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欢迎访问晋江,请[登入/注册]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十八章 代课先生 ...

  •   嗯?这是什么意思?

      “…阁下,不是司明先生?”

      不能吧,小弟竟然连自家老师的院子也能认错?可这里分明是里正爷爷家的院子,而且村里近日只有一位外来的教书先生,怎么会找错了?

      “姑娘既是来找令弟的师父,那你所寻的人应是陆、成、思——陆先生,‘思明’实则是陆成思的字,想来姑娘应当是误会了。”

      被认错的“真·司先生”好脾气地耐心解释着。

      “鄙人姓司名允礼,是陆先生的好友,前日刚来到贵宝地。”

      原来此“思”非彼“司”,没想到自己竟然一开始就弄错了。

      “抱歉,司先生,是我误会了,”孟明秋微囧,红晕染透了耳尖,她强自镇定,稳住声线继续发问:“不知陆先生现在何处?还请司先生示下。”所以正主陆先生到底在哪呀,快来救救尴尬的我吧。

      似是看出了孟明秋的囧意,司允礼再出声时隐去了刚才的笑意:

      “姑娘来得不巧,陆先生今日有事外出,估计申时方才回来,不知姑娘有何事相告,待他回来,在下定当转告。”

      “有劳司先生,”孟明秋向男子行了一礼,但想到陆先生外出不归把学生们都晾在学堂,眉宇微蹙,她复又抬眼看了眼前的男子,言语里似有未竟之意。

      男子见状已然是看懂了孟明秋的顾虑,他微微一笑,向孟明秋解释:

      “姑娘不必担心,陆先生临行前已委托在下暂行其职,故今日便由在下为村学的学员们代课一日。”

      “原是如此,是小女子多虑了。”

      “孟姑娘方才所言之事在下会代为转告。”男子看了看天色,“现下已届辰时……”

      懂了,挡住人家去学校的路了。孟明秋不待男子说完便立即反应过来,她默默让出路来,退在一旁。男子颔首致意,转身将院门带上后,便迈开步子从容越过孟明秋,向村学走去。

      孟明秋觉得有些不妥,请弟弟的老师吃饭,总不好把老师的朋友给单独晾在家里头,而且人家现下还要去给自己弟弟上课来着,这么想着,她提高音量喊住了男子。

      “司先生请留步,小女子斗胆请司先生您届时与陆先生一同前来赴今晚的家宴。”

      “贵府家宴,是特意为思明准备的,无功不受禄,且在下还有两名护卫随身,他二人届时不好安排,便不去叨扰了。”

      男子停住步伐,微微测过头来,客气婉拒。

      “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司先生既然受陆先生之托肯做舍弟一日之师,自然也是受得的,还请司先生务必赏光,今晚与陆先生同来,也好叫小女子回去向家慈家父交差。如二位先生有同行之人,可一并同往。”

      此时不远处的大槐树那儿传来几声鸟啼。

      听到鸟鸣声,男子不再一味推拒,而是爽快地应承下来。

      “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孟明秋得了肯定的答复便不再逗留,无事一身轻,返程路上她整个人都放松下来。甚至起了闲情逸致,她没有走稻场那条路,而是沿石溪旁田埂上的小路,一路采了好些漂亮的野花,将美妙的春景一把握在了手中。

      看着女子远去的背影,司允礼转身看向槐树的方向:

      “雪羽认识她?”

      “姐……姐。”一声嘶哑到几近失声的声音传来:“她,是……姐、姐。”

      被喑哑少年喊作“姐姐”的人此时已走远了,司允礼望着远去的单薄背影,一时间并不能将孟明秋嵌入对雪羽所称的“姐姐”的描述。

      一阵细风拂面,掠过丝丝凉意,孟明秋终于反应过来方才见到司先生后那股违和感是从何而来了。

      如今的天气已是临近四月,即使住在山里头的游山村村民们,家家户户也都换上了单衣,可方才分明见那位司先生还穿着一身狐裘,他开门出来时身上还染着一丝炭火气,应是一直在屋里头烤火在,这位司先生看起来很有些畏寒。

      陆成思一诺千金,果然赶在申时前回到了游山村,他此次府城之行十分顺利,选购了好些适合给学生们开蒙所用的书籍,还有若干文房四宝,预备以此用来激励学生认真向学。

      除了这些,他还给怀之打了满满一坛的烈酒,现在虽是春夏之交,但山中早晚还是有些寒凉,烈酒驱寒,可以让怀之好过一些。

      等将此行买到的物什全部归整好,他拿着一个油纸包走到院外的大槐树下冲树下躺着的身影招招手:“雪羽,看我给你买什么啦。”

      被喊到的少年依然保持着一支手臂盖住眼睛的动作,不为所动。

      “唉,可惜了…这么好吃的糖葫芦却是无人欣赏,那我就勉为其难吃了它吧。”

      陆成思打开油纸包作势要咬,被翻身而起冲过来的少年一把抢去了糖葫芦,少年一手举着糖葫芦,另一只手握拳竖起大拇指冲陆成思点了两下,谢谢。比划完谢谢的手势后,少年便一直举着那根糖葫芦,冷静克制,但是满眼的期待泄露了他激动的内心。

      果然是小孩子心性,为一根糖葫芦就高兴成这样。

      树下,一长一幼的身影被西沉的落日拉拽得越来越长,渐渐没入树影当中。游山村学里,朗朗读书声悠悠传来。

      游山村人丁不算兴盛,只有百来户人家,加之云青县尚武轻文,实际来村学上学的孩童只不过寥寥六人,其中还有两人是因着现下云青武馆还未开始招生,准备先来村学攒些文字功底,待云青武馆放榜招生便转投云青武馆。

      娃儿的父母想得也不错,总归走武科举的路子也是要考究兵法策论的,学识字是早晚的事,再则村学的陆先生对束脩并不做限制,给他送条肉干并几把时蔬便能进村学,比之云青武馆最低五十条肉干并十石粳米的要求可算是九牛一毛了。有这么便宜的课不学白不学,正好能让娃打打基础,去了武馆之后不至于零帧起手。

      学堂上,新来的代课先生正在详解《论语》学而篇“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一句。

      “这句话乃是讲,对待父母能够竭力侍奉孝顺;对待君主有舍生献死的忠诚;对待朋友,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人,即使自称没有学过什么,实际他已经学到且做到孝、忠、信兼具了。”

      “司先生,学生对此有疑问。”孟明礼朗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有人为谋乡邻称颂而侍奉父母,为谋功名利禄而舍生侍君,为谋他人信任而暂履其言,如此能为君子乎?”

      “行胜于言矣,如此人果真能首尾一贯,做到侍奉父母而致其善终,舍生侍君至鞠躬尽瘁,言出必行永不负友望,则确能当得以君子相称。”

      “家姐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明礼私以为此一类人动机不纯,不堪配以君子之衔,故今日有此一问。”

      “哦?令姐是如何说的?”司允礼很好奇那个认错人的孟姑娘作何见解。

      “家姐说,‘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每个人选择做一些事,或因有利可图,或因愧疚使然,又或心怀叵测,但就这人实际已行过的好事而论,总归是可称得上一时的好人的,如果能始终如一终生践行好事,那么此人便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大好人。”

      孟明礼复述了姐姐从前对他说的话,几年前他还小,并不能够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思,今日听先生一句“行胜于言”,和姐姐说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处,让他对此有了恍然大悟之感。

      大衍朝如今的主流风气仍然是“论迹也论心”的,可是这其实算是一个伪命题,“迹”也好、“心”也罢,均是以其人外显出来的形象所判定,但论“迹”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论“心”则多以当事人自证为准绳,实则其真实性是要打折扣的。

      听得孟明礼一番话,让司允礼略感惊讶,孟姑娘重“迹”而轻“心”未尝不是一种更简洁的方式,不管其人心思几何,只要做出实事来,便称其一声君子,如果人人所行之事都强行深究其本意,那真正“心迹相合”的人怕是寥寥无几的。

      他不由想到那个纤瘦的身影,有些理解了,能说得出这一番话的人,大约是能做得出离经叛道的事来的。

      司允礼带学生们读完当日所学,便让学生们拿出纸笔来将今日所学内容自行誊抄,一则学生通过反复抄写可以巩固当日所学内容,二则可以通过临摹使学生们达到练字的效果,书法一门若想精进,无他,唯勤学苦读尔。

      学生们闻言纷纷起身去到堂上的条桌底下一人端起一个托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托盘就是村里吃流水席用的那种上菜的大木盘,盘子里铺着厚厚一层干细沙,边上置着一根与笔同长的树枝,学生们拿起“笔”开始在“沙纸”上练字。

      司允礼见此便了然,原来这便是思明今日去府城采买的原因了。他四处游历时,享过极奢也见过极贫,不过用沙盘练字他只在物资较为匮乏的北地平民中常见,按理说南边相对富庶,他还以为即使是个小村落,但毕竟地处南边,用上文房四宝应当不算难事才对。何以学童却用不起纸笔呢?

      他想起来了,游山村在裕安府云青县域的辖境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嗑到了嗑到了
    kswlkswl
    展开/收起
  • 内容:请您先登入后再发言![登入/注册]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恢复正常更新啦,两日更~ 文风比较慢热,谢谢每一个耐心读完的读者~
……(全显)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