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桂花澄沙圆子 ...
-
沿着汴河边的位置早已被各式摊贩挤满了,好在常叔找了离汴河稍远些的空地,几人收拾了好一会儿,才将这临时的圆子铺子支好。
“桂花乳糖圆子、桂花澄沙圆子,吃甜甜圆子,享团团圆圆。”苏棠站在铺子旁,拿了张纸,将今日卖圆子的口号写上。
“吃甜甜圆子,享团团圆圆。”阿笙已在铺子旁大方叫卖。
“花婶,先煮上几碗,咱们自个儿吃些。”苏棠随之又添了句“我要吃澄沙的,不吃乳糖的,太甜了。”
“自打买了这圆子,我还没尝过呢。”苏棠也有些好奇小铺出品的圆子味道。
一个个白色圆子下入沸水,等圆子再次浮起来,捞在碗里,稍放些水,再淋上些桂花蜜、撒上干桂花、再撒些红枣、乌梅碎碎,一碗苏家圆子便成了。
轻咬薄皮,豆沙馅儿便要溢出来了,陪着桂花、乌梅、红枣隐隐的香味,满嘴香甜软糯。
“娘子,你还别说,这圆子的确不错,圆子馅甜而不腻,圆子皮也有嚼劲。不知是哪家铺子的?”花婶吃完后,便被这圆子惊艳到,忙地问道。
“上次我去街上看,那铺子的东家已搬回老家,已是买不到了。”苏棠努力保持平静回道,一转头看到吃得吸溜吸溜的阿笙,被逗得差点笑出来。
“阿笙,吃慢些,别噎着自个儿,你看阿筝多乖。”
阿笙听到苏棠笑话,忙停下手嘴,慢嚼着圆子,“真的好吃,苏姐姐,我晚间也要买两碗回去,嘿嘿,带回去给爹娘尝尝。”
“你们都带些回去,铺子里还留了不少,这圆子也不太好卖。”苏棠话刚说完。便听到旁边过客说道“来三碗,两碗乳糖的,一碗澄沙的。澄沙的多放些桂花蜜。”
许是阿笙吃饭过于投入,吸引了不少汴京人前来尝鲜,或是有些小娃娃,逃不掉桂花蜜的诱惑,哭着闹着要吃圆子。
一个时辰后,带来的圆子卖出了一半,可能是这圆子做得确实不错,还有些直接要买圆子的。
“阿笙,我觉着还是因为你吃饭的时候看起来太香了,今日这圆子卖得快可就多谢你咯。”苏棠笑着逗着阿笙,“去和阿筝在旁边逛会儿吧,这会还挺热闹,只是别走远。”
阿笙阿筝虽已懂事,但也就十二三岁,正是贪玩的年纪,听了苏棠的话后,两个谢了苏棠后便笑着跑着去旁边玩去了。
苏棠看到不远处有不少卖花的摊贩,也走过去凑了个热闹。届时些西域来的商人,不只是花,还有些种子、手钏戒指什么的,其中有一种子的粉色画像格外好看。
“这粉色花朵从未见过,敢问是个什么花?”
“这是来自波斯的郁金香,春日里埋下根茎,不喜烈阳,种上月余便可开花,开花时有粉也有其他颜色,女郎是否买些?”那商人连忙介绍,“倒也不贵,一个根茎卖您二十文。”
这还不贵?都能吃我那两碗圆子了,苏棠暗自腹诽,贵得令人咋舌。
“我又不知这种子可否种活,也不知这颜色是不是我想要的,价格也着实贵了些,有这些钱我不如蜀葵了。”苏棠看了看摊上的种子,轻声质疑。
“女郎说的也是,这颜色说实话我也拿不准,若女郎买得多一些,我给你优惠些,十文一个。若买得少,我见样送你些。”西域商人也是个实诚人,直接降价。
“我买上四十个,二十个粉色,二十个金色,你再送我是个红色,如何?”苏棠又看了看画册上的其他颜色,“这个价格您要是能接受,我便买下,不能接受我便不扰您了,我再去别处看看。”
“女郎,你讲价太厉害,若是我们遇上的都是您这般的女客,可都要亏咯。”这商人笑着说着,但最终还是同意了。这花球他也是在波斯随意收的,一文一个,如今能卖不出便不错了,这东西长出来是不是这什么郁金香都不能确定,卖便卖了。
老板爽利答应,苏棠对于摊上的小物件也极为好奇,又买了个小巧的乌木首饰盒和一小盒紫藤香。其余什么药草和没说过的香料,苏棠便不感兴趣了。
从西域而来的商人多是组队前行,互相售卖不同类型的商品。苏棠又在另一小摊上买下了说是驼毛织成的毯子,颜色暖暖的,要价五两,最终苏棠一两银子拿下驼毛毯子和几小块颜料。
从西域来的商人众多,商品也十分繁杂,什么珊瑚、玳瑁甚至还有些象牙玉佩,只是价格都高出珍珠、黄金不少,相比较于这些稀奇的石头,苏棠看了一会儿,表示还是更喜欢珍珠玉石。
“秋山茶,秋山茶,官人都爱簪的花!秋山茶,秋山茶,官人都爱簪的花!”一个双十年华的女郎拎着一筐山茶花卖力吆喝,手里还拎着一个男娃。
“姑娘买上一朵罢,您今日一身粉色,再配上这粉嫩的山茶花,真真是绝配!”女郎在狭窄拥挤的小路上,迅速挤到苏棠面前,“娘子肤色白净,我再送娘子一个花瓶簪,只要五文钱,可好?”
正逢着节日,家里人又多,苏棠没什么犹豫,便从荷包掏了二十个铜板,“姐姐,给我那四只便好。”
“哎哎,我再送你一朵山茶花,多谢娘子。”卖花女郎手脚麻利,没两下便将花瓶簪同两支山茶花簪上了。
“多谢姐姐。”苏棠摸了摸头上盛开的山茶花,同卖花女郎打了声招呼便回自家的摊子去了。
刘婶、花婶正坐在摊前吃茶聊天,阿笙阿筝两个在旁吃着果子,常叔不知从哪里买了个莲花灯笼。
一看见苏棠,常叔忙将手中莲花灯笼递了过来,“也不知怎的,如今城内兴起了放灯的习气,我看买这灯的女郎们挺多,给娘子也买一个,晚上咱也放。”
苏棠忙接过来,仔细看了下这灯,淡粉色和粉色花瓣纸片相接,底部是小布板,中间放置一些灯油,简单却又很是精致。
“常叔给我送好看的花灯,那我就给常叔找些事干。”一脸坏笑的苏棠将手中提着的五十来个种球拿给常叔,“我想种在我窗下,种三排。这花不喜烈日,常叔,拜托你啦。”
“这还不是小事一桩,再难种的花我也养活了”常叔拍拍胸脯便接过种子。
“刘婶、苗婶、阿筝,你们也看到啦,我买了不少花,你们也得簪上,不然就我一个簪花,我还有些害羞呢。”苏棠说完便将手中花朵分给苗婶、阿筝,又亲手将花瓶簪戴在刘婶发上。几人围着簪花这件事聊了好一会儿。
甲正时刻,苏棠便催着收拾东西回铺子了,带来的圆子剩得不多了,回去分一分,大家也该回去过节了。
将余下的圆子分给苗婶、阿筝兄妹后,苏棠收拾完便准备同常叔刘婶先回苏宅,留苗婶几个将铺子洒扫一番。
“娘子,先别走。”苗婶从怀中拿出一个用小珍珠穿成的蝴蝶簪子,“这是我找自己兄弟买的珠子,又烦他穿了孔帮我做的。娘子今日生辰,也算是我这做婶子的心意,只愿娘子每日开开心心,日进斗金。”
苏棠从苗婶手中接过蝴蝶簪,感动说道“苗婶情意和礼物皆重,也望苗婶康健,恒哥儿好学。”苏棠将这簪戴入发中,左边两支,右边两支,中间一支花瓶簪,满头皆是喜气和爱。
阿笙送了个磨喝乐,说是缩小版的苏棠。阿筝送了亲手绣的绿色柳叶纹发带。苏家小铺在冬至日这一晚热热闹闹地关了门。
酉初时刻,常叔在院里努力挖坑种花,刘婶在厨房里忙着今日的晚饭。前院响起了敲门声,苏棠小跑便去开了门。
门外是隔壁的宋郎君,一看见看门的是苏棠,忙说了句“苏娘子,某唐突了。”
苏棠对宋郎君影响极好,缓声问,“宋郎君敲门所为何事?可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后院的常叔此时也跑了过来,见是宋家郎君,“宋郎君,晨间还见着,现下可是有事?”
“今日出门时方看见寒舍门口上已挂好灯笼,往年间从未想起这灯笼的事,今日乍一看见这灯笼,忽地想起往日的长辈,格外感怀,所以特来多谢贵宅心意,顺便带了些花草,还望苏娘子收下。”
宋郎君一侧身,苏棠才看到宋郎君身后的六七棵未曾见过的植物。
“这是矮绣球,我家种有一庭院,夏日开花时,一朵朵紫色小花朵簇拥,颜色浓郁逼人,没什么花香,想着贵宅爱花草,便从家中移过来了。些许几束,还望贵宅不嫌弃。”
苏棠一听这花是紫色,虽立刻喜欢上,仍含蓄回道“你我两家是邻居,且交往也算是频繁,亦邻亦友,不必如此客气。我看这矮绣球您已移过来,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亦邻亦友。”宋郎君低声重复了一遍,眼睛顿了一下,袖下的手指摩挲了下,又说道“苏娘子,那我便唤我家柳叶同常叔说下这花的养护问题。”
宋澈掩下眼中欣喜,“柳叶,将这些绣球按照苏娘子的吩咐种下。”
“我同柳叶讲一讲种在哪儿,宋郎君,别在外面站着了,快来院子坐会儿。”苏棠说着便将宋郎君请入内院的亭子下坐着,又让刘婶送了些茶水果子过来,“多谢宋郎君,这白色绣球我是见过的,紫色只听闻过,却一直没见到有人出售,竟是占了你的便宜。”
“正巧今日我想起了这几株绣球,还是同苏娘子有缘分,也是感谢苏宅对某的照顾。”
苏棠听后,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她可从未照顾过宋郎君,都是刘婶的功劳呀。“可有吃过晚食?”苏棠问道。
“并未,想必苏娘子应是知道,我每日下值就已经酉正时刻了,这个点还没到饿的时候。”宋澈微摇了摇头,对苏棠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