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非比寻常 打分:0 [2009-04-28 10:30:13]
看了一部分《师道》,感触颇多。不过我不太喜欢去评价社会上那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和现象,因为那些会让我感到沉重压抑不能愉快。我想社会问题还是留给作者去揭示留给那些社会学家们去研讨,我却想谈谈那个古老的却永远引人入胜的话题——爱情,当然不是漫无目的地说,而是想结合《师道》中几个很重要的人物说说陷入爱情中的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 在女人们,一般来说爱情都是有它自身的分量的,当然与这分量同时存在的还有它必然的盲目性。对不同的女人来说,爱情的分量也不一样,从重达千斤到轻如鸿毛的都有。而盲目的程度也不同,有人即便盲目但总还顾及理智,而有人一旦陷入爱情便彻底失去了理智,时刻准备用整个生命去爱,为了爱而生存,视爱情为人生的全部,为追求伟大的爱情即 便毁灭了人生也无怨无悔。这是悬空式的伟大恋人,把自己整个吊在了想像中的爱情大树上。任何爱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愈是优秀分子,由于智商高、知识多、 想像力发达,这种主观色彩就愈重。而客观现实是,那种伟大的灿烂辉煌的爱情不是很容易能碰得到的。于是,视情感为自己唯一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便铸成了 天下情人的悲剧因素。 在《师道》中盲目陷入爱情中还能顾及的理智的人物非左小娅莫属,她爱上沈如放不能不说是有她的盲目性的,毕竟她是病人,而他却是心理医生,他们之间是有差距的。但是左小娅还是爱上了沈如放,这恰恰说明了这种爱的盲目性。但是所幸左小娅的盲目并没有完全失去理智,她还是能够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她和沈如放之间存在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当她对沈如放隐瞒了她再次偷窃的事实以后她更是刻意地去克制自己对沈如放的感情,没有放纵任其自由发展。其实左小娅对这份爱情的担忧和顾虑是完全有根据的。追求理解,寻找知音———其实上帝造出男人和女人是为了让他们相互爱恋,未必是为了让他们相互理解。人际之间尤其是男女之间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彻 底的全无保留的沟通。你理解你自己吗?往往是似了解非了解会产生一种神秘的情感,成就爱情。一旦彻底了解了,优点视而不见,缺点一目了然,便会生出许多失 望,吸引力丧失。如仅仅是一杯清淡寡味的白开水还算是好的,倘若再清澈见底地看到许多毒菌病块,忍无可忍便会分手。这便是左小娅和沈如放之间爱情的顾虑,因此她才会那样努力地克制她对他的好感。虽然克制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她还是理智地做到了。这不禁让我对这个生而有缺陷的美丽的女孩子不禁心生怜惜和好感,毕竟她算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知道随时随地地审视自己,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知道分析客观实际,并没有因为女人天生就是感性的动物而完全投入感性之中,我自己就是女人,我知道做到这一点很难,然而左小娅毕竟做到了,也尽力了。所以虽然她自身有着那样的缺陷,我还是不免要敬佩她。由左小娅对待爱情的态度我看到了另外一个截然相反的人物,那就是陈新楠,当然陈新楠年纪比左小娅小,经历也不如左小娅那么坎坷,她对人生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判,但是这些却不能完全成为她盲目爱上心如止水的理由和借口。爱情的辉煌在于浪漫,爱情的长久取决于清醒地对感情的把握———这是另一种人的爱情观但决不是陈新楠的。她完全不懂得不管讲起来多么动听,写在纸上多么漂亮,爱情只是人类生存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不是生存的全部。不论所爱的人多么重要,也不可能取代一个社会。正如鲁迅所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普通人往往既需要爱,也不能离开 养育这种爱或毁灭这种爱的现实世界。如果不是选择死,而是选择生,就不能排斥理智。理智是人类为了生存而付出的“沉重而又无可奈何的代价”,人要生存就不 能没有理智的帮助,不要理智就是取消人类的存在。当然,这里所说的理智的“重大功用”,并不是单指用它来对付爱情。 然而,古典式或者浪漫式恋人所信奉的真正的爱情有三个特性:强烈、疯狂、毁灭。这显然是排斥理性的。理性介入爱情,必然注重现实,讲求实际。这很容易被指责为平庸,不懂爱情。而在爱情的波涛中翻船溺水的,常常是那些对爱情懂得太多的人,使爱情和不幸成了相等同的概念。这是因为爱情有欺骗自己的天性。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象,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 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 而我相信陈新楠对心如止水盲目的疯狂的毫无理智的爱情必然也是一场旷世悲剧,不信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非比寻常 打分:0 [2009-04-28 10:30:13]
看了一部分《师道》,感触颇多。不过我不太喜欢去评价社会上那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和现象,因为那些会让我感到沉重压抑不能愉快。我想社会问题还是留给作者去揭示留给那些社会学家们去研讨,我却想谈谈那个古老的却永远引人入胜的话题——爱情,当然不是漫无目的地说,而是想结合《师道》中几个很重要的人物说说陷入爱情中的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 在女人们,一般来说爱情都是有它自身的分量的,当然与这分量同时存在的还有它必然的盲目性。对不同的女人来说,爱情的分量也不一样,从重达千斤到轻如鸿毛的都有。而盲目的程度也不同,有人即便盲目但总还顾及理智,而有人一旦陷入爱情便彻底失去了理智,时刻准备用整个生命去爱,为了爱而生存,视爱情为人生的全部,为追求伟大的爱情即 便毁灭了人生也无怨无悔。这是悬空式的伟大恋人,把自己整个吊在了想像中的爱情大树上。任何爱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愈是优秀分子,由于智商高、知识多、 想像力发达,这种主观色彩就愈重。而客观现实是,那种伟大的灿烂辉煌的爱情不是很容易能碰得到的。于是,视情感为自己唯一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便铸成了 天下情人的悲剧因素。 在《师道》中盲目陷入爱情中还能顾及的理智的人物非左小娅莫属,她爱上沈如放不能不说是有她的盲目性的,毕竟她是病人,而他却是心理医生,他们之间是有差距的。但是左小娅还是爱上了沈如放,这恰恰说明了这种爱的盲目性。但是所幸左小娅的盲目并没有完全失去理智,她还是能够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她和沈如放之间存在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当她对沈如放隐瞒了她再次偷窃的事实以后她更是刻意地去克制自己对沈如放的感情,没有放纵任其自由发展。其实左小娅对这份爱情的担忧和顾虑是完全有根据的。追求理解,寻找知音———其实上帝造出男人和女人是为了让他们相互爱恋,未必是为了让他们相互理解。人际之间尤其是男女之间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彻 底的全无保留的沟通。你理解你自己吗?往往是似了解非了解会产生一种神秘的情感,成就爱情。一旦彻底了解了,优点视而不见,缺点一目了然,便会生出许多失 望,吸引力丧失。如仅仅是一杯清淡寡味的白开水还算是好的,倘若再清澈见底地看到许多毒菌病块,忍无可忍便会分手。这便是左小娅和沈如放之间爱情的顾虑,因此她才会那样努力地克制她对他的好感。虽然克制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她还是理智地做到了。这不禁让我对这个生而有缺陷的美丽的女孩子不禁心生怜惜和好感,毕竟她算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知道随时随地地审视自己,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知道分析客观实际,并没有因为女人天生就是感性的动物而完全投入感性之中,我自己就是女人,我知道做到这一点很难,然而左小娅毕竟做到了,也尽力了。所以虽然她自身有着那样的缺陷,我还是不免要敬佩她。
由左小娅对待爱情的态度我看到了另外一个截然相反的人物,那就是陈新楠,当然陈新楠年纪比左小娅小,经历也不如左小娅那么坎坷,她对人生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判,但是这些却不能完全成为她盲目爱上心如止水的理由和借口。爱情的辉煌在于浪漫,爱情的长久取决于清醒地对感情的把握———这是另一种人的爱情观但决不是陈新楠的。她完全不懂得不管讲起来多么动听,写在纸上多么漂亮,爱情只是人类生存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不是生存的全部。不论所爱的人多么重要,也不可能取代一个社会。正如鲁迅所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普通人往往既需要爱,也不能离开 养育这种爱或毁灭这种爱的现实世界。如果不是选择死,而是选择生,就不能排斥理智。理智是人类为了生存而付出的“沉重而又无可奈何的代价”,人要生存就不 能没有理智的帮助,不要理智就是取消人类的存在。当然,这里所说的理智的“重大功用”,并不是单指用它来对付爱情。 然而,古典式或者浪漫式恋人所信奉的真正的爱情有三个特性:强烈、疯狂、毁灭。这显然是排斥理性的。理性介入爱情,必然注重现实,讲求实际。这很容易被指责为平庸,不懂爱情。而在爱情的波涛中翻船溺水的,常常是那些对爱情懂得太多的人,使爱情和不幸成了相等同的概念。这是因为爱情有欺骗自己的天性。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象,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 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 而我相信陈新楠对心如止水盲目的疯狂的毫无理智的爱情必然也是一场旷世悲剧,不信就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