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娆㈣繋璁块棶鏅嬫睙,璇穂鐧诲叆/娉ㄥ唽]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圣塞伦附录* ...

  •   塞伦的盖尔语名字是“Ciarán mac an tSaeir”,意思是“木匠的儿子” 。身为在被津津乐道“圣芬拿的爱尔兰十二宗徒”之一,塞伦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爱尔兰早期僧院重要创始人中唯一一位并非出身显贵家族者。

      关于塞伦的可靠记载不多(对如某等俗民来说找到中古爱尔兰非传说的可靠资料的尝试是追风),不过流传下来的传说已经能相当体现他的性格。
      少年时他的工作是放牧,他的父母是脚踏实地的中产阶级,随大流皈依对信仰生活不十分热心,然而塞伦却对此极端认真:每当遇到求乞者他就把身上所有东西都给出去,当所带财物散尽就一件件脱了身上衣服施予(很眼熟的故事是吗)。为此他的父母当然无比抓狂,并深刻认识到再也没有比职业基督徒更适合他的职业了,于是同意他出外求学。
      中古世纪的欧洲学校基本上统统是修会老师学者统统是修士和神父,进修同义词出家。这里有名的段子是塞伦去从家中带走一头奶牛作为对学校的贡献,这头奶牛产的奶在他停留期间供应了整座学校,死后它的皮被做成手抄本的纸页,成为克朗马克诺斯修会学院最有盛名的果实之一《黄牛书》(Lebor na hUidre/Book of the Dun Cow)。传说归传说,这套现保存在爱尔兰皇家学会的书是真实存在的,名称由来也确实是反映这个故事。
      当他在学校时,有一个同学借他的教科,马太福音的下半本,塞伦当然同意了。但这位同学似乎一直忘了归还,所以当圣芬拿在课堂上提问塞伦时他只能回答出上半本的内容,他的同学们嘲笑他为 “塞伦半本马太”(Ciaran half Matthew),圣芬拿制止了嘲弄并说“不是‘塞伦半本马’,而是‘塞伦半座爱尔兰’(Ciaran half Ireland),因为他(的影响)将占据半座爱尔兰另半座则有你们分别占据。”。
      爱尔兰圣人向来跟动植物的关系密切(或者说,他们跟动植物处得比跟人类好),这里另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当塞伦跟做学生时曾与一只狐狸相处友好,于是他拜托这只狐狸把他的课本(牛皮封面的福音书)送到老师那里交流每天的作业和指点。来往数次后有一天狐狸饿了忍不住开始啃书,吃完绑书的皮带要去啃内页时远处传来狩猎者的角声 ,惊惶失措的狐狸一直逃到塞伦身边钻进他袍子下面躲藏——“于是书被从狐狸口中救下,狐狸被从猎人手里救下,一天之内天主被荣耀了两次”,故事的结尾如是说。
      Mother of God, Holy Son of Mary,原来除了“狗吃了我的作业”还可以说 “狐狸吃了我的课本”。

      迪尔木特.麦卡鲁日(Diarmait mac Cerbaill)则是爱尔兰传说中的著名爱尔兰上王(High King)尼尔.麦卡鲁日Nail mac Cerbaill (Nail of Nine hostage,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名号)在南方的后裔的曾孙。尼尔.麦卡鲁日以长期不断组织海盗集团洗劫不列颠海岸线闻名史书(少年帕特里克就是他海盗行动之一的成果)。迪尔木特留在传说中的形象也深得先祖真传:他暴力强横顽固自大并热爱享乐,同时以(屡次)惹恼圣僧招致诅咒而传名后世,恐怕他屈指可数不野蛮粗暴耍流氓的故事只有跟塞伦的这段来往。

      所参考的原始文献早已散失在风(或沼泽)中的17世纪英文译版《克朗马克诺斯纪年史》(”The Annals of Clonmacnoice“)的讲述是:年轻的迪尔木特还是王子时被仇家,当时在位的爱尔兰上王追杀,扬言只要有人送上迪尔木特的心便酬以重金。迪尔木特与同伴逃到克朗马克诺斯,遇到刚到达此地的塞伦一行。迪尔木特帮塞伦建筑了克朗马克诺斯的第一座教堂,作为回报塞伦给了他祝福,宣言他会成为爱尔兰上王。(爱尔兰的上王(High King)这个概念有点像武林盟主,他们统治自己的邦国并在各邦国首领认可其权威的情况下主持大局,但不能直接统治其他邦国,也不是继承者制)
      其中绘声绘色讲述了迪尔木特如何主动拉过圣塞伦的手放到自己额(手)上赖求祝福,因为塞伦是个没脾气的滥好人所以给了他(揩油遭雷劈啊,怪不得后来被诅咒),紧接着打了鸡血的迪尔木特带人冲回去国王归来手刃仇敌上位。
      其他两个版本的叙述基本大同小异,不可靠资料(克朗马克诺斯游客中心的录像厅)还声称塞伦给迪尔木特施洗了。我当然爱塞伦,但爱尔兰人讲的故事实在不能相信,爱尔兰月光下的东西比德克萨斯月光下的大三十倍!我们不需要罗马认证塞伦的圣品,正如我们不需要更多资料支持迪尔木特是个坚定的pagan:他是最后一个在塔拉丘举行崇拜仪式“banfeis”大宴的爱尔兰上王(这个用以表现王权力量的宗教性质宴席包括跟女神附体的姑娘上/床)。

      最著名的克朗马克诺斯大凯尔特十字架底座上有二人的情侣照浮雕(实际上如果你去克朗马克诺斯,就会发现此图是你进导游中心看到的第一个画面),欢迎围观下图。

      其实比较可靠说法是此处刻的是后来某位克朗马克诺斯院长和当权赞助人的合照,始终很难从逻辑上相信是塞伦和迪尔木特:没证据迪尔木特是爱尔兰第一个基督教上王虽然他确实是最后一个多神崇拜(Pagan)的上王,更不用说很多时间彻底对不上。(对于迪尔木特接下来更多的野蛮粗暴事迹之后我们会在科伦巴的部分讲到)之后我们还会转回他身上,不过这里他不是重点。

      六世纪中叶大瘟疫从南向北席卷了欧洲,三十二岁的塞伦没能幸免,此时克朗马克诺斯修会刚创立七个月。塞伦让人把他抬到山坡上,仰望着八月高阔的天空,他说 “这路真难,却是必然”(Hard is that way, and this needs must be)。而弟子们关注的显得更加切实,他们询问如果发生意外(洗劫,战祸,灾荒 etc.在当时很常见)他们是要继续留在这里守护他的圣骨还是去别的地方?有这样的学生是因为他们的老师更加脚踏实地,塞伦说:“去吧,让我的遗骸像鹿骨一样暴露在阳光下;最好你们跟我的灵魂同在天国,好过在这守着我的遗骨。”

      塞伦留下的确定线索很少,如果从传说中认为他是个秉性温柔的好好先生,请考虑这点:据记载塞伦在克朗马克诺斯总结改善了在之前创立的修会中的经验,使用的是一套相当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禁欲主义的规章“(“severely ascetic rule”)是对它的形容。这套可能比圣奥古斯丁制度更发指的制度在随后的世纪里影响了过半爱尔兰修会(和受到爱尔兰影响的欧洲大陆修会)。虽然不能找到这套章程的确切内容,但可以从随后卡睦皋创立的班戈(Bangor)修会与之后卡睦皋的学生科伦班(St.Columbans)在法国创立的修会制度上窥见一斑——相比之下实行本笃会规的修会犹如度假村(所以后来修会普遍实行了本笃会规)——在随后卡睦皋的故事里我们会再提到这点。

      *爱尔兰早期传统中地区主教无权过问插手教区内的修会事务,也没有给他们提供给养的义务。每个无论大小修会都是自给自足的团体,大型修会学院犹如“城市”(想象大学城),常常住持相当于镇长,对于修士则被称为“父”(Father Abbot),也就是说对上级的完全服从在团体中是必须。而塞伦的克朗马克诺斯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因为创立人谦卑的出身,住持的继承并非出自前任住持的族裔而是经由选举。这个修会始终独立于当地部族,她并不附属于某个特定的家族,这也是她随后兴盛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在爱尔兰塞伦确实常被类比基督:木匠的儿子,死于三十三岁,死后繁荣的修会,加死后三日复活见基友的段子…不过他的奇迹不是把水变为酒,而是把水变成蜂蜜。于是爱尔兰不仅有了自己的“教宗”(万福圣帕特里克)还有自己的十二宗徒和一个塞伦….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宇宙...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圣塞伦附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嗑到了嗑到了
    kswlkswl
    灞曞紑/鏀惰捣
  • 内容:璇锋偍鍏堢櫥鍏ュ悗鍐嶅彂瑷€锛乕鐧诲叆/娉ㄥ唽]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关闭
安装