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晋时风流 ...

  •   公元350年,郗愔去鄱阳当了郡守,崔氏终于把阿昭的吃灰弟弟生出来了,不但郗昙欣喜若狂,便是阿昭抱着新生儿也是颇为欣慰。这些年为着没有生下儿子,崔氏的压力真的很大,要不是有她这个在郗氏很受重视的长女在,估计崔氏又得忧郁生病。
      这一年,阿昭向郗鉴提出,想在他治下挑一县学习治理。
      郗鉴闻言并无惊诧,只是问她想要怎样的地方。阿昭说不需要富裕之地,贫县或普通的县都成。郗鉴便在晋陵郡选了一个桃阳县,离京口大约五六十里。阿昭当然不能也不会直接去当父母官,她让郗鉴给桃阳调换县令、县丞、县尉三位长官,不要求有多大才能,但只一点,听她的话。郗鉴都一一应承。
      这次郗超并未同行,而是作为郗家第三代开始出入士族交际,比之历史上十岁就出名得到征辟,他如今可说晚了两年有余。
      阿昭便从庄中培养的人中挑了两百带去了桃阳,文武各一半。到了桃阳,却发现新任县令刘峻、县丞向琛、县尉高礼都是老熟人。
      “先生不是不出仕吗?”阿昭看到刘峻颇为诧异。
      “听闻阿遂要治一县,吾颇为好奇,便毛遂自荐了。”刘峻抚着颔下短须笑眯眯道。他来到郗家都十多年有余了,基本可说半个郗家人,又自小就教导阿昭,关系亲密,所以常唤她乳名。但向琛、高礼却从不会叫阿昭乳名,最亲密也只叫小字,一般都唤小娘子,这便是出身的原因。
      阿昭总觉得从刘先生脸上能看到“我对你很有兴趣”几个大字,不过有这三个熟人,她办起事来更为方便。
      到达县城后,除五十人作为护卫外,余下一百五十人阿昭全部安排到各个位置,原县衙的曹干不动,由刘峻县令出面安抚,告之大家这些新来的不是来抢他们的位置的,而是来学习。待学成后即会离开,在他们人在时,大家有事皆可交给他们办。
      而后几人便带着护卫在桃阳县走了一遍,一番查看下不,这桃阳县虽不至是穷乡僻壤的小县,但也没什么可取之处,属于中县。
      “阿遂有何看法?”刘峻询问。
      “挺穷的地方。”阿昭骑在马上眺望前方,“不过它有一条江,还有一片桃林,这就可以了。”
      桃阳县有一条绕县而过的江,就名桃阳江,在江的上头有一大片野桃林山,此时新年刚过,未到桃花烂漫时,桃树光秃秃的,所以看着并不出奇。
      “这江和这桃林有何妙处不成?”刘峻是知道阿昭总有些奇思妙想的。
      “要想富,先修路。”阿昭却忽然甩了句前世标语,听得几人有些莫名其妙,她微微一笑,甩着鞭子,“咱们先回去,我已知道要如何走第一步了。”
      回到县城后,阿昭即吩咐将去年庄子里积存的粮食全部运过来。这两年庄子里收益相当不错,不但早还清了郗鉴的债务,还积余了不少钱粮,阿昭从不卖粮食,或添人食用,或建仓存储。
      不两日粮食运到后,阿昭即发布告,招幕壮丁修路,每人不但管吃食,且付一升粮为酬。在这个时代,粮食是最大的动力,无数农人、流民纷涌而至,不过个多月,从县城到桃阳江边再至野桃林便修出了一条宽广平整的大道,大道两边都移栽了桃树,便是县城也都进行了一番修整,道路更加整齐、干净,城里也移植、嫁接了许多桃树。路修好了便建了许些精美亭台点缀于桃林、江边,又选环境幽美之处建了许多座简朴大气的屋舍、宅院。
      其中江边一座最高的食宿两用的四屋高楼与一座最大的别院阿昭自留,以抵先前用出的粮食。阁楼取名“桃源居”,考虑到晋人推崇质朴无暇的白色,便在桃源居前的石碑上刻下元稹的桃花诗“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假托为无名氏所作。
      其余居舍则空置待售,当然这会没人买,但阿昭不急。她又在进桃阳江的路口命人立了一块石碑刻上“桃花源”,将这一片范围划作桃花源,心里默默向陶渊明先生致歉,他若有一日来到桃阳县,看到这个地方,也许还是能写下一篇《桃花源记》的。
      二月初,桃树开始打起小花苞,阿昭给刘峻、郗超、郗鉴、郗昙、崔氏甚至是远在鄱阳的郗愔、傅氏都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写几篇精彩的歌咏桃花的诗赋出来。自己带人从江里捕了几十条大鱼,用大木桶养了,桶里丢几朵早开的桃花,然后命人快马加鞭的送去给郗鉴,附上家书一封。家书里她说,这鱼是吃桃阳江头落下的桃花长大了,肉质细嫩香甜,实在是难得美味,这等好东西自然是要孝敬大父的,并请大父用这桃阳鱼宴客,必然能令客人赞不绝口,另附赠几道做鱼的菜谱。
      郗鉴收到信后,好笑又好气,但他第二天便在郗府宴客。
      这时代的食谱与佐料非常简陋,而郗府的厨子都是经过阿昭调教的,煎、炒、蒸、煮各种手艺甚是高明,又有许多奇异的调料相佐,于是来做客的各家名士、贵胄、官吏都吃到了从未吃过的美味不凡的桃阳鱼,客人们果然赞不绝口,询问郗公。郗鉴便说这是晚辈孝敬的桃阳鱼,说是桃阳县里有一座野桃林,桃林下有一条江,桃花开谢落到江里,竟是被鱼吃了,所以这鱼才显得这样美味。
      吃桃花长大的鱼!
      这实在是非常雅致的事,实在是骚到名士们的痒处,郗超趁此提议今日不若就以桃花和这桃阳鱼为题,以赋诗文,他日流传后世必也是雅事一件。名士们都应声叫好,于是郗鉴、刘峻、郗超、郗昙等人便将自己早就写好的诗赋吟出,激得名士们一个个都文思大发,一首又一首桃花诗、桃阳鱼斌做出来了……便是崔氏的桃花诗赋也都在贵妇、女郎的圈子里流传。
      郗鉴为当世名士,又是位高权重,他所喜好的必然会得到众人的推崇。而潘阳的郗愔、傅氏也得了阿昭的桃花鱼,配合着与当地名士们吟咏一番,于是一北一南,太尉府里的桃花鱼宴便随着众人的诗赋迅速传扬开来。
      桃阳县的桃花林,桃花林下的桃阳江,桃阳江里吃桃花的桃阳鱼就出名了,以至不少名士、贵胄慕名而至,就为看一看桃阳的桃花,尝一尝桃阳鱼。
      这些人来到桃阳县,发现县城虽小,却相当质朴整洁,道路通达宽阔,顺着行人指引往桃阳江去。
      正值三月阳春,桃花绽放,一树树粉桃夹道相迎,江中云雾缭绕,水声泠泠,人行其中,如同走在粉云霞烟之中,衣袂迎风,飘然若举,瞬间便有了脱离红尘,如入仙境之感。
      名士贵胄们赞叹不已,悠游前行,沿途有亭台楼阁可以歇息,有诗赋题刻可为鉴赏,江中扁舟如叶,两岸桃花相映,一路至野桃林,至幽谷,至青山……处处皆景,处处不凡。
      名士贵胄们叹服,直言想不到桃阳小县竟有如此美妙之地,他们有的留下要多住些日子,有的玩赏几日离开,却是将桃阳的美带走了,一篇篇桃阳诗赋随着名士们的声音流传他处,于是更多的人来到桃阳,携家带眷。欣赏桃阳的江水桃花,吃着桃花鱼,喝着桃花羹,饮着桃花酿,人潮如水,流连往返。
      江边的屋舍都以极高的价格被商人买走,日日客满,江中出租的扁叶舟亦从不落空,载着游客们江中赏玩。
      今年的桃花谢了,还有明年,后年……年年皆可来桃阳,踏春赏桃,品羹吃鱼。
      而桃花开过,还有果实。野桃滋味不佳,但可酿酒,取名“青桃”,以示滋味青涩,犹若稚嫩佳人,很受名士青睐。嫁接的桃树这会还没有长出桃子,但阿昭已经为它日后酿造的酒取名“桃夭”。除了酒外,还有以桃子、桃花制作的干果、糕点等等,总之从味道到名字,都要迎合这个时代的审美,引得人人追捧。
      名士们觉得桃阳实在是个不错的地方,日后要常来,于是阿昭选在环境幽美处建的那些宅院便都有了去处,不差钱的名士贵胄们挥洒万金,买下作为自家来游玩驻歇的别院。
      什么?宅院买完了?
      没事,我们还可以买地自己建!
      如此,阿昭用名人效用、文化效用,将桃阳县打造成了一个旅游胜地。
      因为春日的桃花,桃阳这座小县城有了从来没有过的繁华热闹,也为阿昭挣到了第一笔行政资金。有了钱后,阿昭继续修路、筑桥,将县城与周边村镇的道路打通,又将桃阳县与周边县郡的道路勾通,引来行商与百姓货物,本地土产经行商走出去,外界的生活物资由行商带进来,也因此打开了百姓的耳目,封闭的小县城有了不一样的朝气与生机。
      而后奖励垦荒,开导渠沟,引进农具,优化种植,又训练兵丁,抓捕盗匪,开设医馆,宣导各种常见疫病的预防、冶疗方法,颁布各种法令……
      一年过去,桃阳县便焕然一新,人人安居乐业,百姓们对新来的县令喜爱异常,常送许些土产到县府以示感激,便是原来的那些曹干们对新来的抢他们工作做的人也是相当感谢,因为那些人不但有学问有能力,且做事的方法非常新颖而有效率,甚至都无私教给他们。
      刘峻这一年亲眼看着阿昭将一个小县打造成一座井井有条、朝气蓬勃的富县,感叹不已,亦激动不已。特别是县里开办的两座学馆。
      “桃阳学院”召收的是各士族、富人、官宦之家子弟,收取不菲的束脩,实行精英教育,君子六艺,文武军政,无不涉及。
      “桃江学院”则是拥有田产的免费学馆,针对的是未曾启蒙的贫寒子弟及蒙童,无论是何年龄、出身都可进学,条件则是学堂所拥有的田地、屋舍打理都由学子或学子亲属帮忙,学堂田地的产出用来供养学堂,而学院里的优秀学生若能通过桃阳书院的考核,则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进入桃阳学院学习。自然这两座学馆里的山长、先生都是阿昭培养的亲信,再由他们培养出的学子日后便都能为阿昭所用。
      一年后,阿昭毫不留恋地离开了桃阳,这里的继任者乃是她挑选的,桃阳已不需要她操心。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晋时风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