完了一小部分,但是阅过之后却有更胜于《大雅之堂》的感概。因此我对这部作品不禁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它能成为一部相当好的具有文学的永久性的小说。平阳大人加油!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长安 打分:2 [2009-04-14 09:33:32]
《师道》和《大雅之堂》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它们原本是通俗小说,而且还是在网络上发布的通俗小说,可以说是通俗中的通俗了。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们一向普遍认为网络上小说只适合印成口袋书,或者下载到手机里,再或者无聊时上网闲逛时瞧瞧,总而言之网络上的小说是用作茶余饭后的消遣的,并无多少认真研读的价值。但是我在阅读《大雅之堂》和《师道》时,却产生了一种感觉,就是它们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类通俗而又通俗的小说,它们并不适合用来消遣,当然你要非要用它们消遣也未尝不可,但是总让人觉得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大材小用,是杀猪却用了宰牛的刀,总而言之是不合适不恰当。 我是喜爱文学的,但是从不把网络文学视为文学,因为其中低俗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放眼望去,网络上遍地都是,像泥沙一样随网络的波涛泛起。而像《大雅之堂》和《师道》这样的文章,却像一颗珍珠一样静静躺在泥沙里,静静地发着它饱满的光亮,然而既不霸气也不张扬,而读者一旦发现了它们,便一下子爱不释手了。爱它们当然有爱它们的理由,我想这当然是出于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说这样的小说称得上是文学作品了,还不仅如此,虽然作者并不是什么大家名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的大气和高贵。《大雅之堂》已经完结,在这篇评论里我不想过多涉及,在这儿我想说说我对《师道》的看法和期待。 《师道》是一部小说,并且是一部由故事可说的小说。小说的任务,在叙述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又必须叙述得有起有讫,有条有理,有穿插,有结构,有精彩,合乎这个条件的我就承认它是一部小说。小说的作者,也许有不少的牢骚需要发泄,或是有什么主义要鼓吹,或是有什么丰烈的情感与微妙的诗意要舒放,这都是很好的事。这都可以使一部小说更精彩,然而这都不是小说作者的任务。一部好的小说,好比是一个建筑物(其实一切艺术品都需要有建筑性),里面的有结构的故事就好比是中规矩的栋梁,有了巩固的栋梁之后我们才能加上各种各样的装饰点缀。没有故事的小说就如同没有栋梁的屋子,不管里面有多少哲学,诗意,漂亮的句子,繁丽的描写,不相干,不是好小说。而《师道》的确有个故事,而且还是个很好很紧凑的故事。 “程映溪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在先,授业解惑在后。 陈坤说:教书育人者,教书事小,育人为大。一个是大学的知名教授,一个是中学普通□□,在功利之潮汹涌的时代浪尖,他们能否秉承师道恪守尊严?他们能否战胜世俗功利,成就一生清名?当十七岁的陈新楠在一个叫十七岁的雨季的网络聊天室里对一位叫心如止水的网友说我不想上学了的时候,二十四岁的左小娅正再一次走进沈如放的心理咨询室,并 对沈如放说我需要你的帮助。作为教师的孩子,她们遭遇了怎样的心理困境?缘何无法健康成长?又怎会濒临绝境?她们最终能否走出雨季,收获健康人生美丽爱情?”在他的文章简介里很清晰地给出了故事的脉络,也就是构造这部小说的骨架和栋梁,而具体到文章里我不仅清晰地看见了这些栋梁,而且看到它们经作者的笔触描摹的更加精美丰润让人读起来觉得有血有肉。不仅如此,作者还在简介里给了这部小说一种气质,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气质,“难道一生的漂泊浪迹就只为换取一个盒子一方净土一块墓碑筑就的安息?”是谁在浮生边际轻轻叹息......“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是谁在岁月深处浅浅吟唱......而这种神秘气质在我阅读的短短二十几个章节的《师道》也深有体会。我想说的是《师道》不但是一个建筑物,且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气质的建筑物,这就是我对《师道》的一点看法,也就是它的建筑性。 说完对《师道》的看法,我还想说说我对这部小说的期待。 有人对文学的永久性产生过质疑,他们认为文学根本不具备永久性。他们认为文学是随生活,经济和革命而转变的……那些歌功颂德及为特殊阶级尽忠的那一类作品在君主专制政体下读之,则具有诉诸于人的感情情绪之力,若在民主政体下读之,便失去了诉于人的感情情绪之力。又如鼓励妇女贞操的那类作品,在宗法社会下读之,则具有诉于人的感情情绪之力,若在男女真实平等的社会制度下读之,便失去了认定感情情绪之力,是文学何从来永久性? 然而也有人不认同这种说法,坚信文学是有永久性的。他们认为歌颂功德的文学,鼓励贞操的文学,诚然常常没有永久性,其所以没有永久性的缘故,并不仅因为它的时代背景的改变,而倒是因为它们本身缺乏艺术的价值。譬如说,歌颂功德的文字如其写得美,在民主时代依然是有价值的,这在中外文学不乏其例,贞操观念在现今是有批评的地方,但贞洁牌坊如其建筑的美观,依然不失其艺术的价值。况且这仅仅是文学里一小部分——我们如何能根据这一小部分而断定全部的文学都没有永久性呢?我们只要睁开眼睛看看,几百年前的小说如《水浒》,《红楼》之类至今是不是稍减其光辉?几百年前的莎士比亚,至今是不是依然为人所鉴赏? 而我对于文学是否具备永久性的看法是倾向于后者的,我认为文学作品是不是好的只有一个鉴赏的标准,那就是它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能否成为不朽的经典。说了这么多,其实最终不过是想说说对《师道》以及《师道》作者的期待,希望平阳大人不要因为自己仅仅是个网络作者而轻视了自己作品的水平,能力和意义,从而丧失了追求更高境界的意愿。之所以花费如此多的心思写这样一篇长评实在是处于对平阳大人以及他作品的喜爱之心,因为太过喜爱,所以才会有高标准的期待。《师道》虽然只写完了一小部分,但是阅过之后却有更胜于《大雅之堂》的感概。因此我对这部作品不禁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它能成为一部相当好的具有文学的永久性的小说。平阳大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