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汉武大帝_霍去病4 ...
-
远处的山峦,被秋色染成了斑斓的色彩,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汉武帝身着一袭黑色的猎装,外披金色的大氅,头戴玉冠,端坐在华丽的仪仗之中。
他的面容威严,眼神锐利,尽显帝王之姿。
时不时和身旁的几位将军低语。
身旁的侍卫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整齐地站立着,犹如雕像,守护着帝王的安危。
此时,15岁的霍去病带着二十名少年,骑着矫健的骏马,正风驰电掣般地掠过汉武帝的仪仗。
霍去病身着一袭赤红,劲装以黑色丝线勾勒出简洁而凌厉的纹饰,仿若展翅欲飞的雄鹰。
腰间紧束着一条黑色兽皮腰带,上面悬挂着一枚雕刻着猛虎的白玉佩饰,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
纵马飞驰,少年意气如刀。
那匹乌骓马四蹄腾空,鬃毛在风中猎猎翻卷,好似一团黑焰掠过荒原。
他单手挽缰,腰背绷得笔直,甲胄下肌肉随着马背起伏而流动,青铜兽面护心镜反射着刺目的阳光。
马蹄溅起的碎石尚未落地,人与马已冲出十丈开外,只余下滚滚黄尘中一点猩红披风。
汉武帝,目光被这少年吸引。
他见霍去病纵马跃过一道矮栏,身姿矫健如雏鹰初展翅,不由抚掌赞叹:"去病,虽幼,已有大将之风!他日必为我大汉驰骋沙场的猛将!"
几位将军有的附和,有的嗤之以鼻,还有的嫉妒非常。
战场出身的,最看不得这种依靠女人的胸脯的男子。
“陛下,乳臭未干的小子,不过是耍些花架子!”
老将王恢冷哼一声,“若论真本事,还是得在猎场上见真章。”
其他几位将军也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不屑。
汉武帝闻言,看向霍去病道:“去病,你可敢与诸位将军比试一番?”
霍去病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朗声道:“臣愿为陛下猎得最珍贵的猎物!”
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反而燃烧着炽热的斗志。
围猎开始,霍去病带着他的少年骑兵如离弦之箭般冲入山林。
王恢等人则带着各自的部众,朝着不同方向而去。
那二十名少年,紧紧跟随着霍去病,实也非同凡响。
天气渐冷,刘昭抱着一个精致的暖炉,站在卫子夫的身侧。
淡紫色的长裙,裙摆上绣着精美的花纹,头上戴着一个简单的发饰。
卫子夫则穿着一身素色的华服。
“去病,总是这般肆意傲气,怕只怕锋芒太盛,易折。”
"婶婶宽心。"
她忽然贴近凤驾轻声开口。
"您可记得《吴子》有云: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
话音未落。
只见霍去病张弓如满月,弓弦发出清脆的声响。
欻
然而,那箭矢却故意擦过鹿群,惊起了旁边徘徊的漫天的寒鸦。
鹿群受到惊吓,四处逃窜。
诸位老将,面容不善,觉得霍去病到底是年轻气盛,沉不住气。
“陛下恕罪!”
卫青见状,脸色微变,匆匆下马,单膝跪地,抱拳说道,
“臣这就……”
“且慢。”
汉武帝抬手止住了卫青,他的眼底闪过一丝兴味,目光落在了霍去病的身上,问道,“去病,你惊散朕的鹿群是何用意?”
霍去病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
单膝点地时,他的袍角卷起了地上的枯叶。
他抬起头,大声说道
“鹿群聚则难猎,散而逐之可尽歼——此乃漠北围歼之术!”
满场一片寂静,众人都被霍去病的话所震惊。
刘昭站在一旁,看见汉武帝的指尖轻叩剑柄,透露出肉眼可见的赞赏和思索。
怪不得,这位大帝日后面对臣下的不满,会说:他看中的将军就只有20岁。
三日后,羽林营多了一位编外教习。
清晨,阳光洒在宫墙上,映出一片金黄。
霍去病晨起练剑时,总“恰好”路过长秋殿的宫墙。
他手持长剑,身姿矫健,剑在他的手中上下翻飞,寒光闪烁。
挥剑,带着一股凌厉的气势。
彼时,刘昭正站在宫墙内,透过窗户,看着霍去病练剑。
霍去病似乎也感觉到了刘昭的目光,偶尔会抬头看一眼宫墙内,嘴角微微上扬,张扬自信。
练完剑后,霍去病收起长剑,走到宫墙下,轻声说道:“昭表姐,今日我在羽林营又教了他们一些新的战术,待下次狩猎,定能大显身手。”
刘昭微微一愣,微笑,轻声回道:“那我就拭目以待了。不过,你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可太过逞强。”
霍去病点了点头:“放心吧,我自有分寸。等我将来上了战场,定要让匈奴人闻风丧胆!要将匈奴赶出大汉的领土,让边疆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
说完,霍去病翻身,向着羽林营的方向而去。
……
椒房殿内,烛火摇曳,刘昭坐在案前,眉头微蹙,手中拿着医书,忧虑不已。
霍去病斜靠在一旁的榻上,他的面色略显苍白,偶尔会抑制不住地轻咳几声,那声音在寂静的殿内显得格外清晰。
刘昭放下手中的医书,走到塌旁,看着霍去病。
她伸出手,轻轻搭在霍去病的手腕上,为他诊脉。
霍去病微微一愣,看着眼前神情不对的刘昭,心暖。
刘昭的手指纤细而柔软,搭在他的手腕上,总让他感到一种别样的安心。
“你的体质偏寒,隐有咳疾,日后需多加注意。我的小将军。”
刘昭收回手,眉头皱得更紧了,眼神中满是担忧。
在这个时代,医疗条件有限,这样的病症若不及时调理,很可能会留下隐患。
霍去病却满不在乎地笑了笑,嘴角勾起一抹不羁:“无妨,我身强体壮,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
他试图坐起来,却又被一阵咳嗽打断,脸色涨得通红。
刘昭倔强地看着他,气得背过身去,不过想想,还是轻轻按住他的肩膀,让他躺下:“别逞强了,听我的,我会想办法调理你的身体。”
从那以后,刘昭便开始全身心地研究汉代的草药。
她翻阅了无数医书,请教了许多宫中的太医,甚至亲自尝试一些草药的药性。
汉武帝知晓后,将其放入太医署,继续深造一番。
时光荏苒,时间匆匆而过,十七岁了。
巍峨的未央宫中,殿宇辉煌,鎏金的装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夺目。
汉武帝身着黑色绣金的龙袍,头戴冕旒,地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
他神色不明,扫视着下方的群臣,整个大殿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将手一摆,看着刚刚争吵不停的诸位大臣很是头疼。
要说匈奴政策已经改了几年,可是还是有不少主和派,不过不是怕了匈奴。
而是几次征战,只有卫将军的打了胜战,其他将军一言难尽。
甚至飞将军李广也因战败卸甲归田。
按大汉律,战败的将领是要斩首示众。
陛下仁厚,免了死罪,贬为庶人。
这也引得军中将领对卫家颇为不满。
毕竟
现在卫将军一家独大,风光无限。
不过,汉武帝雄才大略,选贤举能,一直渴望着击退匈奴,扬我大汉国威。
要知道这祸患从高祖皇帝开始,就一直侵扰大汉边境。
秦始皇命蒙恬领兵驻守长城,防的就是他们。
此时,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站在殿外,着装简洁利落,却难掩其英气勃勃。
“宣,霍去病进殿”
……
身姿挺拔如松,脚步沉稳,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自信与豪迈,大步流星地踏入殿中。
走到殿中央,霍去病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清朗而坚定:“陛下,臣霍去病有奏。”
汉武帝微微挑眉,锐利的目光落在霍去病身上,那眼神中既有对这位年轻后辈的赏识,又带着帝王特有的审视之意:“说。”
霍去病抬起头,直视着汉武帝的眼睛,神情肃穆,脸上洋溢着热血与激情:“陛下,匈奴屡屡犯我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大汉百姓深受其苦,边境不得安宁。臣虽年轻,但自幼研习兵法,苦练骑射,一心渴望能为陛下分忧,为我大汉子民讨回公道。今匈奴气焰嚣张,正是我大汉出兵反击的大好时机,臣愿率八百轻骑,深入匈奴腹地,出奇制胜,杀他个措手不及,扬我大汉国威!”
霍去病的声音激昂慷慨,充满了豪情壮志,在大殿中回荡,字字掷地有声。
群臣议论纷纷。
卫青想的就很多,欣慰他小小年纪就心有报国之志,但又年少,而且去病,生性洒脱,不羁,很可能上了战场就找不到了。
况且,他养在陛下身边,苦头没怎么吃过,出了意外就追悔莫及了。
汉武帝听着霍去病的请命,微微皱眉,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少年。
他缓缓站起身,走下龙阶,站在霍去病面前。
汉武帝身材高大,气势凌人,他低头看着霍去病,目光复杂:“去病,这不是你该说的。没事的话就退下吧。”
言辞激昂,握拳的手微微颤抖“陛下,我不是小孩子了,跟着将军学骑兵这么久了,论也轮到我去了。您放心,我绝对听卫将军指挥的。”
“匈奴兵强马壮,且大漠环境恶劣,此次出征凶险万分,你小小年纪,率领八百轻骑深入敌境,这可不是儿戏,你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霍去病毫不畏惧地迎上汉武帝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陛下放心,臣深知此次出征艰难,但臣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匈奴虽强,但我大汉儿郎也不是好惹的。臣对匈奴的地形和作战特点已有所了解,八百轻骑,机动性强,出其不意,定能给匈奴一个重创。若不能凯旋而归,臣愿提头来见!”
汉武帝盯着霍去病看了许久,脸上的神情逐渐缓和,突然放声大笑,笑声爽朗而豪迈:“好!好一个霍去病!朕果然没有看错你。自古英雄出少年,朕准了你的请命。望你此次出征,能旗开得胜,为我大汉立下不世之功!”
霍去病心中涌起一阵激动,眼中兴奋,再次叩首:“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
说罢,他起身,转身大步走出殿门。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
霍去病昂首挺胸,心中已然开始谋划着即将到来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满是激动与渴望。
而汉武帝则站在原地,望着霍去病离去的背影,微微点头。
未央宫内,华灯初上,柔和的灯光洒在殿内的每一处角落。
汉武帝身着一袭深色便装装,随意地坐在榻上,手中轻轻摩挲着一卷书,眉头微蹙,似在思索着什么。
卫子夫则身穿素色收身华服,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拿着针线,不时地绣上几针,温婉而宁静。
汉武帝放下手中的兵书,微微叹了口气,开口道:“子夫,今日朝堂之上,去病那孩子请命出征匈奴,那股子英气和胆识,当真是让朕眼前一亮。”
卫子夫闻言,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去病这孩子,自幼就聪明好学,又刻苦习武,一直都渴望着能为陛下、为大汉效力。如今有此机会,想必他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汉武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是啊,朕看着去病长大,他的本事朕是清楚的。小小年纪,却对兵法有着独到的见解,不局域古法,胆魄更是远超常人。朕还记得他曾在猎场之上,以鹿群为例,阐述漠北围歼之术,当真是让朕的臣子们刮目相看。”
卫子夫轻轻放下手中的针线,走到汉武帝身旁,柔声道:“陛下如此看重去病,是他的福气。只是此次出征匈奴,路途遥远,又凶险万分,臣妾不免有些担忧。”
汉武帝伸手握住卫子夫的手,轻轻拍了拍:“子夫,你放心。朕将去病视为我大汉的大国利剑,岂会让他轻易涉险。此次让他出征,也是想让他历练历练,朕相信他定能有所作为。”
说到此处,汉武帝的眼神变得深邃:“匈奴屡屡犯我边境,嚣张跋扈已久。朕早就想给他们一个教训了。去病这孩子,有勇有谋,若是能在此次战役中崭露头角,将来必能成为我大汉的栋梁之材,为朕分忧,为我大汉扫除边患。”
卫子夫微微点头,满是认同:“陛下深谋远虑,臣妾自然明白。去病这孩子也很争气,一直都以陛下和卫青将军为榜样,立志要为大汉立下战功。臣妾相信,他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汉武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有去病这样的少年英才,是我大汉之幸。朕期待着他凯旋而归的那一天,到时候,朕定要好好奖赏他。”
两人相视而笑,在这静谧的殿内,充满对霍去病的期许和对大汉未来的憧憬。
而此时的霍去病,正忙着筹备出征之事,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汉武帝心中那把即将出鞘的大国利剑,并且这位少年将军也即将在战场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后世武将的毕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