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外戚相争 ...

  •   夜深人静,萧今昭执着一把银剪,正欲剪烛心,忽闻丧龙钟响,满宫啼哭,抬手间撞倒了烛蜡,滴在手指上,滚烫的火苗就要寻着攀附而上。

      国不可一日无主,晏时照如今如愿登上皇位,正是势强,难免灼痛人手。

      她微微蹙眉,再次于中间落下一剪,烛光瞬暗,摇曳着却蹿地更加明亮。

      针锋相对,只会伤己。

      萧今昭看着那强盛的火苗,烧得蜡油滋滋作响,再次落下一剪,将烛心从根剪断,便见一股灰烟,彻底陷入了昏暗。

      “娘娘,小心手。”

      澜翠上前,小心的为她清理指上凝固的烛蜡。

      白皙的肌肤被烫得泛起一片红,她呼出一口凉气,蜷了蜷手指。笑道:“这剪烛真是细致活,急不得,燥不得。”

      正如与晏时照争权,今后,他便不再是那个吞声踟蹰浑浑噩噩的三殿下,而是陛下。她还需适时的避其锋芒才是。

      灵前。在先皇遗诏之下,晏时照即位,众人行君臣大礼。礼部于孝期着手准备登基大典,择选吉日。只待丧期一结束,新皇登基仪式能尽快举行。

      而又为着册立皇太后,皇太妃之事,朝中一度争执不下。无非是因为孟氏已被废,先皇生前本属意兰妃为新后,圣旨却没来得及下。兰妃之子是前太子,若立兰妃为皇太后,这且不论别的,于兰妃而言也是诛心。兰妃本是不愿,其母家却执意,不顾兰妃愿与不愿,这太后的位子都必须由徐家人坐上去,徐家于朝中才能更进一步。萧家如今再度登上朝堂,还算得识时务,提出应立皇帝生母为太后。可愉郡王既是前太子党,自一心向着兰妃,与萧姝夫妻二人当朝对立,场面亦闹得十分难堪。

      青烟袅袅,春水漫漫。处处红情绿意,风中已携来夏的味道。

      宫人们打理好了一切,请萧今昭移至正阳宫。就连澜翠如今也成了掌事姑姑,搀扶着萧今昭坐上步辇,说起萧姝与愉郡王夫妻不睦,如今已满京城皆知。百姓不敢再嚼萧今昭的舌根子,便盯上了萧姝,茶余饭后全指着此事。

      萧今昭单手撑着头,于今日这般荒唐,是早有预料。偏晏时照打着冲喜的名头,叫二人速速完婚,不然借着国丧,婚事便能拖一拖。拖,就是变数。怎料这冲喜,前脚二人完婚,后脚便将老皇帝给冲咽了气,只差那么一天。

      “煮碗宁神汤,随我送到紫宸殿。”她心中窝火。

      “是。”澜翠应下。

      萧今昭便阖了眸子养神,将不悦遮掩。

      紫宸殿里传出不休地争执,而晏时照一言不发。小太监见她便如见了救命稻草,忙着行礼进去通传,里面的声音才渐弱。

      “娘娘快请吧。”他躬了身子。

      萧今昭抬脚迈进大殿。男子坐于高座,指尖轻敲,顺着光照的方向抬眼望去。

      她头戴珠翠,一身深绿,步履端庄。

      “陛下。”萧今昭笑着,两个梨涡若隐若现:“听闻陛下近日里休息不好,妾特叫人煮了碗宁神汤来。没有打扰到陛下与诸位大人议事吧。”

      他微怔,待得近了,又嗅到她裙上有淡淡熏香。“无妨。你有心了。”大臣们欲退。萧今昭问:“不知诸位大人方才是为了什么吵闹?”

      方才还热油滚水般的众人瞬间噤了声,彼此相望。晏时照抬碗饮尽,将瓷碗放回了托盘中,道:“还是册太后的事。”

      “哦?”萧今昭望向站于殿中的众人,一扫而过萧姝。她如今穿上了朝服,颇有模样,当真是长大了。她垂下眼睫,压了压唇角。

      徐大人先一步拱手道:“回娘娘,臣以为,虽,先皇并未及下旨意,但仍应以先皇心意为重,尊兰妃为太后。”

      萧姝顿驳:“嫡系,是家族唯一的继承人,拥有至高无上地位。庶妻的儿子,都必须尊崇嫡母的地位。嫡妻若没有儿子,要么改立嫡妻,要么择庶子过继嫡妻膝下,那么这个儿子就从庶子变成了嫡子,必与生母隔断母子关系。太后是嫡,是后宫的主人,乃陛下律法上的母亲。太妃是庶,哪怕是皇帝的生母,见到太后、皇帝、皇后都要行大礼。不知徐大人平白要立前太子之母为太后,是将陛下与陛下生母置于何地?”

      愉郡王紧接着开口:“臣以为,陛下未曾罢黜前太子,又一度属意兰妃娘娘为新后,太后之位名正言顺。臣明白,陛下坐到今时今日,十分不易,可也唯有仁孝,方不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

      眼见二人再度争执不下。

      萧今昭将托盘交由澜翠,收拾了桌案,思量着。
      太后之争,本质上,是晏时照与内阁,对朝政权力的掌控之争。而徐氏与萧家意见相左,则是两大外戚之争。若能叫晏时照生母代替兰妃,晏时照便可强化自己的正统地位。

      但晏时照为什么久久不语,任两派相争?

      无非是,他生母并无家族权势,支持者是萧家。若真靠萧家固权,便也意味着,于众臣子看来,他再难与萧家割裂。

      萧姝此举甚是聪明,而晏时照也甚是聪明。他想看两党相争,互相残杀,最终一并收拾。

      眼见紫宸殿中宛如菜市,而诸公若市井小民,唾沫都飞溅到了对方脸上,群情激动,恨不能厮打一团。

      晏时照脸色沉沉,骤然大怒,一掌掀了桌案上的所有奏书,一声高喝:“放肆!”

      瞬间鸦雀无声,齐齐跪地。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他拍案而起,对外唤道:“你们将这儿当成什么,又将朕当成什么!你们眼里还有没有君,还知不知臣!来人!抬责杖来!一人二十大板!”

      “陛下。”萧今昭上前,一手抚在他胸口顺气,温声缓缓:“莫气坏了身子。”

      眼见责杖上殿,晏时照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便要火烧了林家与萧家这俩外戚。

      她并没有阻拦,听着那一声声落下的板子,扶他落座。“你们啊,一个,口中处处是先皇,一个,自以为是为着陛下着想,却没有一个真正考虑到陛下的。陛下孝于先皇,更敬重兄长,兰妃对陛下亦是有着照拂之恩,生恩、养恩,难道你们就看不到陛下的为难吗?”

      说着,后退一步,屈身一礼:“陛下,妾以为,不如设两宫太后。尊兰妃娘娘为圣皇太后,以遵先皇心意;尊舒婕妤为皇太后,亦不负生恩。”

      他想一次解决两个麻烦,那她就让两个麻烦他都解决不了。萧今昭抬眼望向高座上的男子,二人四目相对,静默之中,唯有责杖与吃痛的喘息。

      晏时照久不出言,晾她一直屈身,未曾唤起。半晌,沉声道:“生恩大于人,养恩大于天。朕,既不能忘母亲的生恩,亦不能辜负兰妃娘娘的养育之恩。皇后此法甚好,就这么办吧。”

      “徐大人与愉郡王,为陛下仁孝虑,直言进谏,这很好。朝中就需要如此敢于直谏之臣,可不正应了陛下设下殿试的目的么?大胆直言,容人纳谏。陛下圣明!”萧今昭顺着话叩拜下去。

      晏时照按捺下心绪,两步上前,搀扶住了她的胳膊,轻轻抬起:“皇后快起。”他细致的为她拍拂去裙上落灰,实是一副帝后情深。

      责杖得令而停,众人狼狈谢恩,却心思各异。

      萧今昭拍拍手,示意澜翠:“将我前些日子得的两块宝玉拿来,赏与徐大人和愉郡王。本宫,要让天下人以二位大人为榜样,今后皆能直言进谏,壮我东裕!”

      不肖半日功夫,徐家与愉郡王被以忠直之名重赏之事便传遍了京城。此后每每有人直言不讳,萧今昭便命人一再奖赏。朝堂风气搅弄而起,纷纷学着皆以直言进谏以激怒皇帝得以庭杖为荣。虽册立太后之事已了,朝堂却难以平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叫紫宸殿烛火数日长明不灭。

      正阳宫添了冰,宫女们侍奉在侧打着扇,炉中青烟徐徐缭绕,扑在衣上,氤氲开来一室鹅梨香。萧今昭卧于贵妃榻上,澜翠剥开那红磷状的果壳,将那颤若白玉珠的荔枝奉至她唇边。入口甜凉,满串琳琅。

      “陛下有月余未来了吧。”

      “是呢,听闻前朝不安稳。陛下刚刚登基,一个个的就跟造…”澜翠及时将‘反’字咽下,转而道:“陛下可有得忙了。听闻,原本同着萧家不睦的徐家,还有愉郡王,如今都被朝中事闹的苦不堪言,再没功夫与咱们萧家拉扯,反倒站到了一块儿去,正弹劾那些不知死活大闹朝堂的臣子呢。”

      萧今昭眉眼噙笑,并不意外。

      两权相争,只因势均力敌;可若捧出第三方势力,扰乱局面,使之产生危机,便会使原本不睦的两方为利合谋。而待协力平息朝堂乱象,徐、萧两家便是功臣,晏时照又怎好再短时下手?只能捧着两家,对他人以示警告。

      果然,朝中乱了整整三个月有余,徐、萧两家连手之下,给了晏时照料理那些躁动不知止的臣子诸多由头,此后不仅被奖赏,亦升了官衔品级。

      她站在院中,眺望着长宁殿的方向,久久收不回目光。
      澜翠不解,她顺着望去,问:“娘娘在瞧什么?”

      萧今昭回过神,反问:“你看到了什么?”

      澜翠摇了摇头:“回娘娘,墙太高了,奴婢什么也没看到。”

      她便轻叹一声:“是啊,什么也看不到。”

      回不去了,那些日子终究是回不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