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 22 章 ...

  •   连嬅的生母,陈皇后,在她出生后不久便撒手人寰。《明史》记载里,陈皇后和嘉靖是少年夫妻,因怀孕时见嘉靖与张、方二妃当面调情,一时气不过投杯而立。嘉靖大怒,“后惊悸,堕娠崩”。

      究竟什么样的怒火能让一个孕妇吓到一尸两命?陈皇后病笃时,她父亲请求让妻子进宫探视,被嘉靖以“窥伺朝廷”为由痛斥。及至奄奄一息时,嘉靖还打算废除皇后名号,把人扔到冷宫等死,被杨一清苦苦劝阻,认为会使陛下“圣德蒙羞”,这才作罢。

      连嬅的出生虽然给了陈皇后更光彩的身后之事,改变了嘉靖以葬礼规格羞辱陈皇后、“杀而又杀以至于无”的决定,将本要安在她头上的恶谥“悼灵”换为“孝洁”,但救不回年仅二十一岁的母亲的生命。

      史书惯会颠倒黑白,把杀人的皇帝美化成“性严厉”,而迁罪于丢了性命的皇后“善妒”。

      这个帝国最尊贵的女人也不过如此了。她一切的荣耀都来自于丈夫,碰上了刻薄寡恩的,只能叹一句命不好。

      至于连嬅,母以子贵,反过来也一样。她出生后直到百日宴才第一次见到这位名义上的父亲。如果不是皇祖母坚持要把孙女留在身边,恐怕早被嘉靖丢到角落里自生自灭了。

      七岁那年,嘉靖把内阁首辅张孚敬指给她做老师,满朝哗然,皆以为皇女盛宠如斯。其实连嬅只起到一个道具的作用——用来敲打甚至折辱张先生的道具。

      王之诰家在石首县,离荆州府学二百多里地,放一天假都不够来回的,因此今年顺利进入府学后,干脆在城里买了房。

      他家的经济状况比张家好得多,在石首县也是排得上号的大户——或者说府学里本就是这样的富贵子弟居多。父亲是个进士,官至府同知,还在外任。祖父行商做买卖,顺势在荆州城开了一家酒楼,可惜生意一般。

      张居正说要为他介绍一条新财路时,王之诰虽然面上满不在乎,心里还是多少期待的。可一见客人,这种期待瞬间化为了哭笑不得。

      “听闻张相公素性矜重,何以拿我取乐?”

      张居正倒没急着解释,而是介绍道:“这是舍妹,姓连,在家行三。”

      ——他前面还有位兄长,只是早卒。

      王之诰顺从地一拱手:“在下姓王,名之诰,石首县一书生耳。未闻连三娘有何见教?”

      这不是男神他亲家公吗!这么早就勾搭上了!

      连嬅眼神呆滞了一下,甚至没来得及在意他话里夹枪带棍的讥嘲。眼前的王之诰二十七八岁,头戴儒巾,身穿宽袍大袖的“襕衫”,行止端方,又隐隐透着点傲慢,是个标准得不能更标准的秀才公。

      他比张居正晚了三年中举,却早三年中进士,宦海起伏三十年,最后官拜刑部尚书。人生履历里在兵部供职的时间颇长,属于大明经典的以文官行武事的代表之一。连嬅对他的印象除了是张居正的亲家公外,就是给监牢里的杨继盛送蛇胆酒,被杨继盛以“椒山自有胆”推拒。

      ——好像还督造了连珠枪,据说能十发百弹齐飞,不知是真是假。

      他说话不客气,连嬅回得也没那么客气:“敢问酒坊何在?愿往一观。”

      王家的酒坊就在酒楼后院。荆州城里有两家最出名的酒坊,一个姓刘,一个姓王——可惜不是王之诰的王。他家属于初来乍到,又拿不出差异化有竞争力的产品,只能窝在两条地头蛇间的空隙里喘口气。

      虽然生意不怎么样,酒坊盖得却挺气派,一应设施俱全,内有三位老师傅来回忙碌,见了王之诰,各自行礼喊一声“大公子”,又接着各忙各的。

      ——处于下风,迫切需要提高竞争力;家底丰厚,完全出得起高价;同时人品上也有保证——不提张居正对他“素怀忠赤,当一面之寄”的评价,王世贞也认为其人“刚方不回”,总之绝对不是赚了钱不认账的人。

      还真是最完美的买家。

      凭着对张居正本人的信任,王之诰耐下心陪连三娘逛了一圈酒坊。起初,他对这个身材瘦小的垂髫稚儿不以为意,但多看几眼,竟觉得此子神气内敛,英华隐隐,风姿不俗,还自带一股捉摸不透的神秘感。

      虽然对这小孩的身份尚存困惑——从未听说张居正家里还有个妹妹,而且姓连,但他面上倒是未显分毫,仍旧一副平和坦荡的样子。

      “酒坊也看过了,不知连三娘有何事相告?”

      很快他听到了连嬅的回应,或者说反问:“王公子能饮否?”

      家里酿酒的,不说千杯不醉,也差不离。王之诰笑了笑,只说:“少酌尚可。”

      “那劳烦师傅温酒。”连嬅拿出随身的酒壶,里面盛着珍贵的半斤高粱烧酒。

      酒坊的一位老师傅接过酒壶,唯唯应诺。

      酒盖一开,似王之诰这样的老饕已嗅出不寻常的气息,他眼前一亮,刚熄灭不久的期待又重新燃起。

      也不知酿酒的原料为何物,此酒不冲不净,却有股奇异又浓郁的芬芳,是王之诰二十几年来头一次得见。

      他迫不及待地接过温好的一碗酒,浅尝一口,滋味醇厚,回味悠长,香而不艳,低而不淡,细品还带点果香、焦香,绝对的极品佳酿。

      “在下以貌取人,险些失之子羽。不知此酒何名?以何物为曲?”

      连嬅回道:“只是普通的小曲,若能换成大曲,风味将更胜一筹。”

      “至于酒名,以高粱酿成,所以叫高粱酒。”

      ——取名废是这样的。

      王之诰恍然,果然不是寻常的米酒麦酒!却不知道高粱是什么酿法?他强自压抑着激动的心情,拱手再拜:“敢问这酒出自哪位师傅手笔,可否为在下引荐?”

      连师傅转了转眼珠,微微一笑:“承蒙厚爱,酒放凉了滋味不好,公子若喜欢,可趁热饮完再叙。”

      王之诰没有多想,又觉得这酒珍贵,浪费可惜,因此端起碗把剩下的全喝完了。

      ——然后他不出意外地也倒下了。

      酒坊里三位酿酒师傅吓得不知所措,有位忠心的老仆还以为连嬅酒里下了药,威胁要报官。

      “他只是喝醉了。”

      张居正并没有跟来酒坊,而是留在后院书房等候。王之诰家里藏书丰富,随便挑一本就能消磨一下午。他捧着一本《大明律讲解》,看得正入神,听见推门声时抬眼一瞟,只看见连嬅一个。

      “这么快就谈好了?”

      连嬅说:“今日估计谈不成了。”

      这倒有点意外。张居正放下书:“白契拟了吗?拿来我看看。”

      明代百姓私下买卖,签的合同叫白契——这个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只有上报给衙门,由官府验证后盖印,变成红契,才具备法律效力。

      “他被我灌醉了,睡得正香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

      张居正听得一愣,而后无奈按了按眉心:“你把人灌醉了做什么,和醉鬼谈生意吗?”

      “谁知道他酒量这么差。”连嬅顿了顿,声音里带着点委屈,“而且我也没卖过酒方……”

      言下之意是你怎么能把我一个人丢去酒坊,自己在书房偷闲!

      张居正面对她的控诉睁大了眼睛,看起来无辜极了:“三娘如此聪慧,难道不是早有主意?为兄怎好插手添乱?”

      连嬅幽幽地望着他,略显炸毛。

      你指望一个从五百年后穿越过来的游魂深刻了解大明物价,还是指望一个深宫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女熟悉民间生活?

      早就猜到她定不出价格——拿三十两银子雇吴珍娘一年的事还历历在目呢,所以张居正打趣完,顺毛一捋:“立契的具体条款,我和王兄对完,再交你核查,如何?”

      ——交给他负责当然再靠谱不过了。

      “你们商量就好,不用给我看。”连嬅一摆手,毫不在意地说。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张居正有些受宠若惊:“你不怕我拟两份合同骗你钱吗?”

      那还用骗这么麻烦?你想要多少拿多少啊——更何况也没几个钱。

      她情真意切地回道:“你长得那么好看,做什么都对。”

      张居正的表情从困惑变成了不可置信,然后他陷入了沉默。

      ——哦豁,马屁好像拍到马腿上了。

      王之诰一醉醉了一整晚,第二天上学险些迟到。他精神甫定,正想找张居正问清楚昨天那个酒究竟是何人所酿,何处能买,却被训导点了名。

      从未觉得上午的课如此难熬!

      好不容易挨到了午饭时间,总算能拉住张居正,他满肚子的疑惑一个接一个往外冒。

      “那位连三娘是哪家的?怎么从前没听你提起过?”

      张居正看他一眼,忽然笑了:“其实你之前见过她。”

      这么特别的小孩,怎么可能见过却没有印象?

      “三月廿八,荆州城东。”

      王之诰皱紧眉头,苦苦思索,终于想起了什么,一脸震惊。

      “那个半死不活躺在路边的小乞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