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行商初定 ...


  •   果然不出所料,父亲对自己经商试水极不赞同,想起父亲那严肃微冷的脸,楚卿颐还是有些头疼。

      或许是原主残存的意识作祟,他还是在意父亲的想法的,当然希望能获得他的支持。

      原本楚卿颐陪着父亲、母亲用晚膳,因着难得与小儿子同一桌用膳,楚父很是高兴。

      平日里太尉大人上朝,公务繁忙,早出晚归,甚少能在家准点用膳,更别说碰上楚卿颐来蹭饭。

      父慈子孝的饭桌上,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聊得不亦乐乎,画面甚是温馨和谐。

      楚卿颐忽然说道:“爹娘,我决定好了,想先开一家茶馆。”这话讲得就有点微妙了,说明不是随便玩玩,是想尽心尽力去做,至少用心之人会这么想。

      前些时日,楚卿颐也向楚夫人说起想做生意,只是当时还没决定好做什么,现在听到儿子说要开茶馆,楚夫人也不觉意外。

      她多少知道小儿子的心思,即便是从前,也没表露过半点想当官的意思,这孩子从小通透,心性淡泊,更没有什么青云之志。如今说要开茶馆,楚夫人觉得,就还挺好!

      楚夫人娘家就是经商的,从小耳濡目染,便不觉着有何不妥,更何况楚卿颐可是她的心头肉,只要他高兴,做什么都由着他,反正楚家养得起,再不济自己把嫁妆拿出来。当初楚夫人出阁,陈家陪嫁丰厚,至今都还没怎么动过呢。

      楚卿颐的话说完,太尉大人先开口了,他收起脸上难得的笑意,恢复了朝堂上说一不二的冷肃模样,微微拧眉道:“怎么想到要开茶馆?你身体刚好,再养一段时间,好好准备来年的科举,怎得还有精力去打理茶馆?”

      听到父亲这话,楚卿颐脸色也不太好,皱了皱眉头,但还是心平气和地说道:“儿子想像二叔那样走南闯北,增长见识,对做官不感兴趣,不想参加科考。”

      既然决定要做,就态度坚定,言辞利落,直接表明不入仕途的立场,拐弯抹角不是他的风格。

      楚卿颐不可能接受楚父的安排去参加科考,步入朝堂。他一开始的计划是远离政治,皇权,虽然现在接受了穿越的事实,但他不想违背自己的心意,他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楚父虽然也对原主甚是疼爱,不过原主的想法可能真的不太了解,更何况是现在的楚卿颐。

      看见从来都是温顺的小儿子,脸上那认真而坚定的表情,楚父一时也不知说些什么。

      气氛僵硬起来,连空气都变得有些窒息。

      最终还是楚夫人打破了漫长的沉默,“好了,这不是一天半日就能做完的事,颐儿身体刚好,别置气了,气出好歹可怎么好?”

      她对着楚大人也是一顿输出,“你也是,先冷静,难得与儿子一起用膳,开开心心吃完,有什么事过后再说。”

      虽然有楚夫人的解围,但饭桌上的氛围到底不如前面温情,两父子谁也没再说什么,吃完各自回去休息了。

      楚卿颐是不知如何劝说,毕竟以前做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无人干预,日子过得去,虽无多强的事业心,到底是自由的。来到大梁后,经商的初衷亦是为自由,而不是求财,故而他没有让步的打算。

      这点倒是与原主有些相似,原主家世显贵,生活无忧,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而楚太尉是被楚卿颐今天的表现给砸懵了。他发现自己一点都不了解小儿子的所想,因为他一直都很温顺,又成天在家待着,以前身体不好,倒也没有催他,给他压力;现在身体好了,太尉大人下意识地认为孩子应该参加科举,入朝为官,为黎明百姓出份力。

      坐在卧房软塌上的楚卿颐,看着四周名贵的屏风、桌椅、瓷器,以及各种摆件,果然,凡事都是有代价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可能要牺牲几分自由,他抬手揉了揉额头。

      楚夫人刚进门,就看见小儿子闭着眼睛揉额头的样子,顿时紧张起来,加快脚步,声音也带了一丝急切,“颐儿,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楚卿颐抬头便看见面色急切的楚夫人,快步向自己走来,便出声道:“儿子没事。娘,您怎么来了?”

      楚夫人来到楚卿颐身旁坐下,伸手给他捋了捋额头几缕凌乱的发丝,无奈道:“还不是担心你?娘怕你想不开,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丝帕拂面,带来淡淡的脂粉香气,那是身为一个母亲的关怀与慈爱,楚卿颐内心升起一丝丝暖意,一向坚强独行的自己此刻竟然有那么一点点的委屈。

      没人关心时,遇到再大的困难,忍忍也就过去了,有人疼爱的时候,身上厚厚的铠甲如坚冰遇火,瞬间融化成水。

      多少有些矫情了。

      楚卿颐微微偏头,靠在楚夫人怀中,敛起矫情之气,嗓音轻柔,“娘您真好!”

      楚夫人轻轻叹了口气,一只手温柔地抚了抚他的后背,一下一下地安慰他。

      “颐儿想做什么就去做,你爹他一时没转过弯来,你也别放在心上,娘会帮你好好劝劝他。”

      “嗯,多谢娘!”楚卿颐勾了勾唇,他倒没担心,只要他娘同意,他爹早晚会同意的。

      楚夫人坐到软榻另一侧,从带来的食盒中拿出一碟糕点,“这是你最爱吃的栗子糕,娘看你晚膳用得不多,担心你饿了,便带了些。”

      “嗯”,楚卿颐拿起一小块糕点送入口中,“好吃。”

      母子俩一个说着金陵城有名的产业、商铺,一个认真听着,频频点头,手上拿点心的动作却一刻不停,时不时插上几句。

      大梁朝廷鼓励商人行商,对外包容度高,金陵城乃大梁都城,人来人往,南北商贩、店铺众多,自不必提,就说各世家贵族在城中的产业,更是不可言语,哪家不是有几个酒楼饭庄、青楼赌坊。

      当中最有名的要属聚鑫茶楼、泰瑜瓷器行和听影楼了,占据了金陵城最繁华最大的一条街,不仅在城内开了多家分店,就是大梁各地的城池、要塞都有分店,甚至北方诸国都城也有店铺。

      先说聚鑫茶楼,这是喝茶看戏,娱乐消遣的好地方,东家就是尚书令谢大人家,如今由谢夫人打理,其娘家是本地贵族,谢夫人知书达礼,贤良淑德,不仅将谢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谢大人三个子女也是各个出色,聚鑫茶楼更是经营得红红火火。

      听到是谢家的,楚卿颐点点头,附和道,“聚鑫茶楼我去过,确实不错,客人很多。上次在岚城别苑,我还见过谢家大公子与三公子呢,谢三公子很是活泼,挺可爱一孩子!”

      楚母瞥了眼故作老成的楚卿颐,“他跟你同龄,你俩还都是孩子!”

      楚卿颐撇撇嘴,也不计较,在现代他都快二十五了,眼看着奔三了。

      接着说到泰瑜瓷器行,那是大梁最大、瓷器种类最多的商行。瓷器本就是贵重品,价钱高,瓷器个头有大有小,易碎,不易保存运输,里里外外的运输、人力成本必不会低,要经营这么一家商行已是不易,何况是还要在各地开分店,背后东家的实力可想而知了。

      据说泰瑜的东家与听影楼的东家其实是一家,听影楼是有名的秦楼楚馆。

      自古以来,烟花之地就是最热闹的娱乐场所,纨绔子弟、公子哥,乃至文人墨客爱去的地方,鱼龙混杂,但也传出不少名词艳曲、千古佳话。

      听影楼现在的管事叫郑玉良,此人虽身在烟花之地,但为人圆滑,做事狠辣,同时也是泰瑜明面上的管事,有传言他不是真正的东家,背后另有其人。

      又有传言,工部侍郎家的何公子与这位郑玉良来往密切,不少人猜测这位何公子才是郑玉良背后之人。

      楚卿颐挑眉,“工部侍郎……何骁么?”他若有所思,又自言自语道:“看着不像啊!”

      楚夫人见他自顾自地猜测,便笑道,“哪有人脸上写着我是老板几个字呀!不过,颐儿,你说对了,还真的不是他。鲜少人知道实情,娘恰好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这事还是从长公主那儿听说的,娘与长公主是手帕之交,关系不错。”

      楚卿颐忽然打断,低声说道,“难道是宸王?”

      楚夫人一愣,随后欣慰地笑了,“颐儿,你真是聪明!”

      “没错,就是宸王殿下,宸王远没有表面看上去这么简单,娘虽然与长公主交情不错,但与宸王殿下并没有过多往来,并不了解。不过能掌管遍布大梁最有钱的两家商行,不是靠王爷身份就能做成的。”

      楚卿颐颇为赞同,“确实,宸王是个有城府,更有手段的人!”

      楚夫人又说道,“所以,颐儿你想经商,开茶楼,娘都支持你,只不过遇上这三家商号你可要慎重行事,处理好关系,尤其是泰瑜瓷器行与听影楼,遇上了也没什么,咱们规规矩矩行商,这关系能用则用,用不了不得罪便好。”

      “娘放心,儿子明白”,楚卿颐也不打算走捷径,就想踏踏实实行商。至于宸王,他其实一直有些困扰,该怎么处理与他的关系。

      刚开始是不想与这些皇权贵族有过多牵扯的,不过身在封建皇权社会,又是太尉之子,现实处境告诉他,这根本不可能。

      保持适当的距离还是有必要的,只是前几次的接触下来,楚卿颐能感觉到宸王放在自己身上的目光,他似乎在有意靠近。
      而自己说要保持距离也不一定就能做到,就说上次从梵音寺回来的路上,自己还与他同骑一匹马,已是异常亲密了。
      还有他临走时的那个眼神,饱含深意,甚至能看出一丝温柔之意。

      想到这里,楚卿颐抖了抖身子,晃晃脑袋,将脑子乱七八糟的想法驱赶走。

      宸王殿下这段日子过得充实、惬意。

      无聊时就去上朝,看看朝堂那帮老家伙互坑的滑稽场面,图个乐子;兴致来了去看看戏、听听曲,抑或是来一场你追我赶的棋盘对弈。

      他把楚二公子锁在脑海深处,刻意忽略那想起心底就烦躁的情绪。虽然弄不懂那是什么样的感情,但他从来都不是会被情感所牵绊的人。

      今日南誉闲来无事,去上了个早朝。

      近来各地收成不错,百姓家中有粮,除了北周蛮夷频频骚扰我边境城村落外,间未有大事发生,朝堂上都是为些鸡毛蒜皮之事在争吵。

      早朝上,御史张钱钧忽然参工部侍郎何成茂,斥其堂堂朝中官员竟公然开妓院,有损朝廷颜面,奏请圣上严惩何成茂。

      何成茂当场就不干了,急忙向圣上陈情,表示冤枉,自己从未做过此等事。随后对着张钱钧激愤言辞,“张大人可有证据?今日要是拿不出证据,那就是污蔑!”

      张钱钧当然拿不出证据,多半是捕风捉影!

      南誉心里门清。所谓何成茂开妓院,不过是他儿子何骁代自己在听影楼出过几次面,所以被张钱钧抓着不放。

      此时事当今圣上也清楚,因此没有继续追问,只是对张钱钧无理参奏训斥了几句。

      何成茂也不是吃亏的人,见陛下无怪罪后,转头就参回张钱钧。

      “启禀陛下,臣要参御史张钱钧养外室”,何成茂气定神闲,悠悠开口。

      此话一出,众官员哗然……

      早朝上被揭出这事,简直丢脸丢到家了。也不知道何成茂是如何知晓张钱钧养外室,还知晓那外室是何人。

      啧,这工部何大人也是个狠人,不能轻易得罪。

      虽说大梁没有朝廷官员不能养外室的律令,圣上最后也没有进行降罪,但到底不是光彩的事,如此一来大家都知道张钱钧德行有亏,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好生难堪。

      简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散朝后,南誉慢悠悠地出宫了,刚到宫门口便听到前面两个官员偷偷摸摸相约风尘之地。

      “听说妙仙馆新来了位技艺出色的郎君,弹得一手好琴,卖艺不卖身,今晚去看看?”

      “好啊好啊,正有此意,那就酉时三刻西大街胡同见!”兴奋猥琐的声音随之而来。

      宸王殿下一脸鄙夷,真是污了本王耳朵,晦气!

      实在不是南誉故意偷听,怪只怪练武之人耳聪目明。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行商初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