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1、第 91 章 ...

  •   从11月的第一天起,我有种正式进入年末的氛围感。
      个人觉得,11月比12月更有一年快要结束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11月还算气候宜人,到了12月已经冷得没有悲春伤秋的兴致了。
      还记得去年的冬天,偶尔大半夜醒来,以为自己睡在了户外……

      希望今年即将到来的冬天,对本怕冷人士友善一点。

      上个月的日记“前言”好像略显躁郁,本月不至于此,甚至内心很平静。虽说工作的事还没有着落,预答辩也处于胶着的境地,但除了偶尔的牢骚,却没有以往的急燥和烦闷。
      如果说心如止水,有点夸张了;但确实,石头掷于其上,也激不起大的波澜。

      11月2日
      今天是周六,而我却在上课……

      早上八点多,我走在去坐地铁的路上。这个点不算早,但路上的行人少得可怜,由此判断,南京的很多工作还是有双休的,大家放心大胆地在南京投简历吧。(开玩笑)

      在南京找工作可太不容易了!

      前两天我跟同学被找工作虐惨了,逐步降低要求,卑微地合计出一个“在宁工作底线”:月薪5k、双休、不加班。
      否则实在是没有留下来的理由,根本生存不下去。
      对的,是生存,不是生活,呵呵哒。

      当然,南京是从来不缺年轻人留下来奋斗的。
      这周的某个下午,跟随学校的车,去参观了一个国防单位。参观进入尾声后,企业领导和学院书记带领着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就业事宜。
      说到城市选择问题,书记说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想留在南京的,话音刚落,我迅速地扫了一眼在座的同学,大家都在点头或者流露出很期待、赞许的表情。
      领导附和道:确实,南京很好,它既是大城市,却又没有北上广深那种一线城市的压迫感。

      和我一起找工作的一个同班同学,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她一定要留在南京,因此所有的简历都投在了南京。
      我大为不解:你老家不是在(另一个省的)省会城市吗?怎么比我这个小县城的人对大城市的向往还迫切。
      她列出了很多理由,让我这个听者感觉到了说服力。

      以上两个小例子可以解释一下南京就业的严峻形势。应该说,整体就业环境都挺差的。以南京为例子是因为我这两三年生活在这里——不是针对这个城市的意思,特此说明。

      培训机构离地铁站很近,过一个马路就能到。
      去的第一件事是签到,一天签两次:早上一次,下午一次。

      我刚开始还挺讨厌这种形式主义的,心想,培训机构嘛,又不是义务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教育机构就像一个商场,人来这里是消费、购买服务的,不是给自己找个爹,受他们管着的。

      但是持续签了几天后,我觉得还是有用的——对我这种脸皮不算厚的人来说。
      每次我去晚了或者忘了签,机构的老师都会跟我私聊;我想偷懒不想去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那张该死的花名册……
      一想到机构老师又要“嘘寒问暖”,我就怪不自在的。

      所以我每天都会老实地从床上爬起来,去上课;或者编个什么借口,给自己放个小假。大家知道的,机构为了考虑成本、多多赚钱,进度都是很快的,一开课就是连续十几天、二十几天。
      作为一个高考距今快十年的人,是很不适应这种高强度的授课模式和不间断地套卷练习的。我就算勉强自己坐在了课堂上,思绪也已经出走了。

      上午上课还好,可能是睡了一晚上回到课堂,精力充沛。到了下午可就惨了,坐在下面觉得自己的生命时长像被充值一样——对应的代价就是非常无趣、枯燥。
      我有时会不自觉得看向窗外,默默叹气,虽说什么也看不到,大楼旁边还是大楼,想看见一点绿植都困难。

      刷题班比基础班的强度还要大,有一半的时间要上晚自习,所谓晚自习和白天的上课模式一样,并不是纯粹的自习,这要是放在我朋友当年上的那个高中,这种行为是会被骂死的——自习就是自习,怎么还上课呢。

      正当我双眼无神地看着投影的幕布时,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上课一定很无聊吧?
      我没跟这位朋友说过什么“不想上课”的丧气话,所以问道:你咋知道?
      她回:因为你的微信头像更换得更频繁了。
      我:……

      除了换头像,这段时间我还喜欢疯狂地网购,来弥补自己被困住的沮丧。
      某天,我查看了下暑假上课时期的账单,差点晕过去……干脆让我爸把生活费直接打给淘宝好了,还省得我经手。

      这个月的账单又得吓死人了,因为双十一到了。
      贴心的平台,把双十一这一天的活动,拆分成了三个时间段,方便大家第一波没买成,没买全时,可在第二、三波查漏补缺。

      东西买多了,退货的概率自然就大一些。
      我觉得我不算吹毛求疵的刻薄消费者,比如跟客服激情battle一波,然后退货,或者收货后在评论区重拳出击(有些黑心商家值得拥有)。我喜欢多买,先拿到手体验一下,再做选择,因此也经常退货。

      按理说快递小哥很多,可我每次退货都是一个叫国强的小伙子。上门前,他都会打电话给我,问我,“师傅,你在家吗?”
      救命,他看上去才二十出头,年纪轻轻的,自己叫个那么老派的名字也就算了,把客户也叫得这么有年代感……
      谁是你师傅!

      11月3日
      昨晚梦见在朋友家里玩,早上起来后就急急地跟她分享梦里的具体细节,因为梦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不一样,它总是和“幻”这个字组词,没有发生的事情不深刻,所以扭头就会忘记。

      朋友听闻后,说她昨晚梦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还有朋友说昨晚梦到的是世界末日……如此就发散开来,比如她们身边的人,昨晚梦到了什么。

      我以为谈梦这个话题,是很容易冷场的,没想到,激起了踊跃发言。
      我疑惑道:我们都这么爱做梦嘛?很多人都说自己一夜无梦哇。
      朋友:不是没有梦,而是醒来后不记得了。

      所以晚上做梦这件事,到底是可以看成人在睡眠中的娱乐活动,还是让人白天精神不振的祸水?

      朋友又说:听说“鬼压床”很恐怖,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这我就有发言权了。

      近两年不知道是不是安全感上来了,已经很久没有做过这种梦了,但我还记得那种感觉:身体一直在往下坠,下面是一个深渊,很多时候,我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周身感觉轻微的不适,挣扎着想醒过来,比如通过在梦里用力地捶打自己或扭曲着身子企图撞上一个硬物(我至今都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这么做了,还是只是梦中的想法),借此把自己的思绪拉回实际。
      往往在梦里一番费力的博弈后,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睁开了疲惫的双眼,看着熟悉的卧室,这才轻松地长呼一口气,感谢上天容许我继续苟活;但我也有那种自我放弃的时刻,某次在梦中,我知道自己又“鬼压床”了,出于猎奇的心理,干脆任由自己在梦中沉沦,不自救,我倒要看看触底是个什么感觉!结果就是……身体越来越难受,脑子越来越归于混沌,梦境没有因为我的摆烂而触底反弹,否极泰来,我却自己先投降了,像是在水下憋气太久,再也无法忍受,拼劲全力往岸上游去。

      上午照常上课,下午我就如昨天所预告的那样,开溜了。

      今天是周日嘛,就算单休的人今天也都是休息的……
      所以我为什么不能休息!

      于是,下午我理直气壮地逃课了。

      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坐地铁去了江苏大剧院。
      真是久违了。

      今天我来看国风原创舞剧《西施》,应该是个很小众的ip,前排几乎没有什么观众,我们后面这些低价座位反而坐满了。如果不是一开票就去买,这些低价座位总是显示售罄的状态,看来大家虽然跟我一样的,不富裕,或者说不愿意花高价买前面的票,但是都有一颗想要走近艺术的心呀。

      我找到位置坐下后,开始翻看在架子上拿的“演出一览”表,上面介绍了接下来两个月江大的演出安排。我很快看见一个感兴趣的,叫《大唐雅韵·钟鸣鼓乐》,谁能拒绝大唐的浪漫呢!还看到了不少新年音乐会的预售,到年底了,各个剧院都有数不尽的新年音乐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奏者。

      我看完这张表,继续看《西施》的小册子,大概了解一下待会的演出。这时,我的邻座来了,“不见其人,先闻其味”,借着歌剧厅昏暗的灯光,也不难看出是个中年男子。有些男人身上的味道,隔着几里地都能闻见,不是说难闻,但肯定也不好闻——大家自行体会。

      他应该是常客,带了个望远镜,时不时举起来看看。
      目前,我觉得剧院的受众还是年轻人居多,我看中老年人去电影院的都不算很多,更别说剧院了。不过等我们这批年轻人老了之后,剧院等休闲娱乐场所一定会充斥着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我非常有信心。

      演出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静与空灵、悲伤与含蓄”,再多的描述我也讲不出来了——个人的歌剧素养只能止步于此……

      结束后,有一签字环节:众主创并排坐在一张长桌前,观众可以带着票根或宣传册,找他们签名、合影。我觉得好玩,也凑过去排队,走近后才得以看清他们的“真面目”——超浓艳的舞台妆。
      很快,我就收获了一张签满了金色字的票根,满载而归。

      走出剧院,才四点多,阳光和煦,小风不燥。
      我陡然感觉到一阵轻松,沿着大厅门外的一级级台阶,缓步而行,一边观赏着太阳。

      下午四点多在我的儿时记忆中,就是一个充满魅惑力的时间点,尤其体现在休息日。
      它没有两三点那种处于下午黄金时间段,需要抓紧的感觉;也不是五六点临近傍晚,太阳即将落山,一天又要结束的惋惜。
      四点多正是个可以心安理得松懈下来的时间,用现在的流行话说,就是一天中最有松弛感的节点。

      人最放松的时候,会希望自己在哪里?
      家里。——我的答案脱口而出。

      我不觉得我是个恋家的人,但是这次离家半个月后,我就一反常态,想念家和家人。

      想起我在家的时候,某个傍晚,我妈还躺在床上睡觉,我走到她的床边,轻轻地扯她的耳朵,闹着玩儿。
      我妈说,不许扽妈妈长了五十多年的耳朵!

      在家时,我总喜欢跟我爸抬杠,当然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交流方式。他就说,不得了了,生了个小孩,老是怼(duǐ)我!

      我特想告诉他,那个字读“duì”,不读“duǐ”。
      但这样的话,在他的记忆中,我怼他的事迹,又添一桩了。

      11月4日
      近期,我总有种东方人在西方生活的错觉。
      我指的不是作息,而是饮食。——最近,陆陆续续在山姆上买了好多减肥时期吃的东西:鸡胸肉、贝果、肉肠、奶酪、希腊酸奶等等,一些我平时正常饮食时,绝对不会碰的东西。
      不过这段时间,不用为点什么外卖而发愁,也算是一种慰藉。

      这两三年间,到了秋天,我就要扛起减肥大旗。
      秋天,实在不是一个减肥的好季节:秋天过完就是冬天,而长期生活在我们这边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这些年来,秋天是有多短暂,好像只是虚幻一枪,紧接着就进入漫长的冬季。天一冷就需要更多的热量,该怎么直接、快速、舒适地给自己的身体供能?那自然是进食。

      但我既然下定了决心,那就试试吧。
      以往我尝试过跟着b站的up主锻炼;试过纯饿;还试过在他人面前放狠话,妄图起到“先装逼再牛逼”的心理暗示作用。——均以失败告终。

      这次我则是——
      不透露了,我要低调做人,做一个低调的减肥人。

      昨天休息了半天,今天重回课堂,感觉人像是活过来了,没有之前的抵触情绪了。
      可是我同桌却没来,她坐在靠走廊的一侧,是老师喜欢“关照”的位置,如此一来,我就接替了她,成了老师新的关照对象。要是我现在还是个高中生,我也许会甘之如饴。可是,拜托,我已经二十多岁,心境早就大不相同了。

      正当我倍感煎熬之际,同桌终于推门而入,我想站起来给她鼓掌,但是有碍于正在上课,我改为帮她拉开座椅,方便就坐。她笑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我们彼此并不相熟,有时坐在一起一整天,都不会说一句话,甚至一周过去了,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

      刚报班,还没上课前,我以为会和班级的学员打成一片,聊一聊考试心得,如果投缘的话,说不定课后还能约在一起玩。
      现实是骨感的,我还是太高估自己的开朗程度了。坦白说,我只要长时间窝在一个地方,或者说一个城市,就会变得内敛,不愿意主动社交,变成一个低能量的人。就我日常不多的社交中,也很少遇到那种热情洋溢、高能量的人,可能是人以群分吧。

      不过性格也就这么回事,我们被分到哪种性格,或者后天把我们塑造成什么性格,都难以用简单地好坏来评判。
      生活中,能自洽、感到舒服就好啦。

      放学后,我可开心了——第二波双十一的战利品,全部都到了。
      一堆东西呢,我盘算着:第一趟先取什么,剩下的第二趟再取,应该就能拿清了……先去外面的驿站,再去离家近的……有一些小东西得带个塑料袋子去装,不然不方便拎回家……

      我兴冲冲地跑到小区外的一个驿站,平时我很少来该站点,不太熟悉,我几乎找不到他们摆放的快递;还有现在的快递不知怎么回事,不给取件码,只给单号后五位数,这就得一一问过工作人员,才能取件。

      驿站空间小、人又多,我在里面找东西找得低血糖都发作了……感觉头昏脑胀的,使不上劲。
      这就是近期控制饮食的弊端。只要有个什么“大动作”或者意料之外的活动,就会感觉体内那点可怜的热量,不够我造了。

      前几天晚上,我跟朋友们视频,真的好久没有几个人一起视频啦,我聊嗨了——丰富的肢体动作、难以自抑地唾沫横飞,导致还没挂断时,饥饿感就揭竿而起。

      好不容易东西都拿齐了,我抱着几个纸箱子,摇摇晃晃地回家了。

      一到家,赶紧吃了个蜜饯、一个番茄,才缓了过来。
      赶紧出门,奔赴下一个驿站。

      没办法,就是这么急,我最近生活的乐趣全都来源于网购,最开心的是下单那一刻,第二开心的就是此刻——取件、拆箱。

      这家驿站我常去,所以东西好拿很多,但是工作人员居然不在,我想着,要不先回家?虽说这有点扫兴。
      就在这时,我看见他日常用的那个小机器。我尝试着自己操作了两下,取件码很快跳了出来。

      拆箱固然快乐,但是件件都满意也是不可能的。
      我在同一家店铺,某豆那里,买了两套秋衣,一套一百多,一套四十多。上身后,发现便宜的那套可比贵的那套舒服多了……
      贵的那套还是在某大主播那里领券下单的,也就是说原价更贵,可是我显然属于山猪吃不了细糠的那类消费者。

      还有购物时,商家有意设置的“消费意识门槛”一事,我觉得很好笑,同时也佩服人家赚钱的小巧思。
      这次我买了一双著名的某GG雪地靴。看了两三双,犹豫该买哪个。点进页面右侧的直播讲解,有回放,主播说,“宝宝们,我手上这一双是咱家的入门款,如果你是第一次买我们家的鞋,推荐这一双。”
      于是,我就不纠结了,乖乖地下单了她指定的这款。

      拿到手后,我发现虽然鞋的样貌没什么独特之处,但是确实蛮暖和的。
      我有了以后再买下一双的念头,因为有了入门,不就有进阶吗?

      这时我猛然意识到,什么叫入门款?
      作为消费者,不是以自己的消费理念、消费能力、个人偏好等来选购东西吗......

      怎么买东西时,还人为给设置了一个本无障碍的等级?
      别人都是英语入门、小提琴入门、围棋入门等。

      而我,雪地靴入门?!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1章 第 9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