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迎接我从自习室里起床的第一个早晨,依旧是一个明媚的晴天。我整理着要去落户口的材料,出发前又仔细的对照了一遍,确定了准确无误,才装进包里出发了。
我以为我来的够早了,没想到前面已经有好几个人在等候区排队了,果然周一办事的人比较多。
等了有大概半个多小时吧,终于叫到了我。
我办理的过程很顺利,因为提前来了一次,东西准备的都很齐全,只是确认了一下,签了几个字就办完了。
民警告诉我需要重新照身份证的照片,我刚想问照相的地方,结果民警给我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带门帘的机器,原来现在照身份证已经可以自助了。
拿着材料来到了自助机器前面排队,前面的姑娘是真的很慢。浓妆艳抹发色还不对,最后可算是合格了,照相还是通不过,原来是她带美瞳了。
后面的人等的都有些不耐烦了,我倒是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个姑娘,手忙脚乱的弄东弄西,慌慌张张的样子竟然有几分可爱。
也许对于她来说照证件照是件大事吧,一张身份证要伴随她很多年,她想每一次拿出来看到自己都是美美的样子。
我不知道是不是生活让我总是觉得压力很大,我的所有证件照无一例外都是绷着脸表情严肃,性格软弱的我只有在证件照上看起来是不好惹的样子。
终于轮到了我,我也是第一次操作这个机器,不是很会用。一步一步按照页面上的提示来到了照相的环节,也许是我觉得操作这个机器很有意思,也可能是我在这个城市落下了户口,发自内心的开心,照了好几次都没有通过,机器提醒我不要露出牙齿。
我笑的过于灿烂了。
在外面排队的人不耐烦的声音中,我照完了照片。
本来我也不急着用新身份证,旧的身份证依旧可以使用,可是我就是急不可耐的想看见新的身份证,特意到民警那办理了加急,我期待着一个全新的生活。
拿着略显单薄的集体户口本,我真的变成了这个城市的一员。回去的路上边走边不自觉的哼出了歌声,我理解了那些我从未感受到过的轻松和发自心底的快乐。
来到了这座城市,我的一切都变得顺风顺水。
快到写字楼下的时候,快递给我打了电话,我没想到自己买的复习材料,竟然如此神速的到货了,吃晚饭的时候又接到了快递的电话,本以为三五天才能收到的东西,在这短暂的时间内都到齐了。
晚上简单的梳理了一下现有的复习材料,睡前把平板电脑充上了电,就期待着第二天正式开始复习,为着崭新的生活而奋斗。
十点多,自习室里的人们就逐渐散去,我早早的洗漱躺在了那个还算宽大的沙发上,一遍遍的回想着这几天的经历,也期待着新的身份证赶紧邮寄过来,一切似梦似幻,但却真实的发生着。
虽然未来还有着诸多的未知,但还是难掩那种兴奋感,偷偷的傻笑着,竟然有点睡不着。
夏日的晨光总是特别明媚,五点刚过,闹铃还没响起我就睁开了眼睛。
缓了两分钟神,起身上厕所洗漱,顺便开窗通风并把晾晒的小件衣物收拾好,然后开始了第一天的复习。
我把每天最清醒的时间留给了英语,专业课虽然不容易懂,可是还可以试着去理解,而英语这个东西更重要的是不断地重复。
昨晚我看了看真题,果然不出所料,考研的英语确实难度不低,贸然做题只会打消自己的积极性,让自己充满挫败感。
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先把单词过几遍,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做题,效果会更好。
翻开那本高频的考研词汇书,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单词,心里有点凉。
离开校园太久了,好多简单的词汇,都是看着眼熟似曾相识,可是却真的想不起是什么含义。
我最不缺的就是那股韧劲,不会不可怕,大不了死磕,一遍遍重来。回想最初的半个月,是挺虐心的一个过程,单词看了记,记了忘,每天要看新的单词,又要复习旧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从起床到早晨八点之前这两个多小时,我都是在英语单词的陪伴中度过。只不过开始背词汇书,后来在复习词汇书的同时,不断的记忆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
八点到九点这段时间,我会去吃早饭、然后散散步。
八点钟错过了早餐店里最繁忙的时刻,早餐的品类也还算齐全。我试过晚一点去吃早餐,人确实是少了,可是很多粥粥饼饼的东西都已经不齐全了。
以前我吃饭蛮快的,而且很难专注的品尝食物,席间总是要照顾别人的需求和吃饭速度,我天然的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服务者的位置。
现在不一样了,每一餐我都认认真真慢悠悠的吃,让自己吃的舒心自在。
大概八点半我吃完了早餐,来街边的公园走一走。
清晨的公园里可谓是人声鼎沸,都是大爷大妈们。跳舞练剑打球开嗓,干什么的都有,八点多钟,人潮散去,公园里又恢复了那种宁静。
公园里有一条沿着湖边的林荫小路,很适合散步,清晨凉风习习,不去想那些繁杂的单词,不去想乱糟糟的过去,只关注于此刻。
每天散步结束,我都会在长椅上迎着朝阳,闭上眼睛静坐五分钟,沉谧神采,让整个人放空,然后走回自习室,开始新一轮的学习。
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这个时段,主攻专业课。在最初的时间里,主要是对着课件在教材上进行学习。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挺轻松的状态,只需要专注就好,老师们讲的深入浅出,只有晦涩的地方需要重复听。法律的知识就像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经过深入的学习,看问题的角度思路都有变化。
现在和之前上学的时候学习的感受完全不同,那时候学着不太感兴趣的专业,整个人很被动,以考试为导向。
而现在会在学习时主动思考,思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有时候听完课竟然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喝水,不是咖啡饮料,就是饮水机里的纯净水。
我不知道这有没有什么科学原理在其中,喝水可以让我一直保持清醒的思路,而且大量的喝水可以每隔几十分钟,自动的让身体提醒我去厕所,顺便可以活动活动肩颈。
有一段时间我很期待上午的来临,因为上午学习的专业课是全新的领域,每天的我都跟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新的知识。
直到二十几岁,马上要迈向三十岁的年龄,我才突然领悟到了小时候老师总挂在嘴边那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因为有兴趣所以充满热情,积极主动的拥抱知识,这种酣畅感是前所未有的。
当然,有热情不代表没有挫折和不顺利,有时候学久了难免有些烦,不过法硕的专业课是有分科的,分为刑法、民法、法理、宪法、法制史。
分科的学习还是很容易让热情保持的。在学习的过程里,是一个新的价值观的建立和陈旧的价值观剥离的过程。
我当下所学和所做的改变,看似都是平常人的普通事,但对于我这个渺小的个体来说,无异于涅槃重生。
很多时候,时间一晃而过,再抬眼已经过了正午时分,自习室里也传来了各种外卖混杂的味道。
我和别人的生物钟很不一样。
多数人都是早晨七点、中午十二点左右吃饭,我打破了这个生物钟,因为这个时段是早餐午餐的高峰期,去哪人都多。
人一多我就觉得烦,很容易被干扰,想囫囵吞枣的吃饭然后赶紧结束。
现在的我爱上了清净和那种悠闲感,我要不急不徐的做所有事。
中午一点过后,餐馆里已经有了很多空位,点餐的人也不多。卤肉饭、鸡排饭、麻辣烫、面条、自选炒菜......每天都在这几种餐食中选择,吃了很久竟也没觉得厌倦。
中午明晃晃的太阳晒的人犯困,吃过午饭后,回到自习室就要睡一觉,不午睡的话整个下午人都是昏昏沉沉的。
这个时候回到自习室,里面安静的只有呼吸声,几乎所有人都在休息。
我会睡到下午两点二十分,午睡过后喝一大杯清水。
一直都有一个神奇的想象在我脑中浮现,我就像一个有点干瘪的植物,一大杯水下肚,枝条叶脉都被沁润,人也打起了精神。
可是不论怎样,下午的时光总是有点昏沉。
幸好有一个考研政治的老师把课讲的精彩纷呈。此前我从没觉得政治这门课如此吸引人,政治经济学、近代史......一章又一章、一幕又一幕,原来脱离了考试做题,知识本身如此妙趣横生。
两点二十分到三点这四十分钟的考研政治课,我本以为会枯燥到崩溃,竟然变成了提神醒脑的良药。
下午三点到六点的时段留给英语真题。最开始,精细的做一个阅读题,就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
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查,一点一点的翻译,慢慢的找文章的句子和选项之间对应的逻辑。
看着缓慢的进程,心中难免着急烦躁,但是有些事就是要下苦功夫一点点打磨,急不来,没有捷径,我需要的就是长久的耐力和坚持。
看不到边的黑暗最让人绝望,努力了很久没有进步的感觉让人崩溃。可是眼下的路是我自己选的,一想到曾经那种完全没有自我的日子,想想那些可笑的昨天,当下的一切困境都变得可以克服了。
我有一个检验自己是否认真学习的方法,那就是看自己是不是足够饿。
如果半天下来,并没有感到什么饥饿感,那么我知道自己一定是没有专注认真的学习,如果肚子饥肠辘辘的报警,嚷嚷着饿死了的时候,那我学习的效率应该是不错的。
脑力劳动真的很消耗能量。
晚餐有时候会去餐馆吃,有时候回去超市买一点食物和水果。写字楼附近的那个大超市东西不贵,品类很丰富。刚刚出锅的包子饺子、馅饼、凉皮、卷饼、肉夹馍什么的应有尽有,还有煮玉米、凉拌菜、炸鸡一类的。
买了主食我还会买点水果带回去,休息的时候吃一点补充下营养。
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段是比较好的一个学习时段,没有了白天的困倦感,思路也比较清晰。这个时间段我会用来继续专业课的学习、复习以及总结。
最开始的时候沉迷于听课,因为听课完全是被动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行,后来我发现听懂了不代表知识内化了,有时候就像是看电视剧一样,不过看了个热闹,听了个皮毛而已,最关键的是要复习和总结。
晚上的时段把知识总结,并结合题目检验自己是否学的扎实。
九点过后,经过了一天的学习,我已经有点累了提不起精神,可是自习室里还是有人在学习,我也不能早早休息。
九十点钟的时候,基本上进行一下单词的复习,以及继续听我喜欢的那个老师讲考研政治,听这个老师讲课就像是一种放松。
这个时间段,自习室里的人们陆陆续续的离开了。直到最后一个人的离开,我确定自习室不会再有人来,然后将门反锁,剩下的几个小时就是我独处的时间了。
简单的收拾下书本,看看当天计划完成的情况,然后做一下第二天的计划。
我听着脱口秀,进行着简单的洗漱。归置好一切,终于可以躺在沙发上了。
有些人喜欢睡前听点什么,我睡前什么也不听,也改掉了玩手机的陋习,就安安静静的防空自己,等待着睡意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