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寒门天骄(科举)》  第5章

网友:回首 打分:2 [2023-10-05 09:34:54] 来自湖北

抱孙不抱子是清朝满人的讲究吧?汉人应该没有这个说法吧?

3  

[1楼] 网友:菠菜胡萝北 [2023-11-29 01:25:52] 来自浙江

抱孙不抱子最早出自《礼记·曲礼》,原句是:“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 意思是在祭祖时,扮演充任“尸”的应当是孙子,不能是儿子;如果孙子的年纪过小,则由人抱着孙子充当“尸”。虽然仅仅是为了遵循祭祀传统的需要,但事实上,对于恪守古礼、古法的人来说,在其余非祭祀时间也深受“君子抱孙不抱子”训诫的影响。
此外,先秦时,在贵族中曾广泛流行一种取名习俗——以祖父之名或字为氏。这种取名方式也是在祖孙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的联系。
还有一个就是周代的昭穆制度,周代贵族以自己一族的始祖居中,始祖以下逐代相承地分为“昭”和“穆”,昭居左,穆居右。昭穆的排列次序,也是在祖孙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祖孙同“昭”或同“穆”。
根据学者的研究,认为涉及祖孙之间的牵扯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观点是与原始氏族社会的婚姻有关。很多原始氏族都禁止在本氏族内通婚,以防止近亲繁殖。通常会在两个氏族之间进行通婚,比如我国古代的姬姓氏族和姜姓氏族之间,就有着悠久的互婚历史。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期,通常是儿子出嫁,即丈夫迁到妻方氏族从妻居。
比方说,假如有龙、虎两个氏族之间互相通婚,而在本氏族内禁止通婚,则龙氏族的甲男嫁到虎氏族,他的儿子乙男必须嫁到龙氏族,乙男的儿子丙男又要嫁到虎氏族,丙男的儿子丁男则须嫁到龙氏族……
这样,甲男、丙男、戊男同居虎氏族,即高祖、祖、子住在一个氏族的屋檐下,这就是“昭”。乙男、丁男、己男同居龙氏族,即曾祖、父、孙住在一个氏族的屋檐下,这就是“穆”。由于父亲和儿子属于不同的母系氏族,而祖父和孙子属于同一个母系氏族,由此造成了祖孙之间的亲密关系。上述历史现象——祭祖时“尸必以孙”、以祖父之名或字为孙之氏、在昭穆次序中以孙从祖——正是母系氏族社会这种婚姻关系的遗风。
以上来自百度

6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2-13 01:53:22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