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优等生8% 打分:2 [2021-12-10 17:12:19]
作者我搜了一下,别说妾扶正,就是正经娶妻的继室,在元配有嫡子前提下,后来生的都不算正经嫡子。更别说你这个是还没扶正,妾时期生的儿子,更不算嫡子。正妻生的嫡子是按照正妻次序排列的,所以正妻生的儿子依然是嫡长子,继承权优先于被扶正的妾生之子。排除掉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对扶正小妾这个问题的严厉禁止,这个问题涉及到古代嫡庶制度中的“元配”和“继室”概念。所谓元配就是古代男人第一个明媒正娶——注意是要六礼齐备明媒正娶,俗话说是八抬大轿娶过门的那种——的女人,也就是男人人生中的第一个正妻。古人用词很讲究,娶妻称为“娶”,表示一种平等地位,象征正妻的崇高地位;而纳妾则用“纳”,表示类似于处置财产,由此可见妾的地位远不如妻。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并不能简单归为一夫多妻制,□□教那才是一夫多妻,因为中国古代的妻妾地位绝不平等。正因为元配的特殊地位,所以古代一个男人一生中只能有一个元配,元配所生的儿子无论排行如何都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是这一支家族的大宗。元配去世或离婚后,男人后面娶的正妻(无论是另娶还是扶正)都只能称为“继室”,元配所生的嫡子还在的情况下,继室的儿子不能算作嫡子,爵位等地位的继承权也在元配之子之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元配不要和原配混淆。元配的元是第一的意思,意思是男人人生中第一个明媒正娶的妻子;而原配的原则是原本的意思,一般在区别第三者时用来称呼男人的合法妻子。这两个名词差异很大,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30
[1楼] 网友:优等生 [2021-12-10 17:17:44]
简单说一下,无论女主弟弟在不在,她儿子都是庶长子。因为出生时候嫡庶地位已定,妾扶正后,庶长子地位不变。且后妻所出的孩子,地位均低于先妻所出。
14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21-12-10 17:18:16]
继室所出之子的地位的确要低于元配所出,但妾被扶正后所出之子不算嫡,这却不好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曹操的汴夫人就是妾,后扶正,所出之子曹丕,曹植等几个儿子皆为嫡。曹丕是还没扶正时生的,由此可见,只要母亲的身份发生改变,所生的孩子地位也会发生改变。
12 [投诉]
[3楼] 网友: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2021-12-10 17:30:17]
我记得商周时期纣王就是他母亲成为王后所生之子,他还有个同母哥哥不过是他母亲在为妾时所生的,所以他才能越过他哥哥成为王,
8 [投诉]
[4楼] 网友:优等生 [2021-12-10 17:32:41]
我搜了一下,史实是曹操当魏王后,立曹丕继承人,那个时候嫡长子是早已经死了,而且曹操和元配是合离,而且历史上曹丕是不是嫡子也有争议,很多人认为不是,只不过当时全是卞夫人的孩子,曹操不是依据嫡子立的,是依据长子立的。
9 [投诉]
[5楼] 作者回复 [2021-12-10 17:56:08]
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法理上就存在冲突。不管是不是元配,妻的意义首先跟妾是不同的。如果母亲为正妻,其子为庶,这样法理上就冲突了。为正妻,其子却为庶,这说不通。再者,书里写的是张氏妄想自己的儿子能继承爵位。她为啥会有这样的妄想?概因她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其所出之子的地位也随之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她的儿子也有了继承权。打个比方,按照礼法,左挚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而张氏若没被抬正,那她所出的儿子就是第二顺序继承人。也就是得所有嫡系死光,她儿子才有继承的可能性。但现在的情况是,张氏已被抬正,其子就自动进入了第一顺序继承人行列。尽管左挚的身份从法理上来说,不光占了长和嫡,且还是元配所出,但他若死,张氏的儿子继承爵位在法理上就是顺理成章且名正言顺的。因为,他也是嫡。他若有其他兄弟,只要不是张氏所出,那就没有任何竞争力。母亲为妻,其子为庶,这在法理上就是说不通的。如果其子为庶,那正妻之正体现在哪里?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历史上死了元后,将妃封为皇后的,所出之子那是不是也成庶了?元配所出嫡子不死,当然没机会。但不能因为元配所出子还存活于世就把继室所出之子说成是庶吧?你只能说,元配所出子地位高于继室所出,在第一顺序继承人里,继承权排在第二。另外,曹昂也非丁夫人所出,是刘夫人所出,只是由丁夫人抚养。如果抱养小妾之子养于名下就能占嫡的名分,没道理继室所出不算嫡系吧?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
[6楼] 作者回复 [2021-12-10 18:09:49]
另外,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氏也非正妻。如果按照当时的情况,立嫡立长是怎么也轮不到刘彻当皇帝的。所以他的老爹就想法先废了之前的皇后,再废了太子,然后立王氏为后,如此刘彻就占了嫡的名分,继位就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商周时那种极端嫡庶观念已被放弃,礼法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另外,咱们的女皇在被立为皇后前,所生之子李弘在她被升为皇后,前太子被废,他被立为了太子。而当时长孙无忌等人并未提出异议。要知道,长孙等人是极力反对女皇为后的,如果礼法不合,他们怎么可能不抓着这机会猛攻武后?
6 [投诉]
[7楼] 网友:汤姆的小杰瑞 [2022-02-12 22:39:12]
插个楼,真的好喜欢大家相互探讨平等交流的氛围啊
13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优等生8% 打分:2 [2021-12-10 17:12:19]
作者我搜了一下,别说妾扶正,就是正经娶妻的继室,在元配有嫡子前提下,后来生的都不算正经嫡子。
更别说你这个是还没扶正,妾时期生的儿子,更不算嫡子。
正妻生的嫡子是按照正妻次序排列的,所以正妻生的儿子依然是嫡长子,继承权优先于被扶正的妾生之子。
排除掉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对扶正小妾这个问题的严厉禁止,这个问题涉及到古代嫡庶制度中的“元配”和“继室”概念。所谓元配就是古代男人第一个明媒正娶——注意是要六礼齐备明媒正娶,俗话说是八抬大轿娶过门的那种——的女人,也就是男人人生中的第一个正妻。古人用词很讲究,娶妻称为“娶”,表示一种平等地位,象征正妻的崇高地位;而纳妾则用“纳”,表示类似于处置财产,由此可见妾的地位远不如妻。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并不能简单归为一夫多妻制,□□教那才是一夫多妻,因为中国古代的妻妾地位绝不平等。
正因为元配的特殊地位,所以古代一个男人一生中只能有一个元配,元配所生的儿子无论排行如何都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是这一支家族的大宗。元配去世或离婚后,男人后面娶的正妻(无论是另娶还是扶正)都只能称为“继室”,元配所生的嫡子还在的情况下,继室的儿子不能算作嫡子,爵位等地位的继承权也在元配之子之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元配不要和原配混淆。元配的元是第一的意思,意思是男人人生中第一个明媒正娶的妻子;而原配的原则是原本的意思,一般在区别第三者时用来称呼男人的合法妻子。这两个名词差异很大,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30
[1楼] 网友:优等生 [2021-12-10 17:17:44]
简单说一下,无论女主弟弟在不在,她儿子都是庶长子。
因为出生时候嫡庶地位已定,妾扶正后,庶长子地位不变。
且后妻所出的孩子,地位均低于先妻所出。
14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21-12-10 17:18:16]
继室所出之子的地位的确要低于元配所出,但妾被扶正后所出之子不算嫡,这却不好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曹操的汴夫人就是妾,后扶正,所出之子曹丕,曹植等几个儿子皆为嫡。曹丕是还没扶正时生的,由此可见,只要母亲的身份发生改变,所生的孩子地位也会发生改变。
12 [投诉]
[3楼] 网友: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2021-12-10 17:30:17]
我记得商周时期纣王就是他母亲成为王后所生之子,他还有个同母哥哥不过是他母亲在为妾时所生的,所以他才能越过他哥哥成为王,
8 [投诉]
[4楼] 网友:优等生 [2021-12-10 17:32:41]
我搜了一下,史实是曹操当魏王后,立曹丕继承人,那个时候嫡长子是早已经死了,而且曹操和元配是合离,而且历史上曹丕是不是嫡子也有争议,很多人认为不是,只不过当时全是卞夫人的孩子,曹操不是依据嫡子立的,是依据长子立的。
9 [投诉]
[5楼] 作者回复 [2021-12-10 17:56:08]
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法理上就存在冲突。不管是不是元配,妻的意义首先跟妾是不同的。如果母亲为正妻,其子为庶,这样法理上就冲突了。为正妻,其子却为庶,这说不通。再者,书里写的是张氏妄想自己的儿子能继承爵位。她为啥会有这样的妄想?概因她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其所出之子的地位也随之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她的儿子也有了继承权。打个比方,按照礼法,左挚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而张氏若没被抬正,那她所出的儿子就是第二顺序继承人。也就是得所有嫡系死光,她儿子才有继承的可能性。但现在的情况是,张氏已被抬正,其子就自动进入了第一顺序继承人行列。尽管左挚的身份从法理上来说,不光占了长和嫡,且还是元配所出,但他若死,张氏的儿子继承爵位在法理上就是顺理成章且名正言顺的。因为,他也是嫡。他若有其他兄弟,只要不是张氏所出,那就没有任何竞争力。
母亲为妻,其子为庶,这在法理上就是说不通的。如果其子为庶,那正妻之正体现在哪里?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历史上死了元后,将妃封为皇后的,所出之子那是不是也成庶了?元配所出嫡子不死,当然没机会。但不能因为元配所出子还存活于世就把继室所出之子说成是庶吧?你只能说,元配所出子地位高于继室所出,在第一顺序继承人里,继承权排在第二。
另外,曹昂也非丁夫人所出,是刘夫人所出,只是由丁夫人抚养。如果抱养小妾之子养于名下就能占嫡的名分,没道理继室所出不算嫡系吧?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
8 [投诉]
[6楼] 作者回复 [2021-12-10 18:09:49]
另外,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氏也非正妻。如果按照当时的情况,立嫡立长是怎么也轮不到刘彻当皇帝的。所以他的老爹就想法先废了之前的皇后,再废了太子,然后立王氏为后,如此刘彻就占了嫡的名分,继位就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商周时那种极端嫡庶观念已被放弃,礼法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
另外,咱们的女皇在被立为皇后前,所生之子李弘在她被升为皇后,前太子被废,他被立为了太子。而当时长孙无忌等人并未提出异议。要知道,长孙等人是极力反对女皇为后的,如果礼法不合,他们怎么可能不抓着这机会猛攻武后?
6 [投诉]
[7楼] 网友:汤姆的小杰瑞 [2022-02-12 22:39:12]
插个楼,真的好喜欢大家相互探讨平等交流的氛围啊
13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