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月亮船 打分:0 [2025-02-24 01:53:21] 来自四川
现在每天都会花点时间去看看《大梦想家》的文案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可惜今天《大梦想家》的文案内容依旧和过去一样,没有什么变动,而番外合集中距离猪波卡这一章的更新也过去快两周的时间了。不知道NINA现在是在搭建着奥缇的故事世界,或是在休息放松、补充精力,还是在忙囿于现实的各种事宜呢?不论如何,先祝愿NINA可以在每一天都能不断获得轻松愉快或平静安宁的心情。我在追看完了卡尔的故事之后被激发起了不小的阅读贪食欲,就跑去NINA的专栏里翻阅起了其他的作品。都尝了个遍之后,一时竟有些像陷入了戒断期似的感受,一种接近满足又包含躁动的文荒状态。同时,或许是因为现在正处于忙碌前的最后的闲余时间中,突然就很想留下些文字——想写一写关于我阅读NINA所创作的故事所生出的零碎感受和想法,以及想聊聊咱对《大梦想家》目前文案透露出的一些内容的小小担忧。————要论正儿八经地去打开NINA所创作故事的第一扇窗口,严格来说是卡尔为主角的《豪门队长想退役》这本,不严格的话应该说是《完美前锋》那本了——在我过去的记忆里有过几段对竞技体育题材的网文很有热情的时候,但遗憾的是,那时候不论是利物浦加的《完美前锋》还是米兰加的《米兰巨星》的免费章都没能啃下去哈哈(捂脸.jpg),而沙德的《大聪明》和盖博斯的《二号车手》这两本就是很彻底的错过了,印象里之前是完全没接触过的。按作品发表的时间顺序来看,20年发表的《完美前锋》总共有88万的字数,21年的《米兰传奇》是110多万,21-22年的《德意志之心》将前后两本的字数统合起来也有80多万,22年还有一部关于F1赛车题材的短篇《二号车手》的字数是快16万字,到24年的《大聪明》94万字数,《队长想退役》136万字数。这些数据结合我从半程开始追读卡尔故事时印象里的NINA更新状态,真的不由得感到叹服,如此热情,如此才华。甚至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还有些难言的感动。因为关于写作“越写越好”这种事,个人看来其实大多数时候只是个很朴素美好的“努力就会有回报”的观点变体。实际上,随着看的网文、认识的作者多了,会发现更多的情况是“原地打转”、“越写越差”和“失去热情变成机械性写作,或选择封笔离开”等。所以能见到NINA这样的情况——一种见到那些好似遥远的美好的事物还是切实存在着的、美好的希望火烛没有彻底熄灭的感动便油然而生。加迪尔、盖博斯、沙德和卡尔,以及尚未见面的奥缇,这些由NINA所创作的主角们虽然形象、性格各异,但普遍有着异常浓厚的鲜活气和十分鲜明突出的个人特质,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我认为NINA的文学创作中最亮眼的一点——NINA关于人物人情的捕捉和刻画无疑是充满才华和创造力的。以三个加迪尔——《完美前锋》的利物浦加、《米兰传奇》的米兰加和《德意志》之心的天使加为例,虽然囿于初期作品中剧情常见的叙事破碎、轻重失衡等问题,使得我心中对加迪尔的印象在有些地方显得混沌不清,但老实说,在晋//江里我真的很少看见有类似或相近且能写的比较出彩的主角形象,加迪尔是相当少见的类型。加迪尔的核心特质我个人将之总结为了“美丽野兽”——最常在夜晚看见,银白的月光仿佛是在它美丽的皮毛上流动着,个人难以言喻的梦幻感。加迪尔的美丽与性格特征都给我一种由兽化形为人的精怪之感,一股妖气,他身上可能具备的自我、自恋、天真任性、相对较低的社会化程度、对主流社会文化的疏离等要素结合,这些都使得加迪尔最终呈现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相当的特异性。(不过这么说起来,有时还感觉加迪尔们有点像神奇宝贝里的伊布,会根据成长环境、人际关系等差异来进化成不同的进化型态,一种饱含可能性的胚芽。)到《二号车手》的盖博斯,可能由于是短篇作品,NINA虽然写的十分精炼简洁,但由给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饱满感,使得盖博斯给我的观感由于很惊鸿一瞥,反而在刷了三、四遍《二号车手》之后,至今还有些念念不忘。个人认为《完美前锋》《米兰巨星》可以划分为NINA创作的第一阶段的代表,代表着早期稚嫩、少经验的时期,第二阶段感觉则以《二号车手》与创作周期相近的《德意志之心》为代表,NINA的文字掌控能力和才华除了在短篇作品《二号车手》中有了鲜明呈现,关于《德意志之心》的天使加的人设背景大幅度变动和剧情情感基调的变化都让我感到到一种“转折”的体验,而其随之带来的创作困境和进步变动所导致的阵痛,感觉单从NINA的一些过往作话和天使加拥有修前修后两部的状况就已经可见一斑了。到了《大聪明》的沙德,他的出现,是我认为NINA的创作开始逐渐走向成熟方向的第三阶段的标志。不得不说,沙德的一些性格特点和对美貌强调的手法有时会让我莫名幻视加迪尔,但真当我脑中出现加迪尔给我的印象后,我却又会清醒而深刻地发现,他们是不同的人。如果加迪尔是“美丽野兽”化作的人,那沙德给我感觉就是像“美丽野兽”的人——他们二人的区别点,一方面在社会化程度上个人感觉加迪尔相对沙德更高之外,另一方面我认为加迪尔很多时候的表现是“自我且自知”的,而沙德的是“迟钝且不自知”的。而这里还要提到一个我极端个人的判断人物带给我的抽象化后意象主体的表现是人或非人的标准,主要就是看这个人物曾经或现在是否经受过悲伤、痛苦等负面事件情节,以及其表露的深刻程度和重要性。换句话就是,我认为一个人物的想要有更强的人属性,关键在于对那些美的、好的、善的东西之外的那些事物的描绘。我逐渐认为感到痛苦、遇到挫折困境等等负面的、不美好的事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不过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各位当看了个乐子就好了······)所以现在看到很多,对我来说,太爽文的剧情,往往让我产生的是没什么实感的飘渺触觉,进而也会影响我对作品人物塑造的判断、理解。回归正题,如果仅去看加迪尔与沙德的人设上的异同的话,感觉其实也能很明显的看出来NINA在创作上发生的变化,比如对二人家境方面的设置区别,虽然沙德也有着母亲与阿布有着深刻联系的设定,但沙德身上的梦幻感对比加迪尔无疑是更稀薄的。我挺欣赏这种变化的,当然这不是说加迪尔的设定有多不好、多低级似的,只是年龄状态不同了,各种审美倾向更加倾斜于沙德的那个方向。如果是加迪尔是让我感觉最多变、妖异(褒义)的,盖博斯是最念念不忘的,沙德是最怜惜和感动的,那么卡尔,《豪门队长想退役》的卡尔,我认为他是让我感觉最复杂的。NINA在《豪门》这本里尝试的新的写作方式,交替更新,同时推进的双线叙事模式,一条是29岁的青年卡尔开始的故事线,一条是18岁刚成年的卡尔开始的故事线,二者相互映照和补充,最终交汇合并后,再继续延伸。一方面这种模式对于主角卡尔及其他人物的塑造无疑是相当有利的,因为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故事不断交错,对于人物塑造就像是带上了双重经验buff一样。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写作起来想必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对于创作者的能力要求不低。这里我就不展开细说了,真要一点一点讲的话,感觉我这份杂记的字数五千字都要不止了(实际上,到此处字数也到三千多了)。卡尔身上的复杂性个人认为主要归功于NINA对其细腻动人的心理描写与他本身很命途多舛的经历。NINA没有去刻意干涉或是柔化卡尔遇到的痛苦、卡尔的心理问题,反而以一种很客观自然的方式来保留、呈现它们。令我印象深刻与非常能与之共鸣的一段是卡尔参加俱乐部的综艺节目时,他坐在岸旁钓鱼,优越的外表和自然环境交相辉映,但却无人知道他突然回忆起了过去,他的内心正在发生无可阻挡的坍塌。卡尔的痛苦、纠结、忧伤与他的笑容、喜悦、荣耀紧密地纠缠着扭旋着,最终形成了一根绳索,难以拆解,难以梳理。他是我非常少遇见的,会让我观察他的视角摆到平视位置上的角色。我在看《豪门》的时候很少会像看《大聪明》的沙德时一样,对卡尔生出怜惜之情,更多的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悲哀。我非常喜欢NINA曾在《二号车手》尾章的作话中留下的一段话。你说,你不喜欢认真写到人物老到80岁的生活,那会让你觉得他们真的会死掉了,写到某一刻就结束的话,就会觉得他们的生活还会在另一个世界里认真又自然地延续着。“明天,我不再写新的一章,可他依然会起床、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开始他的生活……”。————最后是想聊聊关于《大梦想家》文案提及的一处细节的小小担忧——关于全息拟真游戏这一背景设定。我也不知道NINA目前对奥缇故事的创作进行到哪一步了,也不知道NINA会不会看到这里,但还是先叠甲,以下不是写作指导,也不是什么指令建议,只是一点担忧。单说晋江里,我印象里就有翻阅过不少剧情、背景包含这部分或类似设定的作品,之所以对此会有点类似ptsd的过敏反应,是因为我观察到的这些作品的故事到后面很少没有崩坏或者说出现问题。特别目前的文案还有这“卡在游戏里”、“多周目”、“成就系统”这类设定,这都令我的担忧有些加重的迹象(捂脸.jpg)。就以三个问题为代表吧:第一个是关于游戏、现实两重世界的嵌套比例设置问题,既然存在全息拟真游戏世界,往往也就存在现实世界(也有是设定本质同一世界,实质单纯只是主角认知出现了问题的情况)。这就引申出了许多东西,比如主角对于游戏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权衡,两个世界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该如何处理?游戏世界的该判定为虚假的么?主角的形象是统一的么(比如捏脸系统)?主角的态度性格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比如经典的玩家心态)第二个是关于关于游戏化程度如何的问题,印象里最经典的就是要不要涵盖成就系统、技能树体系、游戏系统的奖励反馈以及等级、数值系统等东西,很多时候我看这类网文一般都会栽在等级、技能、数值等设计问题上。第三个感觉可以算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即主角的身份认同问题——比如常见的对于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如果确实存在两重世界)的抉择问题,当一个人生活在游戏世界太久,相处的时间太长,他对游戏世界的认同度和归属感会比现实世界更高的话,他在故事后面,面对能脱离游戏,回到现实时的抉择又该如何处理呢?奥缇按目前文案内容描述正是处于被困在游戏中,想出去要拿到成就系统中的“大梦想家”勋章的处境。当然,这些问题也有可能都是我杞人忧天了,在过去《米兰传奇》的米兰加那里,对于神这种超自然现象存在,NINA也用一种米兰加内化了(归结为个人认知方面)的方式处理的很好。————最后的最后,还是想把这一句话留到最后,我很期待正式的在2025年看到奥缇与属于他的故事到来的日子。
3
[1楼] 网友:月亮船 [2025-02-24 01:55:31] 来自四川
原本是想投到卡尔那本,但后来思想来去还是发到番外这边来了,一方面涉及的内容太杂乱了,另一方面担心可能会影响到新读者的观感体验。
1 [投诉]
[2楼] 网友:南有乔木 [2025-02-24 02:48:16] 来自安徽
写的好好,大半夜写材料写的头晕感觉都不认识汉字了,看到这个才觉得文字就是要用来描述和表达感情的呀,有一种重回人间的感觉,温柔又贴切,娓娓道来,特别是美丽野兽和美丽野兽的人那里的表述,好微妙但是好贴切,贴贴贴贴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月亮船 打分:0 [2025-02-24 01:53:21] 来自四川
现在每天都会花点时间去看看《大梦想家》的文案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可惜今天《大梦想家》的文案内容依旧和过去一样,没有什么变动,而番外合集中距离猪波卡这一章的更新也过去快两周的时间了。
不知道NINA现在是在搭建着奥缇的故事世界,或是在休息放松、补充精力,还是在忙囿于现实的各种事宜呢?不论如何,先祝愿NINA可以在每一天都能不断获得轻松愉快或平静安宁的心情。
我在追看完了卡尔的故事之后被激发起了不小的阅读贪食欲,就跑去NINA的专栏里翻阅起了其他的作品。都尝了个遍之后,一时竟有些像陷入了戒断期似的感受,一种接近满足又包含躁动的文荒状态。
同时,或许是因为现在正处于忙碌前的最后的闲余时间中,突然就很想留下些文字——想写一写关于我阅读NINA所创作的故事所生出的零碎感受和想法,以及想聊聊咱对《大梦想家》目前文案透露出的一些内容的小小担忧。
————
要论正儿八经地去打开NINA所创作故事的第一扇窗口,严格来说是卡尔为主角的《豪门队长想退役》这本,不严格的话应该说是《完美前锋》那本了——在我过去的记忆里有过几段对竞技体育题材的网文很有热情的时候,但遗憾的是,那时候不论是利物浦加的《完美前锋》还是米兰加的《米兰巨星》的免费章都没能啃下去哈哈(捂脸.jpg),而沙德的《大聪明》和盖博斯的《二号车手》这两本就是很彻底的错过了,印象里之前是完全没接触过的。
按作品发表的时间顺序来看,20年发表的《完美前锋》总共有88万的字数,21年的《米兰传奇》是110多万,21-22年的《德意志之心》将前后两本的字数统合起来也有80多万,22年还有一部关于F1赛车题材的短篇《二号车手》的字数是快16万字,到24年的《大聪明》94万字数,《队长想退役》136万字数。
这些数据结合我从半程开始追读卡尔故事时印象里的NINA更新状态,真的不由得感到叹服,如此热情,如此才华。甚至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还有些难言的感动。
因为关于写作“越写越好”这种事,个人看来其实大多数时候只是个很朴素美好的“努力就会有回报”的观点变体。实际上,随着看的网文、认识的作者多了,会发现更多的情况是“原地打转”、“越写越差”和“失去热情变成机械性写作,或选择封笔离开”等。所以能见到NINA这样的情况——一种见到那些好似遥远的美好的事物还是切实存在着的、美好的希望火烛没有彻底熄灭的感动便油然而生。
加迪尔、盖博斯、沙德和卡尔,以及尚未见面的奥缇,这些由NINA所创作的主角们虽然形象、性格各异,但普遍有着异常浓厚的鲜活气和十分鲜明突出的个人特质,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我认为NINA的文学创作中最亮眼的一点——NINA关于人物人情的捕捉和刻画无疑是充满才华和创造力的。
以三个加迪尔——《完美前锋》的利物浦加、《米兰传奇》的米兰加和《德意志》之心的天使加为例,虽然囿于初期作品中剧情常见的叙事破碎、轻重失衡等问题,使得我心中对加迪尔的印象在有些地方显得混沌不清,但老实说,在晋//江里我真的很少看见有类似或相近且能写的比较出彩的主角形象,加迪尔是相当少见的类型。
加迪尔的核心特质我个人将之总结为了“美丽野兽”——最常在夜晚看见,银白的月光仿佛是在它美丽的皮毛上流动着,个人难以言喻的梦幻感。
加迪尔的美丽与性格特征都给我一种由兽化形为人的精怪之感,一股妖气,他身上可能具备的自我、自恋、天真任性、相对较低的社会化程度、对主流社会文化的疏离等要素结合,这些都使得加迪尔最终呈现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相当的特异性。(不过这么说起来,有时还感觉加迪尔们有点像神奇宝贝里的伊布,会根据成长环境、人际关系等差异来进化成不同的进化型态,一种饱含可能性的胚芽。)
到《二号车手》的盖博斯,可能由于是短篇作品,NINA虽然写的十分精炼简洁,但由给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饱满感,使得盖博斯给我的观感由于很惊鸿一瞥,反而在刷了三、四遍《二号车手》之后,至今还有些念念不忘。
个人认为《完美前锋》《米兰巨星》可以划分为NINA创作的第一阶段的代表,代表着早期稚嫩、少经验的时期,第二阶段感觉则以《二号车手》与创作周期相近的《德意志之心》为代表,NINA的文字掌控能力和才华除了在短篇作品《二号车手》中有了鲜明呈现,关于《德意志之心》的天使加的人设背景大幅度变动和剧情情感基调的变化都让我感到到一种“转折”的体验,而其随之带来的创作困境和进步变动所导致的阵痛,感觉单从NINA的一些过往作话和天使加拥有修前修后两部的状况就已经可见一斑了。
到了《大聪明》的沙德,他的出现,是我认为NINA的创作开始逐渐走向成熟方向的第三阶段的标志。
不得不说,沙德的一些性格特点和对美貌强调的手法有时会让我莫名幻视加迪尔,但真当我脑中出现加迪尔给我的印象后,我却又会清醒而深刻地发现,他们是不同的人。
如果加迪尔是“美丽野兽”化作的人,那沙德给我感觉就是像“美丽野兽”的人——他们二人的区别点,一方面在社会化程度上个人感觉加迪尔相对沙德更高之外,另一方面我认为加迪尔很多时候的表现是“自我且自知”的,而沙德的是“迟钝且不自知”的。
而这里还要提到一个我极端个人的判断人物带给我的抽象化后意象主体的表现是人或非人的标准,主要就是看这个人物曾经或现在是否经受过悲伤、痛苦等负面事件情节,以及其表露的深刻程度和重要性。
换句话就是,我认为一个人物的想要有更强的人属性,关键在于对那些美的、好的、善的东西之外的那些事物的描绘。我逐渐认为感到痛苦、遇到挫折困境等等负面的、不美好的事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不过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各位当看了个乐子就好了······)所以现在看到很多,对我来说,太爽文的剧情,往往让我产生的是没什么实感的飘渺触觉,进而也会影响我对作品人物塑造的判断、理解。
回归正题,如果仅去看加迪尔与沙德的人设上的异同的话,感觉其实也能很明显的看出来NINA在创作上发生的变化,比如对二人家境方面的设置区别,虽然沙德也有着母亲与阿布有着深刻联系的设定,但沙德身上的梦幻感对比加迪尔无疑是更稀薄的。我挺欣赏这种变化的,当然这不是说加迪尔的设定有多不好、多低级似的,只是年龄状态不同了,各种审美倾向更加倾斜于沙德的那个方向。
如果是加迪尔是让我感觉最多变、妖异(褒义)的,盖博斯是最念念不忘的,沙德是最怜惜和感动的,那么卡尔,《豪门队长想退役》的卡尔,我认为他是让我感觉最复杂的。
NINA在《豪门》这本里尝试的新的写作方式,交替更新,同时推进的双线叙事模式,一条是29岁的青年卡尔开始的故事线,一条是18岁刚成年的卡尔开始的故事线,二者相互映照和补充,最终交汇合并后,再继续延伸。
一方面这种模式对于主角卡尔及其他人物的塑造无疑是相当有利的,因为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故事不断交错,对于人物塑造就像是带上了双重经验buff一样。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写作起来想必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对于创作者的能力要求不低。这里我就不展开细说了,真要一点一点讲的话,感觉我这份杂记的字数五千字都要不止了(实际上,到此处字数也到三千多了)。
卡尔身上的复杂性个人认为主要归功于NINA对其细腻动人的心理描写与他本身很命途多舛的经历。NINA没有去刻意干涉或是柔化卡尔遇到的痛苦、卡尔的心理问题,反而以一种很客观自然的方式来保留、呈现它们。令我印象深刻与非常能与之共鸣的一段是卡尔参加俱乐部的综艺节目时,他坐在岸旁钓鱼,优越的外表和自然环境交相辉映,但却无人知道他突然回忆起了过去,他的内心正在发生无可阻挡的坍塌。
卡尔的痛苦、纠结、忧伤与他的笑容、喜悦、荣耀紧密地纠缠着扭旋着,最终形成了一根绳索,难以拆解,难以梳理。他是我非常少遇见的,会让我观察他的视角摆到平视位置上的角色。我在看《豪门》的时候很少会像看《大聪明》的沙德时一样,对卡尔生出怜惜之情,更多的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悲哀。
我非常喜欢NINA曾在《二号车手》尾章的作话中留下的一段话。你说,你不喜欢认真写到人物老到80岁的生活,那会让你觉得他们真的会死掉了,写到某一刻就结束的话,就会觉得他们的生活还会在另一个世界里认真又自然地延续着。“明天,我不再写新的一章,可他依然会起床、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开始他的生活……”。
————
最后是想聊聊关于《大梦想家》文案提及的一处细节的小小担忧——关于全息拟真游戏这一背景设定。我也不知道NINA目前对奥缇故事的创作进行到哪一步了,也不知道NINA会不会看到这里,但还是先叠甲,以下不是写作指导,也不是什么指令建议,只是一点担忧。
单说晋江里,我印象里就有翻阅过不少剧情、背景包含这部分或类似设定的作品,之所以对此会有点类似ptsd的过敏反应,是因为我观察到的这些作品的故事到后面很少没有崩坏或者说出现问题。
特别目前的文案还有这“卡在游戏里”、“多周目”、“成就系统”这类设定,这都令我的担忧有些加重的迹象(捂脸.jpg)。
就以三个问题为代表吧:
第一个是关于游戏、现实两重世界的嵌套比例设置问题,既然存在全息拟真游戏世界,往往也就存在现实世界(也有是设定本质同一世界,实质单纯只是主角认知出现了问题的情况)。这就引申出了许多东西,比如主角对于游戏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权衡,两个世界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该如何处理?游戏世界的该判定为虚假的么?主角的形象是统一的么(比如捏脸系统)?主角的态度性格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比如经典的玩家心态)
第二个是关于关于游戏化程度如何的问题,印象里最经典的就是要不要涵盖成就系统、技能树体系、游戏系统的奖励反馈以及等级、数值系统等东西,很多时候我看这类网文一般都会栽在等级、技能、数值等设计问题上。
第三个感觉可以算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即主角的身份认同问题——比如常见的对于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如果确实存在两重世界)的抉择问题,当一个人生活在游戏世界太久,相处的时间太长,他对游戏世界的认同度和归属感会比现实世界更高的话,他在故事后面,面对能脱离游戏,回到现实时的抉择又该如何处理呢?奥缇按目前文案内容描述正是处于被困在游戏中,想出去要拿到成就系统中的“大梦想家”勋章的处境。
当然,这些问题也有可能都是我杞人忧天了,在过去《米兰传奇》的米兰加那里,对于神这种超自然现象存在,NINA也用一种米兰加内化了(归结为个人认知方面)的方式处理的很好。
————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把这一句话留到最后,我很期待正式的在2025年看到奥缇与属于他的故事到来的日子。
3
[1楼] 网友:月亮船 [2025-02-24 01:55:31] 来自四川
原本是想投到卡尔那本,但后来思想来去还是发到番外这边来了,一方面涉及的内容太杂乱了,另一方面担心可能会影响到新读者的观感体验。
1 [投诉]
[2楼] 网友:南有乔木 [2025-02-24 02:48:16] 来自安徽
写的好好,大半夜写材料写的头晕感觉都不认识汉字了,看到这个才觉得文字就是要用来描述和表达感情的呀,有一种重回人间的感觉,温柔又贴切,娓娓道来,特别是美丽野兽和美丽野兽的人那里的表述,好微妙但是好贴切,贴贴贴贴
1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