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三案 Mass Suiside Cases (2) ...
-
"这想法好啊! 我怎么没想到?” 小李在隔壁桌接话道, 马不停蹄又开始搜索起来. 随即又说:“林顾问你有什么想查的随时让我查, 别客气. ” 林辰微笑着点点头.
小李又问: “林顾问, 你明明都还没毕业, 怎么看上去很熟悉大企业的流程一样. 难道之前还在大厂实习过?”
“没有没有. 就是耳濡目染了. 我爸以前是大厂的机械工程师, 因为要确保品控和各种安全测试, 他天天外驻在供应商的工厂里. ”林辰轻声回应着, 他很久没和人谈及过他的父亲了, “爸”这个称呼说出口有点陌生.
“林顾问, 这份资料可能需要一点时间, 破解这么多家企业门户有点麻烦. ”小李一边专心操作着电脑一边跟林辰说.
“噢, 没事的. 你慢慢来. ”林辰起身作势要走, 走前想了想还是补充道:“我下午有课, 晚上再回来, 晚上应该能有结果了吗?”
“晚上应该有了, 林顾问你晚上还来加班啊?”
林辰笑笑, 回了句“嗯.”
林辰环视了一下四周, 没看到黄泽. 想说给他发个短信, 没成想在一边低头发短信一边出警厅的时候被在门口的黄泽拦了下来.
林辰一看是黄泽, 便停下了输入短信的动作, 直接说道: “黄队长, 我下午有课先走了. 我麻烦小李在帮我查一些信息, 晚上我会再回来跟进的.”
“明天再来跟进呗, 我也不至于压榨员工让人第一天上班就要加班. ”
“没事, 我自愿的.” 林辰对他笑笑. 春天中午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 让人觉得如沐春风, 很温暖. 黄泽没头没尾地突然觉得, 林辰真的很不错. 也不知道是指哪里.
”那我开车送你吧.”黄泽没给林辰拒绝的余地, 因为他已经跨出了门栏径直走向了停车场.
林辰看看了时间, 觉得这样也好, 时间宽裕点, 还能回趟宿舍拿书和电脑.
在车上, 黄泽将一个三明治递给了林辰, 林辰不太喜欢西式餐点, 但还是接了下来.
“今天原本想带你去吃一顿健身餐的, 毕竟三分靠练, 七分靠吃, 特别是锻炼后的一餐.”
“那这是什么?” 林辰拿起手中的三明治假装不满道.
“今天不是没时间了嘛, 明天带你去吃,” 黄泽笑着, 继续道, “这是我今天原本的早餐, 结果吃了你的豆浆和包子.”
“那谢谢你的, 午餐.” 林辰觉得在黄泽车里吃不太好, 准备等会儿上课时抽空吃.
“没事, 你在车上吃呗.” 黄泽其实挺洁癖的, 看他每天精致地打扮就可想而知, 他平常肯定是不允许别人在他车上吃东西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鬼使神差地说了这句话.
“别, 我可不能确定会不会弄脏黄队长的车. 再说我也没那么饿, 我打算等会儿上课的时候吃.”林辰确信黄泽一定有洁癖, 他相信刚才黄泽一定是在给他下套.
“几点下课?”
“5点45. 你别来啊, 那时候堵车, 我想在食堂吃个晚饭, 散步过来. ”
“行, 你随时过来, 警局24小时都有人.”
******
林辰回学校除了上课以外, 他还想去永川图书馆查点资料. 对于这次的集体自杀事件, 他有些没有头绪. 通常没有头绪的时候, 他习惯去查看一些心理学刊物或者文献, 给自己一些启发. 他在文献搜索框中输入了关键词: “企业”, “自杀”, 立刻弹出上千条文章: ”某钢铁企业职工自杀意念与职业紧张关系的研究”; “中国企业家自杀报告”;“富某康公司员工自杀行为的内在机理”...... 林辰漫无目的地点击着文章, 浏览着里面的摘要. 随后又调整关键词为“企业”, “抑郁”, 弹出了更多结果. 有本书《Psychopaths in the Workplace》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本书提到职场中的病态人格(psychopathy)个体通常表现出缺乏同情心、操控他人、自恋,并且不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他们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魅力,能迅速赢得他人信任,并通过狡猾手段操控他人。这种行为对企业的危害是,短期内可能会带来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成绩,但长期看,会导致员工士气下降、团队协作破裂、公司文化恶化。尤其是领导层中的病态人格个体,可能通过不道德的手段获取权力,并以操控、威胁等方式维持控制。
林辰记得小李说黄泽去那几家公司盘查过, 没有发现压榨员工的情况. 但如果是职场pua, 那相当于隐形伤害, 是很难被发现的. 文中还提到“大约有1%至3%的人口具有精神病人格特征。而在高层管理职位中,这一比例可能更高,部分研究认为高达4%至10%的人在高层管理岗位上可能符合精神病人格的标准。”那说明在这些庞大数量的公司和甲方公司中, 病态人格患者是必然存在着的, 只是不确定他具体在哪里, 也不清楚是不是和导致员工自杀有直接联系.
林辰想回局里, 翻阅一下那几家公司领导层的信息档案.
******
晚上7点, 大部份同事都走得差不多了, 不过小李竟然还在. 林辰有点诧异, 问到: “黄队给你布置了这么多工作吗?”
小李见林辰来了, 喜上眉梢: “没有没有, 我回去也没什么事. 上午你让我查的信息有结果了!”
“怎么说?” 林辰也很期待结果.
“这个关系网太复杂了! 我先是查了那四家企业共同的合作方, 有两家, 这两家除了那四家供应商外, 还各自都有其他的供应商, 那些供应商里也有员工自杀, 再深挖那些供应商的其他甲方公司, 也挖到几家共同的. 各种连接网络太庞大了. ”小李指着屏幕上的一张密密麻麻的关联图, 跟林辰解释着. 小李的分析图做得很详细, 很明显是下午的时候又深挖了一些信息, 关联图上公司名称的大小还根据自杀人数的多少做了成比例的尺寸区分.
“那些芝麻绿豆的先不看, 我们就看下自杀人数最多的五家企业和他们的甲方公司. ”
“好嘞, ”小李点了几下鼠标, 弹出了搜索结果, 他描述道: “自杀人数最多的公司除了科昇创新、宏力制造、拓邦营销和云诚客服外, 还有一家叫璀璨文化的做品牌打造的. 和他们关联最多的就是一开始说的那两家公司. 有一家公司和这五家企业都有合作, 而且它还和其他有员工自杀的八家公司有合作关系, 还有一家公司和其中四家合作过, 不过也差不多, 和另外不同的九家公司有过合作关系. 这两家公司和自杀事件的关联度很高啊. ”
“嗯.”林辰思考着.
“其中一家公司是做创业孵化器的, 另外一家是机器人家具创业公司, 不过两家公司之间倒没什么联系.” 小李继续分析着两家公司信息,“其实说穿了都是创业公司, 创业孵化器就是帮助想要创业的公司打造品牌和拉投资, 他们创始人是永川大学毕业的, 林顾问, 你们是校友呢! 欸我来看看另一家创始人, 卧槽, 竟然也是永川大学的, 你们永川大学真的是人才辈出.” 小李顿了顿, call back道: “刚还说两家公司没什么联系, 这不就联系上了吗.”
“我想看看两位创始人的履历和信息档案.”
“是的是的, 要查查以前认不认识,”小李迅速找到公安信息库里的档案, 转给了林辰.
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林致远和杨昊然是同一届金融系的毕业生,毕业后分别创立了各自的公司,且目前两家公司规模相当,市值也接近。如此多相似的情况,显然不是巧合二字能解释的。林辰打开手机,进入校园论坛,首先搜索了“林致远”,很快发现,无论在哪个讨论中,“林致远”和“杨昊然”的名字几乎总是被捆绑在一起。根据几个帖子里的内容整合,林辰拼凑出了一段大致这样的故事:
十年前,林致远和杨昊然是永川大学金融系的两大天才,成绩总是你追我赶,四年里,第一和第二名的位置始终在他们之间交替。尽管如此,两人并没有形成竞争关系,反而成了默契十足的合作伙伴,常常一起组团参加各种比赛,成绩也屡屡斩获头名。那时,大家都认为他们是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天作之合。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互帮互助,性格上也互补得恰到好处。林致远冷静理性,善于从数据中发现规律,而杨昊然则富有创意和冒险精神,擅长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两人总能在关键时刻互相补位,形成强有力的合作,几乎无往不利。
然而,毕业前两人似乎因为某些事闹得很不愉快。关于这点,坊间流传着许多不同版本。有些人说是理念不合,有人说是杨昊然抢了林致远的女友,还有人说杨昊然家里发生了变故,向林致远寻求帮助,但林致远见死不救…… 总之,毕业后他们分道扬镳了,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创业道路。
学校论坛上的帖子,十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依旧充斥着八卦和猜测。要想挖掘出事情的真相,几乎不可能。但从这些零碎的讨论中,至少可以确定,林致远和杨昊然都曾经是积极向上、为人友善,完全与心理变态或冷血无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