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初期就经历了创始人夭亡的打击,这座河畔的修会奇迹般维持了下去。在接下来几个世纪中克朗马克诺斯走过重重血与火的洗礼,到达了繁荣的顶点:难以计数的求学者从海峡两岸的各个角落来涌来,这里是欧洲最负盛名的学习中心,“…爱尔兰人欢迎他们所有人,免费供给他们饮食和住所,分文不取的借给他们书籍并教授他们”(Bed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这里也是当时最受青睐的葬地,最后一位爱尔兰上王长眠在这里,无论显贵和平民们都希望能在这里埋骨,以在圣塞伦的荫护下分享到天国的垂照;同时这也是一座繁荣的中世纪城镇,以修会学院为中心,大量各行各业的在俗人士聚居四周服务于这里的学生和教师,在这里财富从知识中生长......然而和所有人的机构一样,有繁荣与辉煌也有腐败和衰落,与光荣随之而来的是祸患,随着历史变革和文化中心的迁移克朗马克诺斯修会渐渐衰落,但这也是她存在的意义,她的种子早已深深扎根萌芽遍地生长,她的灵魂与人类命运一同呼吸......
A manchild shall be born of his family, 一个男孩将生于这个家族, He will be a sage, a prophet and a poet, 他将是个传奇,先知和诗人, He will be a sage, and he will be pious, 他将是个传奇,一个虔敬者 He will be an abbot with the King of the royal ramparts, 他将是有王族壁垒的住持 He will be steadfast and he will be ever good, 他将坚定难撼并永远完好 He will be in the eternal kingdom for his consolation. 他将安息于恒有之国度中
科伦巴的盖尔语名字是Colm Cille,意为“教会之鸽”,作为的尼尔.迈卡鲁日曾孙和启蒙苏格兰的宗徒(Apostle of Scotland),几乎可以认为科伦巴是爱尔兰对帕特里克的答谢。但当这个年轻僧人在圣芬拿(St.Finnan)的修会学院学习时,他有一切理由相信圣帕特里克的预言可能落在除了他之外的任何人头上。个性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球,他的“mac Cerbaill”姓氏和洋溢的才华让他从不会轻易低头,无论面对的是自己的宗师还是爱尔兰上王。同时他的身份也决定了他的惹事生非不是散学后的聚众斗殴而是挑起邦国战争……
*“Kyrie eleison”,这是个笑话:梵二大后英语教堂弃用拉丁语仪式,唯一保留的是“Kyrie eleison”(天主慈悲),一句希腊语
*爱尔兰流行墓志铭:Those we loved who die in grace go no further from us than to God, and God is very n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