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读《鹤唳华亭》有感 ...
-
网络在近廿年间发展之快,却是人类始料未及。而遍及各大网站的网络文学也是这个时代中一朵绚丽的花朵,它让喜欢书写文字的朋友有了施展的天地,也有了提笔的热情。
写出来这件事变得容易了,质量自然就参差不齐了,所需的,慧眼识珠。
近日,阴差阳错的,开始读《鹤唳华亭》,才发现这部书写得很好,却用了大量的古文经典,有诗文,有典故,便显得很有些晦涩了,故事的展开也似被一层薄纱遮住,总有些抓不住。正因为此,这样一部好书,便失了很大一部分通俗文学的读者。
今日正读到四十四章《玉燕投怀》。太子定权见到了詹事府主簿许昌平,有了下面这样一段:
定权问道:“主簿家下和京师相隔并不甚远,一往一回约需多少功夫?”他仍不过在继续方才的闲谈,许昌平略想了想,答道:“乘车约四日可往复,策马约三日即可。”定权点头笑道:“如此说来,若是快马加鞭,半昼一夜足矣。日固近,长安亦不远,两下往来,不致起秋风之叹,当真便利得紧。”许昌平本欲去端茶,听闻此语,手腕忽然微微一抖,连忙收回,究竟难查他无心有心,半日方颔首答道:“诚如殿下所言。”
“日固近,长安亦不远”,这是《世说新语》里的故事:
《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司马睿即帝位为晋元帝。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晋明帝。
而“秋风之叹”则是《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又有《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张翰〉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文多不载。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
知道这些故事,读来就觉得极为有趣,更觉得,作者也是需要有知音的,能有一个读得懂的读者,岂不是两相欢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