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4、土匪 ...

  •   沈玉琨决心火速去《京报》借用他们的档案馆查查旧事,指不定也能查出点线索。

      哪里想到,档案馆里翻箱倒柜,当年的案子没有查出来丝毫,倒是查到1934年的一桩与徐汉彪有关的旧案,乃是顾太太的前夫、利金银行董事长唐利群,举报徐家草菅人命一案。

      据记者报道,枉死之人乃是徐汉彪的姨太太葛翠云。翠云死后,她的妹妹倩云正好被唐利群搭救,唐少爷为朝警局施压,这才通过媒体曝光。

      可见唐徐两家是有过节的,但徐怀璋的仕途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倘若说徐汉彪父子为报仇隐忍数十年,好像又有点夸张。

      怀着满腔疑问,沈玉琨决定找顾夫人一问究竟。

      顾夫人没想到她会打听这件陈年旧闻,她沉吟道:“沈女士,这事发生时我还没有嫁入唐家呢,亡夫唐利群向来嫉恶如仇,拔刀相助的事儿也不止这一件。”

      “不过呢”,她又说:“倩云倒是一直在我身边。我嫁入唐家时她已经入府为佣,亡夫见她伶俐聪明,就特地指派给我。”

      翠云过世时倩云还是个小姑娘,如今早为人妇,说起姐姐当年遭受的冤屈,仍然是愤恨满腔。

      倩云说:“我姐姐翠云挨打那是家常便饭。”

      沈玉琨问:“徐汉彪大老婆也欺负她吗?”

      倩云道:“他大老婆早就死了,就留下个儿子相依为命。宝贝般的供着他留学,由着他大把花钱,可但凡逆了徐汉彪丁定点心思,也是张口就骂,简直跟骂畜生没区别。翠云有时被毒打,少爷还会偷偷安抚几句。可是毕竟他们父子同心,翠云出事后,唐先生出面质问人命官司,少爷立刻就翻了脸孔。”

      沈玉琨又问:“有没有听你姐姐提过徐老爷以前的事儿,比如他最早怎么做生意发的财,或者和谁有什么恩仇。”

      倩云道:“我听翠云姐姐提过,是徐汉彪喝醉时说出来的,他早先做过刽子手,后来与人一起运鸦片,吃里扒外和土匪勾结,装成遭遇打劫丢了货,为灭口还害死一个姓杜的师兄弟。徐汉彪说算命的讲他注定不得好死、断子绝孙,但是他觉得自己命硬。”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没想到通过倩云这里,能把徐汉彪的真实身份与早年行径问到。

      沈玉琨按捺住雀跃心情,心思一转,问“倩云这事你还对别人提过吗?”

      倩云脸上露出迷茫神色,似乎在要弄明白她为什么这么问,半晌她才小心道:“这也是翠云随口说的陈年旧事,要不是您来,谁会问我?”

      沈玉琨见她眼神颇为闪烁,只是微微一笑,道:“翠云还知道徐汉彪其它见不得人的事儿吗?”

      倩云凝神想想,说:“我记得翠云有段时间常去天津,说当年那帮土匪中的一个金盆洗手后,就住在意大利租界,徐汉彪经常派翠云过去送钱送物。”

      沈玉琨听到这个消息,双眼放光,问她具体地址知道吗。

      倩云摇头道:“十几年前的事儿了,就算翠云说过我也记不得,只听说他们住在中南银行边上,那土匪大概姓吴,家里还有儿子和老娘。”

      沈玉琨离开顾家时,看不少房间的家具都蒙上了遮灰的白布,楼道和院子里有不少打好包的箱笼,比上次前来,更多了几分整装待发的氛围。

      她问:“你们准备先去哪里?”

      倩云道:“直接去广州。顾先生本来还想先去上海,但唐利群之前就是在上海殁的,夫人死活不肯再回那地方,顾先生说也罢,倘若北平失手,长江防线被攻破也是迟早。”

      沈玉琨道:“我以为唐先生是重庆病逝的呢,难道之前是你们夫人带着全家老小从上海逃难到后方吗?”

      倩云听了这话,蓦然间就双眼泛红,说:“沈女士,您不知道我们夫人命有多苦,当时我们简直冒着炮火从上海逃出来,先去了武汉,又到香港,最后从云南绕路去了重庆,渡江的时候姨太太生下了娃儿,路上又是土匪又是逃兵,天灾人祸全占了!”

      沈玉琨好奇道:“难道失踪的孩子,不是你们夫人亲生闺女?”

      倩云说:“姨太太觉得唐先生死了没指望,没多久就跑路了,那娃娃全靠我们夫人养大,和亲生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沈玉琨简直要对顾夫人肃然起敬了。

      她想此行真是不虚,为免夜长梦多,她离开顾府旋即就朝火车站冲去,直接买张去天津的火车票。

      在火车上,她想起多年前,大哥沈荃去天津执行公务,从此就再无音讯了。打那以后,她也鲜有踏上天津地面,没想到如今为了案子,竟然又来到这里。

      大概是中南银行的还有些名气,她一路问下来,好几个人都说:“你是在说那个卖洋火的瞎眼老太太吗?她孙子据说1937年就去了延安,儿媳妇也早没了,只和那个不成器的儿子一起过活。”

      沈玉琨说:“您知道老太太住哪里吗。”

      街坊指了下西面一条街说:“搬到街里面住了,不过前儿老太太才死了儿子,好几天没见她出来卖洋火了,你顺道也瞅瞅,老太太八十多了,别出事情才好。”

      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巧的事?她心里大叫不好,紧赶慢赶竟然还是落后于人!

      这时她放缓脚步,四下张望,却见一位头发花白的小脚老太太,衣服虽然破旧,浆洗的倒是干净,她左手拎着菜篮子,里面无非些烂菜叶子萝卜头,右手用拐杖不住探路,正小心翼翼的朝西街尽头走。

      沈玉琨虽情知她眼瞎,却仍然蹑手蹑脚跟在她后面,正筹划着如何搭腔询问。哪知老太太的耳朵极为灵敏,没几步就见她转身冲着沈玉琨的方向,操着天津口音破口大骂道:“介是怎么回事?我孙子没了,前几天儿子也死了,现在连个瞎眼老婆子都不放过,还是个人嘛?”

      四周人都朝沈玉琨这里看,她有些讪讪的,连忙转身扭头就跑。

      她一连疾走几条街,刚转过一个路口,忽然转身叉腰,只见一个高瘦汉子收不住脚步,差点撞到她脸上,那人脚步真是活络,见状迅速朝右一闪,很快就消失在巷尾。

      可就在这稍纵即逝的瞬间,她已经瞥到那人的正面,五官眉目印象并不深刻,唯一令人难以忘记的,是横贯此人面颊的一处伤疤,简直是触目惊心。

      她苦笑一声,冲着那人的背影戏谑说:“跑什么跑?现在也只有你陪我办案了。”

      回北平的路上,沈玉琨被火车颠簸得浑身不舒服,忽然一个念头犹如闪电般贯穿脑海:她今天上午才从倩云那里了解到吴姓土匪的线索,立即就十万火急的赶赴天津,可土匪却是两天前死掉的,凶手怎么知道她会来天津?

      她推测凶手未必是为了堵自己的路才痛下杀手,也许在她探查到土匪吴的线索之前,就有别的人做了和她同样的事情。

      土匪吴这条线索虽然断了,可徐汉彪就是何老三,何老三就是当初串通土匪杀害杜大江的凶手,这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记得大哥沈荃曾经对她说过,一切行为必须有其动机,有时图财,有时为情,或者为了复仇,或者为了遮掩。

      那么如此一来,很多事情勉强可以说得通,比如:徐家为了香火延续,或者为掩饰三十多年前的罪行,这才掳走杜十良的子嗣,继而又烧了洪艳玲家,还杀死了旧日贩鸦片的盟友。

      但顺便又把高官顾东篱的继女绑走?这似乎有点成本太高,万一所作所为曝光,将为徐怀璋的仕途带来不小的冲击。

      这正是令她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她回北平立即去见洪艳玲,将自己的分析完全告知,洪艳玲忧虑道:“我觉得你现在很危险,要不咱们先消停一会儿?”

      沈玉琨笑道:“我查案正在兴头上,你让我消停,好比叫饿鬼放着大鱼大肉不要吃。现在我最怕的反而是对方按兵不动,那样岂不是没了下手的地方? ”

      这时,洪艳玲的男人德升从内屋掀帘子钻出来,手里捧着的水烟袋,呼噜呼噜直响,就听他笑道:“老北平从来是讲究老三点儿的,所谓吃一点,喝一点,乐一点,我看你都不缺,一个女人何苦把自己搞成这样?比我家疯婆子还神神叨叨。”

      沈玉琨听出话中怨意,洪艳玲则作势要打,道:“哪有你这样和人说话的呢?”

      德升吐出一口烟道:“沈小姐不要走,午饭这里吃。”

      洪艳玲问你给人家吃什么啊,德升笑道:“今天我做拨鱼儿,这东西我老婆一碰就成了糊糊疙瘩汤,我做的一碗拨鱼就是一根呢。”

      洪艳玲说:“成,那我先去买点熟食,总不能让沈小姐和咱们一样吃熬菜。”

      德升颇有些不服气,说:“熬白菜又怎么了?哼,叫我说,北平的熬白菜也比别的地儿好,谁叫五味神在北平呢!”

      沈玉琨吃好午饭,又去电报局朝美国的表姐发了电报,回去时天就快黑了,胡同门口那个拉胡琴的老乞丐仍在,他大概是累了,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拉着曲子。

      周妈笑说:“你不在,老乞丐就不露面,大概也知道攒着精气神要给有钱的主卖力。”

      沈玉琨笑道:“最近太忙,没机会听他的曲子。”

      正说话间,胡琴声又响了起来,她本来正在整理行李,忽然就被这胡琴声牢牢攫住,周妈赞许道:“拉得真地道,和戏园子里的琴师一样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