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zhonggurensheng 打分:2 [2009-08-15 13:51:21]
《师道》关注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并没有任何理想化的痕迹。“理想化”通俗地说就是适当的美化,就是着重描写人物光明、英雄的一面,不是“写真实”,即对现实生活中实际人物人性中“弱”的一面忽略不计。“理想化”的原则不是始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它早就为历史上的写实流派所运用,因为所谓纯客观的真实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艺术家在描写正面人物时总会带着某些赞美和歌颂的成分,总是会有所强调、彰现,有所削弱、淡化。但是,理想化要适度,要有分寸,过度了就变成脱离实际的美化了。“□□”时期艺术中人物形象的所谓“高、大、全”,就是理想化原则的极端运用,走向了它的反面。“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艺术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拨乱反正主要表现在对这种“高、大、全”的否定,转为关注生活的真实,关注真实的人,关注人的真实生存状态。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zhonggurensheng 打分:2 [2009-08-15 13:51:21]
《师道》关注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并没有任何理想化的痕迹。
“理想化”通俗地说就是适当的美化,就是着重描写人物光明、英雄的一面,不是“写真实”,即对现实生活中实际人物人性中“弱”的一面忽略不计。“理想化”的原则不是始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它早就为历史上的写实流派所运用,因为所谓纯客观的真实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艺术家在描写正面人物时总会带着某些赞美和歌颂的成分,总是会有所强调、彰现,有所削弱、淡化。但是,理想化要适度,要有分寸,过度了就变成脱离实际的美化了。“□□”时期艺术中人物形象的所谓“高、大、全”,就是理想化原则的极端运用,走向了它的反面。“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艺术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拨乱反正主要表现在对这种“高、大、全”的否定,转为关注生活的真实,关注真实的人,关注人的真实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