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君问归期未有期》第十三章 无意 ...


  •   雍正帝的话一出口,原本吵吵嚷嚷的宴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一萱淡黄色的身影上。一萱站起来朝皇后走去,虽然她才十岁,但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
      她头上只用一根莲花簪子将头发挽个道士的发髻,没有任何的珠翠金叉,素净的青春朝颜配合她窈窕的身段,比后宫的各种花团锦簇的佳丽颜色更出挑。
      一萱微微抬起下巴,目光看着前方的台阶,好似周围的一切都入不了她的心。
      刚成婚三个月,和福晋富察氏感情新婚燕尔的弘历,不由的抬头看着父亲的新宠,没有想到父皇会当众说出一萱的道姑身份。
      在一旁的富察氏,正和弘历说笑,看到弘历的目光后,眉眼柔顺皮肤白皙的她,也看着一萱背影跟着皇后下了堆秀山。
      熹贵妃眼中有些阴郁的看着一萱和皇后的背影,难道皇后又有了一张牌?在雍正旁边的太后听后,有些吃惊的与雍正帝说,“那么小就入道修行了?”
      雍正帝双目骤然一聚,嘴角噙着比往日还要深沉皱纹说,“她在出生后就在道门了,母后以后你如果亲自召见她,就明白了她身上的道味。”
      太后有些遗憾的说,“可惜了,这么通透的孩子,眉目也清秀,却是个道姑。”
      雍正帝没有说话,听出来母后的话里话外的意思。本来太后觉得雍正帝得了新宠,帮助雍正帝守岁就是一个说法,就和唐太宗和杨玉环的故事差不多。
      看热闹的熹贵妃笑意盈盈的望着雍正的双目,但是没有说话,眼神中妖媚的弯钩,暗送秋波和别样的无声话语,“怎么样穿帮了吧?”
      雍正帝看着熹贵妃嘴角上扬。意思是,“你们都想多了,无聊。”
      熹贵妃回了一个眼神杀,“无聊?到时候走着瞧。”
      雍正帝深深的盯了熹贵妃,掩不住得意胜利在握的眼神,目光别有深意的一眨,“认真,现在你们就输了。”
      没有想到熹贵妃展开了一个笑颜,那是她和雍正帝在一起撒娇赔罪的泯嘴笑。读懂暗语的雍正帝被勾引的,不由的打量熹贵妃今日的打扮。
      她一身粉白杏花色盘金彩绣锦缎袍,身后的斗篷也是杏花色的,上面绣了精致的梅花的花边。
      雍正帝看着熹贵妃用服装,展示他们之间的爱情密语,杏花就是他第一次惊艳听到,熹贵妃箫声杏花满天飞的时候,梅花就是他们各自隐瞒身份,在梅园初见的那个晚上。
      熹贵妃今天特意梳了一个双螺髻,发髻上一边一个斜插着支龙凤金簪,簪子下有一串环佩叮当,随着风与熹贵妃的头部晃动,叮当声就是她和雍正帝传递的恩爱蜜意。
      在每个春风雨露后,熹贵妃在雍正帝怀里气喘嘘嘘娇艳的说,“四郎,您政务这么忙,后宫有这么多佳丽,臣妾不好争宠,但臣妾头上的步摇声,就是我日日对你的呼唤。”
      雍正帝看着三十多岁的熹贵妃,容颜还是和当日初见时候的美丽,只是多了一个受到自己恩宠后的华丽的贵气。
      看着这么清秀分明的五官,一双眼睛澄明的爱意,雍正帝马上有拥着她入怀的心思。
      雍正帝正和熹贵妃眼神拉丝的时候,一位模样温柔婉约嫔妃在太后的眼神催促下,端着菊花酒,来到雍正帝案前。
      “陛下,臣妾祝您万事顺遂!”
      雍正帝看着大气十足端庄的李贵人,青春十八的年纪,正如天上皎皎明月。于是收回了和熹贵妃之间的暗度陈仓的暧昧,端起来案上的菊花酒一饮而尽。
      然后雍正帝对着母后点头致谢后,大手一挥,“谢谢李贵人,赏!”
      其他现场的嫔妃看到后,都一一端着酒杯朝雍正帝走去,雍正帝马上被嫔妃簇拥起来。雍正帝顾不上再看熹贵妃了,而是不停的说,“赏,都有赏,给太后敬酒双倍的赏。”
      那些嫔妃马上又纷纷的给太后敬酒,太后端着菊花酒杯,在繁杂热闹的时候,不忘盯了熹贵妃一眼。
      她看到熹贵妃不满的眼神,微笑着对各位妃嫔致意后,将头朝远处眺望,有一股俯瞰世间一切魑魅魍魉的逼视之感。
      弘历没有心看着这些从小看惯的宫斗剧本,他转身关切的望着富察氏。看着她正望着远处,他顺着富察氏的眼光看过去。
      只见一群人簇拥着老年皇考皇太妃走上来,从来不参加宫内活动的她,在贴身宫女的搀扶下,慢慢的爬上了堆秀山。
      看着她垂老的身影,弘历和富察氏都有些同情。皇考皇贵妃这是舔着老脸,在雍正帝的眼前晃悠,就是无声的祈求雍正帝,能够放了她在狱中的弟弟隆科多。
      “皇考皇贵妃来了,请坐。”雍正主动的打招呼。
      太后马上站起身迎上去,“老姐姐,你来了,真是太好了,请坐。哀家想死你了。”
      现场的人都安静下来,热闹的嫔妃都回到自己的宴会桌前。皇考皇贵妃谢恩坐下后,对跟着自己的一个女子说,“容焉,替我给陛下敬酒。”
      一个芳龄近十四岁的佳人,头上插着一支翡翠镂空长簪,鬓间点着珠玉金钿,穿着月华色的如意锦缎裙,端着一盏菊花酒款款走到雍正帝跟前一福。
      “陛下,臣妾祝您万寿安康,也祝太后万寿安康。”
      雍正帝看着格外亮眼的美女,目光逐渐灼热,端着酒杯定定地看着美人。在她眼眸里似乎看到了心房中曾经尘封的星光,彷佛身边的时空迅速的凝固。
      “陛下喝酒了!”太后在一旁催促。
      雍正帝垂下眸,掩饰了一下失神后,端着酒杯一饮而尽。
      “好!好!”
      太后高兴的和皇考华贵妃说话,“我说这管领刘满之女,当初入宫封为答应后,就被你要去了。这个孩子你应该早日送到乾清宫里来。你当时说她还小,现在快满十四岁了,我看正好可以事君了。”
      说完太后看着雍正帝,雍正帝扫视了一下清澈如水晶的美人,浑身如此的透明而干净,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他不由的点头。
      “好,好,朕很喜欢,就回到乾清宫伺候吧!”
      “谢谢陛下!”
      “福海总管在吗?”
      “奴才在。”
      “重阳赏秋完后,带她下去安置,就住钟粹宫,封为谦贵人。”
      “谢陛下!”刘容焉听着封为了贵人,如杏的眉眼抬起,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欢喜的色泽。
      当谦贵人站起身,面朝着熹贵妃的时候,看到熹贵妃后,礼貌的微微颔首屈膝问好。
      熹贵妃微微的身子一怔,这个被皇考皇贵妃收藏的美人,眼眸如此纯净泉,望着你的时候,彷佛可以转动万道光华,果然皇考皇贵妃是经历过宫斗的老手,一出手就是王炸。
      在熹贵妃旁边桌子上的弘历没有说话,他心思还在刚才的一萱身上。想着那素净的背影就好像认识很久,没有机会说话的亲密之人。
      富察氏安静的抿了一口茶,眼角勾起微微的弧度,眼中似乎有细碎的流光。现在这些后宫佳丽争宠的生活,也许就是她将来要日日面对的场面。
      一萱跟着皇后来到养心殿皇后提顺宫中,在后院西侧的房间里,挂着纬幔的床上躺着一个五六男孩。
      他额头上盖着湿布巾,人好像还没有长开,脸有些消瘦,眼窝深陷的都脱形了,给人一种羸弱的人神分离感觉。
      皇后走进去后问,“怎么刚才又抽搐了?”
      一个宫女低头回答,“按照御医的药服下后,阿哥就开始手足乱动,说了很多的胡话。”
      皇后心中知道男孩说的什么胡话,就是要年妃和舅舅的活过来的一些话。
      他无意听到宫人们说年羹尧被处死的消息后,已经病了几个月了,小小的人其实想用自己的死,对抗雍正的狠。
      刚才雍正帝当众说让一萱来安魂,皇后马上知道了雍正帝的意思,就是当众宣布年妃死后,留下的这个唯一的孩子,被鬼俯身的意思,尽说些胡话。
      雍正帝自把这个孩子放在皇后这里抚养,当众在面子上说的都是好话,但是从来都没有过来看看,总是以公务繁忙做借口,躲避来皇后的宫中。
      皇后想到雍正的意思,不敢抗旨的,就对身后的一萱说,“义宣道长,你来安抚一下阿哥吧。”
      义宣走近了阿哥的床铺,看着消瘦小脸上,细细的眉毛稍稍有些弧度,睫毛很长还挂着一滴泪珠,看来刚才是哭过了。小嘴干裂起皮,小巧的鼻子有些结痂的呼吸不畅。
      义宣想既然皇后让自己安抚,可是这是活人啊,又不是亡灵。自己不是道医,也不懂医术。想到父亲娄近垣嘱咐的,在宫中不能念任何人可以听懂的咒语,也不能多嘴说话。
      义宣再次抬头看着皇后,她眼神里是期许和不容抵抗的威严后,义宣低下头,开始歌啸道教的安神音乐《桂枝香》。
      义宣抑扬顿挫婉约悠长的歌啸结束后,义宣回头看到皇后在旁边的太师椅上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看来道教的安神音乐疗效很有效。
      床上的小阿哥睡的时候,鼻子堵住后张口呼吸的厉害。义宣好心的拿下他头上的湿乎乎的布巾,帮助他清理鼻孔。
      终于一大块结痂都清除干净后,义宣看着鼻涕结痂似乎是铁锈色,但是绝对不是鼻血。
      义宣不由的拿着闻了闻,有一股丹药的味道,这个味道义宣太熟悉了。从小跟着师父拜访过全真教的炼丹房,闻过几次矿石烧炼的气味后,义宣终身难忘。
      义宣诧异这么小的王子病重后,怎么能够给吃丹药呢?就是大人也是要修炼到一定阶段才能吃。
      要不要告诉皇后?义宣想起来昨日白天自己的闯的祸,父亲说做什么事都要先告诉他。于是义宣手指捏了一下布巾,脸上嫌弃的用自己的手帕擦了自己的手。
      这个时候小阿哥又有些要哭闹的意思,义宣看着后,赶忙又开始歌啸,这一次的唱完,小阿哥睡得非常的平稳了。
      歌啸停止后,皇后睁开眼,看着小皇子睡得平稳,也不发烧了,就和蔼的对义宣说,“你做的不错,果然是有些道行的。”
      这时候有个宫女急匆匆的赶来给皇后低语后,皇后嘴里叨咕一句,“我就一会儿不在,就出了这么大的幺蛾子。”
      皇后转身要离开往堆秀山走之前,看到小皇子床边的义宣后,停住脚步。她对李公公发出懿旨,“你送义宣回真人府吧,记得给她带去一些点心。”
      李公公垂手担忧的说,“可是陛下还等……”
      皇后不耐烦的打断,“等什么等,陛下刚在堆秀山封了一个贵人,难道今晚把贵人晾着不成?”
      李公公知道后,赶忙垂手赔礼,“小人不敢,我这就送义宣回去。”
      皇后急匆匆的往堆秀山走,她昂首阔步的脚步就是一个宣战的气势,但是走着走着皇后步伐慢下来,最后就是一步三摇的慢慢走。
      李公公看到皇后离开后,就对义宣说,“我送你回真人府吧,重阳节过完了。”
      义宣给公公一福,“谢谢公公,辛苦了。”
      义宣回到真人府,义父娄近垣他们却不在府里,义宣无聊的拿着宫里带来的糕饼,坐在真人府的门口边吃边等义父。
      这时候义宣看到旁边显佑宫门口聚集了有一百多号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都有。这些人看着神色疲劳落寞,但是身上的衣服都是上好的绸缎,看着是宫里才有的锦缎材料。
      喜欢看热闹的义宣凑过去,看到他们都是一个家族的人,几个中年的男子,在一边坐在驴车和行李上休息抽着旱烟,十几个中年的女人扶着个年龄大的老太太在烧香祈福。
      一位十三岁的青少年男子,离群索居的站着一边望着家里人,危机时候抱佛脚,请求神灵的保护,清冷的眸子里浮动着淡漠高贵的光。
      义宣走近听到这些人都说的江南那边的话,以前在杭州生活的她听着十分亲切。看着少年模样好看,和自己几乎同龄,义宣友好的对他弯唇一笑,月亮眼一下子让少年移不开视线。
      义宣还没有说话,就听见亮心道士在喊她的名字,“义宣,师父找你。”
      义宣再次给少年一笑后,朝着师兄跑去,见到了娄近垣站在真人府门口等他。
      他看到义宣后,抓住她的手赶忙往真人府走,到了门内才说,“刚才那一家是被皇上抄了江南家产的江南织造曹頫一家老小,他们全家从杭州坐船,今天刚流落京城,你不要去掺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